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从业者们,能否说说大家的从业经历和职场感受?

一零哥


作为一名培训师想转型做互联网的教育从业者,今年又遇到了疫情。互联网很多的时候收益不稳定,有时候一天可以收入8000,有的时候三个月没有收益,所以想真正的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你得要思考,你怎么样保证自己能够生存下去,而且你能够在互联网上给人家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谁会因为你付费。

互联网看着自由,实际上真的不自由,它需要有严格的自律,很多人做互联网从业者都是一个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每天输出。那这个人需要严格的自律,同时还有一个丰富的积累。一个人假如以写文章为例,让他前面每天写两篇很容易,但是让他坚持,30天过后他还没有内容输出,这就需要考验他的学习能力和转化能力。

我个人开了一家培训公司,同时平时的话以讲课为生,业余时间从2017年开始,断断续续的在今日头条上更文,最高的一天收益是8000多,也有三个月,没有任何的收益,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约束自己。我个人算是自律性比较强的,我有很多学员非常想通过自媒体提高自己的收益,但是往往坚持不了,一个星期过后就放弃了,什么原因呢?第1个是自己的储备不足,第2个没人监督,第3个一个没有拿到实际的收益,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其实自媒体可以放大我们的能力,但是它可以让我们以输出倒逼投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转化能力。但是如果想靠自媒体卫生需要有一定的储备,而且最好是有一些有流量的大咖帮你推荐引流,可能你会活得更好,以上是一个培训师对于互联网的看法,说说看你对互联网从业者怎么看?欢迎在本文下方留言。


培训师杨景云


产业互联网的从业者们,要当好自己的CEO

作为一个身处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我做了很多年的管理工作,在大型科技企业工作过、自己做过创业公司、也给不少企业做过商业咨询工作。


结合多年的经验,先和大家说我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非常认同的一个理念:

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职场生活、职业生涯发展都看做是在运营一家公司,而你自己就是这家公司的CEO、老板。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理念?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一个朋友,学习计算机专业出身,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做技术工作,多年后准备重新选择工作,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方向是到另一家企业继续干原来的技术工作,工资能提高;还有一个方向是基于原来的领域去创业。大家都知道,朋友的选择是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呢,我们一起进行了综合的规划和分析,基于现有的条件和他本人的情况,给了他一个建议:选择去创业。

跳槽的另外一家公司继续干原来的技术业务,他能做的什么样子已经清清楚楚,收入也会很好,但是,职业生涯就是一条直线了,除非做到技术的顶级,难有太大的突破,这个叫做“头部市场”。创业,有风险,但是朋友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资源支撑他所处的行业机会很多,创业做到一定程度就能养活自己的公司和团队,综合考虑后做了这个选择。这个叫做“分散市场”。

在帮助朋友提供选择建议的时候,就是通过运营一家公司的商业逻辑来分析,“头部市场”寡头竞争才能更上一层楼,对他来说难。“分散市场”只要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功,他有这个基础、资源和能力。

朋友经过两年的创业,公司销售额近亿万,也算是有了小小的成功。

选择去跳槽还是创业,不是重点,重要的是用商业逻辑去分析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每个人都要当自己的CEO,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更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因为,机会就在眼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时期,随着消费互联网的红利减弱,产业互联网是迎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在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如5G、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互联网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一、二、三产业的变革,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时国家提出“新基建“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带动多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国家持续在投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资源。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可以分成这样的几类人群:1、企业家;2、管理者;3、工作者;大家都要带着商业的逻辑来看待自身的职业发展。对于企业家来说,本身就是一家公司的所有者,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家要做的是成为“产业家“,带领自己的企业拥抱产业互联网,进一步加速发展。对于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提升产业互联网新需求下的管理能力,能够推动业务发展和对团队战斗力的提升。对于工作者,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贴近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要求去自我成长,更加专业化或者成长为管理者。

产业互联网已经到来,带给每一个从业职更多的机会,成功都是要有前提的,大家能不能抓住产业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希望从业者们带着商业逻辑的思考角度,能够抓住更好的工作机会、事业机会、企业发展机会。

所谓:机会在眼前,你不抓,总会有人抓住!


一零哥


不管是ToB还是ToC,都只是一种很早就有的商业模型,万物互融会是下一个主流,IOT,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但是现在也到了互联网技术的瓶颈,都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其实还是既定程序,没有看到质变。


马尔斯密


产业发展最好模式,分享经济平台建设岗位核算数据化显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