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恒的威胁:饥荒、病菌与战争

人类永恒的威胁:饥荒、病菌与战争

病菌、饥荒和战争从未走远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写道: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病菌、饥荒和战争都已经被攻克。

从乐观主义者角度来看,确实是这样,绝大多数的人类已经忘记什么是饥饿,更多的人类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对于战争,由于确保互相摧毁原子弹的存在,人类之间大规模的战争看起来也不太会发生。对于病菌,尤瓦尔·赫拉利似乎有点儿过于乐观。尽管人类破解越来越多的生命密码——基因,也已经朝着长生不老的方向前进,然而新冠病毒的出现却让人类看起来又是那么的脆弱。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人类并没有摆脱一直以来的三大威胁:饥荒、病菌和战争。

1、饥荒从未远离

2020年春节刚过,记者在北京西客站采访一位年轻人,问他为何匆匆回城,年轻人说:“病毒的致死率是2%,不吃饭的致死率是100%”。

大多数人并不觉得年轻人是真的“没饭吃”,只是有点儿玩笑的意味,毕竟我们已经告别“饥饿”半多世纪,对于“饥荒”的记忆过于遥远,或者根本就没有“饥慌”的记忆。即便知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那种体验多半不是没得吃,而是为了减肥瘦身。

对于“饥荒”最不能理解的人,大概是1700多年前的晋惠帝。当大臣告诉他今年粮食欠收,老百姓正在饿肚子时,他说:“何不食肉糜?”

所以,当有人听到年轻人说“不吃饭致死率是100%”时,和晋惠帝听到老百姓在饿肚子时,心情是一样一样的,他大概会说:“你呆在家里占外卖不就行了!”

目前为止,全球仍然有10%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以下,也就是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每天的生活水平不足10元钱。中国预计在2020年完成全面扶贫,我们称这是一次“攻坚战”,可见是有难度的。

等我们全面消灭了极度贫困人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原来极度贫困的人们可以拥有每天12元钱以上的生活水平——12元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只要食品价格上升10%,许多人就又轻轻松松返贫了,更不用有点意外什么的了……

饥荒从未远离,是因为人只要活着就每天都需要吃饭。2016年中国尚要7000万人要扶贫,这些年尽管扶贫成绩巨大,也仅仅是做到让所有人达到每天12元左右的最低生活水平,而这个水平的抗风险能力是极低的。

即便是吃饱饭的人们,也并非高枕无忧,否则就不会有人去超市抢购食品了。2020年,中国进口粮食将突破1亿吨,人均进口达到了71公斤。哪一天,如果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战争,国外的粮食也不够吃了,我们很快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我们希望永远不要有战争,也希望永远不要有人类无法战胜的自然灾害,但这只是希望。

此刻,在不远的中东地区,沙漠蝗虫已经泛滥成灾,当地的人民已经感受到饥饿的威胁正逼近……而中东和非洲的大规模荒漠化也将带来饥荒,其规模将远超20世纪发生过的任何一次饥荒。

2、病菌如影相随

《时间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现在的“人类”已经接近于神了,甚至超过了古代人们心目中的神——我们现在可以坐飞机在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甚至还能去外太空,去月球,这些在古人眼里只有神能做到。古人拜龙王,希望风调雨顺,现在人们已经修建了巨大的水库,并装自来水直接装到家里。古人拜太阳神,希望永远光明,现在大城市一整夜都是灯火通明……古人得了病希望得到神的庇佑,现在人们会去医院,古人无法理解的病理,无法看到的细菌病毒,现代医学已经解释得清清楚楚。

人类似乎距离神只有一步之遥,随着科学的发展让人类永生似乎也不是绝无可能,只是需要重新定义“人类”。但是,在改变“人类”的定义之前,人类在本质上还只是一种高等动物,或者说与其它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至少在病菌眼里是这样。

我们无法验证神是不是会被病菌感染,但是人类肯定是会被病菌感染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

无论人类发明多少的抗菌药,抗病毒药都无法阻止自己被病菌感染,因为病菌是会进化的,而人类面对病毒的进化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同步进化,二是用药物抵抗。

“同步进化”意味着接受病毒的感染,从而让自己甚至后代都获得免疫力。用药物抵抗显然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一些致命性病毒尤其如此,但由于人类本身并没有进化,当这类病菌进化到一定程度使我们的药物无效时,人类付出的代价也将非常之大。

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细菌不断地进化,已经进化出了超级细菌,一般的抗生素都杀不死这类超级细菌,而这种情况只会恶化。

人类在全球养了数百亿的鸡、鸭、牛、猪、羊等动物,这些动物本身也是病菌的携带者,所以禽流感、猪流感、疯牛病的爆发并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

我们知道野生动物身上有许多的致命病菌,我们不去碰他们并不代表这些病菌会消失,而是在悄悄地进化。就像饥荒年代,人们捉老鼠吃,而鼠疫也往往随着饥荒一起爆发。即便我们不吃野生动物的肉,但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不接触它们,因为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相比于过去,现在人们可以几小时内到达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以人为宿主的病毒的传播速度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城市化的发展,让人们的聚集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比尔·盖茨在 TED 做过一次演讲,他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是导弹,而是微生物。


3、战争箭在弦上

越来越多的人可能认为原子弹时代,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可能,但事实是绝大多数国家都花了最大一笔预算在军事上。

2019年全球军备开支1.7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花费了716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7160亿美元什么概念?要知道全世界GDP超过7000亿美元的国家不到20个,剩余的100多个国家一年GDP不足美国一年的军费开支。

在亚洲,印度、中国和日本等主要大国增加国防开支可能会促进全球防务开支的增长。在欧洲,北约成员国也在增加国防预算,以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国防开支目标。除此之外,由于中东地区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因此,它们也对军事装备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在全球安全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全球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军事现代化的发展,对军事装备的需求也在上升。由于世界范围内国际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未来五年内全球国防开支可能会有所增加。在2019-2023年期间,全球国防开支预计将增长大约3%,到2023年,国防开支将达到2.1万亿美元。

在军事不断高涨的另一面是,全球形势正在变得复杂化,政治走向极端化。在美国,特朗普领导下的共和党基本上已经没有温和派。在英国,科尔宾领导下更加激进的工党面对着被脱欧极端分子绑架的保守党。在意大利,主流政治力量在选举中失败后,民粹主义的五星运动和民族主义的联盟党团结在一起组成摇摇欲坠的执政联盟。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的一批批选民抛弃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联盟及其姊妹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绿党获得了较为温和的社会民主党的选票,而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赢得大量选票。由于中间派力量遭到削弱,德国继续充当统一欧洲支柱的能力岌岌可危。

由于短视、激进和缺乏经验的人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防止战争的支柱被削弱了。在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边境附近出现了自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集结,更糟糕的是,特朗普让美国退出了《中程导弹条约》,打破了世界几十年来在核军备控制方面取得的进展。

如今,就像20世纪一样,民族主义正在撕裂社会,分裂昔日的盟友,方式是煽动对“他者”的敌意,为有形的和法律上的保护主义壁垒辩护。大国在很大程度上重新采取冷战时期的姿态,在心理上——甚至可能是在军事上——为公开冲突做好准备。

世界所面临的风险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监管的新技术而加剧,网络战已经成为日常可见的现实。由于没能压服反对意见,联合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台针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致命性自主武器的监管法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