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新冠疫情之下,网购生鲜成了人们居家生活的必备技能.

某生鲜品牌发布的信息显示,疫情爆发后的一个月,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户是在儿女的帮助下学会了手机买菜。

在其他行业萧条的今天,生鲜行业似乎迎来了自己的风口,但这种火热情形是可以持续的吗,还只是昙花一现?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01

备受热捧的生鲜电商


“凌晨抢盒马,7点上美团,8点再看每日优鲜......“

春节过后,一份《北京互联网抢菜指南》暗自流传开来,和手机买菜相比,此前流行的QQ空间偷菜游戏,也只是小巫见大巫,毕竟,买菜这事关乎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与生鲜电商相比,往日热闹的菜市场已经是一片冷清景象,不管是买菜的还是卖菜的,都寥寥无几,有些地方更是直接关闭了菜市场。

但人们对生鲜的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当线下买不到菜后,人们就只能转向生鲜电商,从一些数据就能看出,这批涌进来的用户群体有多大。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生鲜类APP的平均日活同比增幅为107.17%;

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

京东生鲜从除夕至初九销售同比增长215%;

除夕到初七期间,微信小程序生鲜果蔬类交易笔数增长达149%。

从数据上看,生鲜电商的风口似乎已经到来。


02

繁华之下暗藏危机


疫情给各大生鲜电商带来了蜂拥而入的订单,崛起的机遇就像是白捡的一样,但在风口之下,也隐藏着不小的危机。

1. 缺货,打包、配送难,服务跟不上

当人们涌向生鲜电商平台时,却发现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

菜已经被抢完了。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根据了解,尽管今年很多生鲜电商为了保证“春节不打烊”,已经做了提前备货,有从业者表示,一些头部电商平台的备货数量甚至都能达到过去的十倍,少的也有四五倍。

然而在疫情带来的订单面前,这些备货远远不够,在大年初一前后,绝大多数生鲜电商平台都被海量的用户买到断货,以至于用户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抢菜”,手快有手慢无。

1 月 30 日,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询问:“盒马和叮咚买菜 12 点上新才几分钟还没来得及结账就抢空了。有什么买菜买东西的攻略吗?”

面对海量的订单,生鲜电商只能拼命调货,但就算这样,还是有些电商平台要超过70小时才能发货,相当于今天下单,三天后才能拿到手。

另一个问题是配送,人们可能知道,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外卖快递小哥的人手会变少;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生鲜配送还需要分拣员、打包员等的共同努力,整个配送链在当下都是人手匮乏的状况。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从各大生鲜电商的春节紧急扩招需求,就能看出匮乏的程度。

如叮咚买菜,在官网首页贴出了扩招需求,岗位包括送货员、店员、打包员、分拣员、冷库理货员,仅上海地区,扩招规模接近数千人。

特殊时期,消费者肯定不会钟情于某一个生鲜电商平台,甚至对价格也不会很敏感,有货、即时配送是消费者的唯二需求。

只有能够满足这两点的生鲜电商平台,才能捉住这次机遇,而满足不了的,只会被消费者的负面情绪所压垮。

2. 99%都在亏损,如何扭转是难题

尽管因为疫情生鲜电商都是一片火热的景象,但盈利始终是它的一大难题。

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在2019年突破2000亿元,受疫情影响,未来还将继续高速增长。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但是,生鲜电商的特点就是利润微薄、技术门槛高,同时投入巨大。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共有超过20家生鲜电商倒闭。

呆萝卜,去年6月拿到6亿多人民币的融资,9月入选《2019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当年11月就传出了资金链断裂危机的消息,随后线下门店关闭、APP无法下单,员工欠薪,最终倒闭清算。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生鲜电商本就利润微薄,而在疫情期间,生鲜产地的人力价格和采购价格更是一路上涨,但生鲜电商平台的售价并未大幅上涨。

每日优鲜CEO业表示,“在这个窗口期下,供给侧的稳定、商品和物流服务的稳定才是生鲜到家企业应该去解决的问题。”

从短期来看,疫情并不能解决生鲜电商的盈利问题,如何成为那能够盈利的1%,才是将来生鲜电商走下去的关键。


03

疫情不是特效药,只是契机


其实,生鲜行业本身的毛利率并不低,数据显示,某些品类的商品在采购阶段的毛利率就能达到50%。

之前生鲜电商不好做,一大重要因素就是订单量密度太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投入的成本难以填平。

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仅为3%,很少有人拥有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用户还需要教育。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这次疫情正好是一个教育用户的契机,不仅花费为零,而且遍及全国,涉及全年龄段,声势浩大,是最好的广告。

各个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被拉到一个很低的数字,而且订单的需求更是源源不断,似乎崛起就在眼前。

而然疫情只是暂时的,它并不是“特效药”,虽然能带来一定的增量,但并不能帮生鲜电商完善供应链、扭亏为盈。

当疫情结束,风口消失,各家生鲜电商还是要迎来一场全方位的较量,供应、仓储、配送、运营、盈利,有缺陷者,只能黯然离场。

70岁大爷都上网买菜了 但是生鲜电商真的能成了吗?

总而言之,疫情给生鲜电商带来了风口,但能在这条赛道上走到最后的,必然是那些各方面能力出众、商业模式能跑通的品牌。

其实,不管有什么样的外部机遇,一家企业是否能繁荣兴盛,其实还是取决于企业的内在,各方面的能力跟不跟得上。

不只是生鲜电商,其他行业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