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講堂」中草藥:石斛為什麼被被稱為“救命草”?


「國醫大講堂」中草藥:石斛為什麼被被稱為“救命草”?

石斛,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的大名,主要種類有76種之多,產於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也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被評估為極小種群。

「國醫大講堂」中草藥:石斛為什麼被被稱為“救命草”?

霍山石斛一名,最早見載於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距今有200年以上歷史。

中國藥典會委員,石斛屬研究專家包雪聲教授在《中華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書前言開篇語中就說道:“如果說世界上確有什麼仙草的話,這種仙草應當是霍山石斛。”

道家經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蓮、三兩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茯蓯、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蓯蓉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

霍山石斛歷史上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現代人尊稱為“中華仙草之最”、“健康軟黃金”,用霍山石斛加工的飲品——楓鬥,被稱為“楓鬥之王”。

石斛:性味甘;微寒。歸胃、肺、腎經。

《本草綱目》記載:石斛甘平無毒。主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腳膝疼冷痺弱。定志除驚,輕身延年,益氣除熱,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逐皮膚風痺,骨中久冷,補腎益力,壯筋骨,暖水髒,益智清氣,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國醫大講堂」中草藥:石斛為什麼被被稱為“救命草”?

石斛的藥材性狀鑑別

1.鮮石斛: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4~12m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2.環草石斛: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15~35cm,直徑1~3mm,節間長1~2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無臭,味淡。

3.馬鞭石斛: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5~8m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疏鬆,斷面呈纖維性。味微苦。

4.黃草石斛:長30~80cm,直徑3~5m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至淡黃褐色,具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嚼之有黏性。

5.耳環石斛: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為2~4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2~3m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鬚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黏性。

6.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長20~40cm,直徑4~6m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

「國醫大講堂」中草藥:石斛為什麼被被稱為“救命草”?

石斛的複方

1.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病傷津、溫瘧舌苔變黑:鮮石斛三錢、連翹(去心)三錢、天花粉二錢、鮮生地四錢、麥冬(去心)四錢、參葉八分,水煎服。(《時病論》清熱保津法)

2.治中消:鮮石斛五錢、熟石膏四錢、天花粉三錢、南沙參四錢、麥冬二錢、玉竹四錢、山藥三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甘蔗三兩,煎湯代水。(《醫醇腆義》祛煩養胃湯)

3.治眼目晝視精明、暮夜昏暗、視不見物、名曰雀目:石斛、仙靈脾各一兩,蒼朮(米泔浸,切,焙)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服,日再。(《聖濟總錄》石斛散)

4.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者:天門冬(焙)、人參、茯苓各二兩,五味(炒)半兩,兔絲子(酒浸)七錢,幹菊花七錢,麥門冬一兩,熟地黃一兩,杏仁七錢半,幹山藥、枸杞各七錢,牛膝七錢半,生地黃一兩,蒺藜、石斛、蓯蓉、川芎、炙草、枳殼(麩炒),青葙子、防風、黃連各五錢,草決明八錢,烏犀角半兩,羚羊角半兩。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原機啟微》石斛夜光丸)

參考資料:《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時病論》、《醫醇腆義》、《聖濟總錄》、《原機啟微》

圖片來自:銳景創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