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佛系”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看下你屬不屬於

說起“佛系”是網上一個流行詞語,在很多人的認識中,佛系等於能不管就不管、無慾望、無追求等等消極含義。但是,在育兒圈也有一種“佛系媽媽”,被稱作有擔當、有責任、有教育態度,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越“佛系”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看下你屬不屬於

首先,“佛系媽媽”並不是消極含義

或多或少,大家都有看到過“佛系媽媽”的說法,對於這個新鮮詞,贊同與反對的比例差不多五五開。就像我們前邊說的,有的人認為佛系代表著沒擔當,但其實並不是。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光顧著玩不肯好好吃飯,如果媽媽心疼孩子,一個勁的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好說歹說甚至拿出玩具哄孩子吃,結果搞了一個小時才吃完,這樣一次兩次能接受,一直這樣,脾氣再好也忍不住要炸毛。

為什麼越“佛系”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看下你屬不屬於

而“佛系媽媽”就不同了,你不想吃飯就想玩?那好,不想吃就不吃,但是等過了時間就沒有飯,想吃飯了就等下一頓。等到孩子真的餓了要吃飯,自然會大哭大鬧要飯吃。

其次,佛系媽媽的熱症有哪些?

第一,有界限

盧梭曾說過:最失敗的教育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可以感動

兩到三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單純和對未知事物好奇心是其最根本的東西,家長的道理、發脾氣,對孩子產生的效果並不理想,甚至還會引起孩子故意對著幹。面對這些情況,佛系媽媽比較有界限感,你不想吃飯,那就等下一頓,一兩次出於身體本能養成了習慣,以後自然會乖乖習慣。

第二,不過度寵溺孩子

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一般媽媽都會趕緊上去扶起孩子,如果孩子哭的很傷心,媽媽會故意拍下絆倒孩子的東西,安慰孩子別哭。而佛系媽媽做法就有些不同了:心想多大點事啊, 不就是不小心摔了一下,越摔越皮實。

為什麼越“佛系”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看下你屬不屬於

除此之外,佛系媽媽也會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自己洗襪子、洗碗等等,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有態度有原則

在商場,孩子躺在地上哭鬧要挾要買玩具,一般父母礙於面子也就給孩子買了。但是佛系媽媽不會,必要的原則需要給孩子養成,等到孩子哭不動了,帶回家去給一個擁抱,溝通約定一個制度,想要玩具要開口講,爸爸媽媽會視情況給你買,

要讓孩子懂得正確表達訴求

為什麼越“佛系”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越優秀?看下你屬不屬於

最後,佛系養大的孩子越來越優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鏡子,而媽媽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佛系養大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強、擁有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關鍵是性格和善開朗,有勇氣、有毅力,今後越來越優秀!看完之後,大家是不是也想做“佛系媽媽”了?

我是奶油媽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有用的育兒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