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國

導語:

18世紀末19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在進行工業革命英法等列強為了搶奪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展開了殖民爭霸和侵略擴張此時的埃 及仍然封閉落後,成為歐洲殖民列強覬覦的目標

法國大革命後、為了擴大殖民勢力範圍以及與英國爭霸,拿破崙出兵佔領了埃及。面對法國的殖民統治,開羅人民先後掀起兩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給子法國殖民者沉重的打擊。同時,法軍侵佔埃及也嚴重威脅了英國的殖民利益,引起了英國的不安於是,英國根據與埃及的宗主國奧斯曼帝國的條約,出兵埃及。

埃及只有趕走一切外來侵略勢力才能贏得真正的獨立。在穆罕默德.阿里的領導下,埃及人民驅逐了英國殖民者,肅清了木國馬木魯克封建勢力在此基礎上,埃及進行了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面全萬位的改革,改革後,埃及全國政令院一:經濟與文但實際上化得以恢復和發展,因力增強此時的埃及名又上是奧斯受帝國的一個行省,是一個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

■資本主義文明的衝擊■

埃及處於歐、亞、非三大洲交界的地方,是東西方交通的要衝。1517年,奧斯曼帝國(亦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素丹謝里奶一世率領軍隊攻人開羅。 此後,埃及逐漸淪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素丹通過委派稱號為“帕夏”的總督實現對埃及的統治。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3世紀末,土耳其人在奧斯曼的統帥下建立的國家,後來逐漸形成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16世紀末17世紀初,國勢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是戰敗國,戰後領土僅剩土耳其本土。191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帝國覆滅。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發端,並進而輻射到歐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取得巨大進步。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航民擴張。埃及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英法爭市的對象。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國

當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突飛猛進的時候,奧斯曼帝國的經濟仍然停留在封建生產方式之上,索丹政權只能維繫對埃及形式上的統治,實際統治權落人埃及封建統治集團馬木魯克手中。

馬木魯克

阿拉伯文“奴隸”的音譯,專指突厥人、斯拉夫人、希臘人等非黑人奴隸。9世紀,阿拔斯王朝哈里發始以突厥奴隸組成禁衛軍。阿拉伯帝國衰落後,馬木魯克禁衛軍長官兵權在握,廢立君主,自建王朝。

統治階級馬木魯克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不斷髮動內戰,使社會動盪不安:對外則奉行閉關政策,極力排斥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與科學技術。封建主任意徵收名目繁多的捐稅,連乞丐在路上拾牛糞也要課稅,封建主還佔有全國70%的土地。18世紀末,全埃及盛行土地包稅制度,包稅人預付一年的稅款後,即可取得在包稅領地上徵稅的權利,成為土地的絕對支配者。為獲取可收稅額與應繳稅額間最大的差額,包稅人總是想方設法向農民榨取儘可能多的賦稅。後來,包稅權逐漸演變為一種世襲的權利,並且可以隨意轉讓或出賣。統治者只知-味榨取民脂民膏,卻忽視保障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水利灌溉工程得不到及時維修,水早災害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加上連綿不斷的戰爭、饑荒和瘟疫,埃及人口銳減,勞動力概乏。19世紀初,埃及人口還不及10世紀時的一半,著名的亞歷山大城交成了一座只有8000人的小城。

政治混亂、社會衰敗和知識停滯使18世紀最後25年成了埃及整個歷史上最悲慘的時期。

法國學者沃爾尼語(轉引自艾周昌,鄭家馨主編:《非洲通史》近代卷)

在奧斯曼帝國和馬木魯克的雙重剝削下,埃及經濟衰退,土地荒蕪,經濟發展水平比歐洲落後了幾個世紀。因此,打破盲目閉關自守的狀態,輸入西方近代先進科學技術,進行深層次的變革是埃及應對西方工業文明挑戰、求得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國

(愛資哈爾清真寺)

正值埃及迫切需要擺脫一切干擾、奮起直追的時候,英法的人侵打斷了這一進程。英法都企圖染指埃及,把它變成爭霸東方的基地 1798年5月,拿破崙率領軍隊遠征埃及,在因巴巴擊敗埃軍。 7月,佔領開羅,並兇殘地鎮壓了開羅人民兩次大規模的武裝反抗鬥爭。法國在埃及的擴張引起了英國的恐慌。1801 年3月,英國根據英土協定,派兵配合土耳其軍隊攻入埃及。在埃及人民和英土聯軍的共同打擊下,法軍被迫全部撤回國內。

你最好命令衛戌司令砍去所有攜帶武器的罪犯的頭顱,天黑以後把屍體運到..尼羅河邊,統統扔進河裡。(拿破崙對他的參謀長語)

轉引自楊灝城:《埃及近代史》

在法國的三年殖民統治期間,埃及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許多人慘遭殺戮,經濟受到嚴正破壞,包括金字塔在內的古代建築遭到洗劫,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也毀於戰火,化為一片殘垣斷壁。

■亂世中的穆罕默德.阿里■

法國殖民者被驅逐出埃及以後,奧斯曼帝國和馬木魯克勢力捲土重來,恢復了昔日的統治,英國也加緊了殖民滲透,埃及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外國資本主義與埃及民族的矛盾、農民階級和馬木魯克封建統治集團的矛盾成為這一時期埃及社會的主要矛盾,埃及人民面臨著反對外來侵略和反對本國馬木魯克封建統治兩大任務。穆罕默德阿里正是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登上了埃及的政治舞臺,成為亂世中領導埃及人民整頓內政、爭取國家獨立的傑出的民族英雄。

穆罕默德.阿里(1769- -1849),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當時的屬地希臘的沿海小鎮卡瓦拉城。18 歲時,阿里娶了一個富媚為妻,開始經營菸草生意。後來,他棄商從戎,應徵人伍,被編人士耳其軍隊,不久隨軍開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勇謀兼備,能征善戰,在同法軍的作戰中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政治領導才能,深得當時土耳其駐埃及總督的賞識,很快成為土軍主力一阿爾巴尼 亞軍團的主要將領之一。 他擁兵自重,成為駐埃及上軍中一位舉足輕重的實權派人物。

在複雜的形勢下,穆罕默德.阿里順應埃及人民趕走一切外來侵略勢力、結束國內四分五裂狀態的迫切要求,決心聯合各階層人民,東取統治大權,重振埃及,再造一個強盛的埃及帝國。他巧妙地利用各派勢力間錯絛複雜的矛盾,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削弱了馬木魯克勢力,控制了埃及統治實權。1805年5月, 穆罕默德阿里被推舉為埃及總督。奧斯曼帝國素丹被迫承認既成事實。下詔子以正式冊封,授子他帕夏封號。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國

(穆罕默德.阿里)

此時,埃及取得獨立的道路依然充滿艱辛。為了阻止拿破崙重返埃及,1807 年3月,英國派遣軍隊佔領了亞歷山大城,隨即進犯臘希德。阿里號召各地人民踴躍支援臘希德,組織志願軍開赴前線,在前線痛擊英軍。在埃及人民的沉重打擊下,英軍被迫放棄對臘希德的圍困,狼狽退回亞歷山大。同年9月,英國最終被迫坐到談判桌前,與穆罕默德.阿里簽訂停戰協定,英軍撤出了埃及。

總結

◆在宗主國奧斯曼帝國與本國馬木魯克雙重利削下,埃及極度貧困落後,與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列強不可同日而語。

◆穆罕默德阿里逐漸成為領導埃及人民抗擊外敵入侵、以改革謀求國家富強的中堅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