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医生之殆,丧钟为谁而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诗人臧克家写给鲁迅的诗。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十分紧张,

“今天确诊人数是多少,疑似人数是多少,死亡人数……”

一场瘟疫,一串数字,让我们在无形的硝烟中挣扎,失望到绝望......


凌晨,李文亮医生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这场疫情最早的吹哨人,却被冠上了造谣的帽子。

1 月 11 日,新型肺炎确诊病例 41 例,其中已出院 2 例、重症 7例、死亡 1 例。

2月7日,新型肺炎确诊病例31213例,疑似26359例,死亡637例,治愈1572例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确诊人数从40到30000,翻了750倍。很显然,戒训书没有能够成为我们的遮羞布,真相遮不住、挡不住,更蒙骗不了我们的眼睛。

新型肺炎和非典一样,都是由SARS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它们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诚然,17年前的非典并没有让我们长记性。所以我们该记住什么呢?

我们该记住奋战在一线的人,更应该记住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记住苦难的意义。

前段时间,为完成心愿,我去了趟西藏。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自由的。山是自由的,巍峨的高山,按照自己的姿态随意伸展着;水是自由的,宽宽窄窄,是随意飘洒人间的青蓝色丝带;在路边能遇见自由漫步的牦牛,三五成群的山羊……生活在这里的人呢?

疫之思 | 李文亮医生之殆,丧钟为谁而鸣?

他们敬畏地生活着,相敬如宾,以此为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里的山是守卫高原的天兵天将,荒芜得只有沙砾和巨石,来这里觅食的放羊人却是满足的;这里的水是雪山的琼露玉浆,没有取之不尽,是上天给予这片土地最好的恩赐。这里的山路曲曲折折,顺着地势历经九曲十八弯,才能抵达山的那一头。这里的人是渺小且感恩的,生活在与天最近的地方,白天面朝阳光,夜晚满眼星空,红彤彤的脸上是幸福而知足的笑容。

而我们呢,破山林,食野味,这是天灾么?不,是人祸,是大自然对贪婪的人类最认真的警告。因此,不论是野生动物,还是花草树木都有生长的权利,我们要记住的第一件事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疫之思 | 李文亮医生之殆,丧钟为谁而鸣?

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发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呐喊。时过境迁,这场战役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便是这个时代的“鲁迅”,是勇于揭露真相的人,是唤醒沉睡中国人的勇士。

如果在李医生的呼吁下,我们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结局会怎样呢?


可惜这一切没有如果。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人人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却一致称赞衣服真好看;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但他们依然在说谎。如果我们都说谎,是否真的能粉饰太平呢?

这个社会更需要的是说实话的“小孩”,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可惜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如一个“孩子”,拥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接受批评的勇气,敢于说实话的勇气。

李医生的离开,唤醒的是无数人的愧疚感、羞耻感,“实事求是”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笼罩在疫情之下的人们是什么模样呢?

疫情中心的人,医疗资源紧缺的着急,亲人逝世的悲痛,是无助且绝望的黑色

疫情周围的人,通过屏幕与疫情产生联接,是紧绷且失望的灰色

我们该如何在灰黑色的世界里寻找光明,抓住一丝一缕的微光呢?


当践行善良的时候,彼此的肯定是真实的力量;

当呼喊正义的时候,彼此的支持是黑暗里的微光。

在困苦面前,我们失望着绝望着,但是人世间的温情、善良与陪伴总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我们一起期待着,冰雪融化,会有阳光普照,春暖花开的一天。

疫之思 | 李文亮医生之殆,丧钟为谁而鸣?

如果你去过西藏,便会记得那里窗户的形状,是梯形。在每个亲人离开人世后,家人便会在高山的岩石上绘制白梯子,它象征着向上的力量,是通往天堂的桥梁。

希望在这次肺炎中无辜牺牲的人们都能乘着通往梯子,让去往天堂的路顺利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