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载淳说过“最恨生在帝王家”吗?为何?

铁男春秋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清王朝的第十个皇帝,他实际亲政只有一年的时间,19岁时便过早地去世了。他的一生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掌权中度过,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



慈禧是历史上有名的权力控,对皇权的控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治皇帝摊上了这样一位母亲,也够悲催的,至于说过“最怕生在帝王家”,这句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咱们也可以从同治皇帝在皇权和生活上可以看出:

在皇权方面,同治帝载淳就是个傀儡

载淳在出生后的几年里是幸福快乐的,咸丰帝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慈禧也细心照顾他的生活。但是命运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将他推进了痛苦的深渊。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遗诏命载淳继位,当时载淳只有6岁,根本无法独立处理政事。于是咸丰指定肃顺、端华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并拟年号为“祺祥”。然而这个年号还没有正式启用,就发生了慈禧太后夺权的“辛酉政变”。

在慈禧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八大顾命大臣一网打尽后,就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之后,载淳在太和殿正式继位,改年号为同治,有意思的是,“同治”两个字表示的是两宫太后可以临朝共同治理朝政的意思。从这时候起,同治帝失去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成了他母亲手中的一颗棋子。



在同治帝载淳的生活方面,慈禧也是百般干涉

在载淳17岁时要挑选皇后进行大婚,大婚之后就要开始亲政了。当时备选的女子中有富察氏和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甥女,而郑亲王与慈禧素来水火不容,所以慈禧太后并不喜欢阿鲁特氏,一心想立富察氏。可是同治皇帝并没有顺着母亲,反而挑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被封为慧妃。

大婚过后,同治皇帝和皇后相敬如宾,情投意合,非常恩爱。皇后也是知书达礼,性格直爽,同治帝非常喜欢她,不久就有了身孕,但是慈禧太后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总是找皇后的不是。更过分的是慈禧不允许同治与她同房,而是极力赞扬慧妃,要求同治帝对她多些偏爱。同治皇帝不敢反抗,但是他又不喜欢慧妃,于是赌气独自居住在养心殿。因为慈禧的百般刁难,在同治生病时,皇后前去侍奉也遭到了严厉的责备。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同治帝郁郁寡欢。虽为一国之君,同治帝光鲜外表下却没有一国之君的尊严与权力。在政治上,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在生活上,也遭到慈禧太后的干涉。苦闷的同治只能仰天长叹“最恨生在帝王家”。


古今博学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皇子刘子鸾非常不幸,他有一个荒淫暴虐的皇帝哥哥,自己因而被无缘由声自杀了;临终前他有“愿生不复帝王家”的唉叹,意思是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不再出生于帝王之家了。

看一下同治的人生遭遇:

由于咸丰英年早逝,他六岁就当了皇帝;咸丰弥留之际,给他安排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这些老家伙权倾朝野、飞扬跋扈;而同治的几个叔伯如鬼子六等又都年富力强,觊觎权力;咸丰当初即位时,这些油光粉面的叔伯们都有腹诽,咸丰撒手人寰后,同治与慈禧就形成了孤儿寡母之势,呜呼哀哉,这个时候,小同治只有低眉顺眼听话的份,没丝毫作为帝王的尊严!

还好,慈禧老妈骨子里的霸道与强势远远超过了顾命八大臣,肃顺等没有嚣张多少时日,长袖善舞的慈禧就联合小叔子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了八大臣,才使同治从一群横蛮的权臣阴影中走了出来;但,腥风血雨绝对漂洗了他幼小的心灵,应该说他比康熙更早体味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此后,二宫决断事务,小皇帝自然没有话语权,依然是傀儡。好不容易熬到了十八岁,但亲政了还要“恪遵慈训”,因为他的老妈更喜欢权力。

军国大事不说了,连自己选妃立后之事,老妈都要横加干涉,同治的生活仍然被慈禧掌控着;在紫禁城中,他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外表光鲜亮丽却毫无自由,有翅膀却永远不能飞翔,辽阔的天空他只有怅望的份!这对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真是一种悲哀,然而,他的苦楚又能向谁诉说呢?

同治有幸运的一面,就是慈禧就他一个亲生儿子,尽管叛逆行为时有发生,但慈禧没有像武则天逼死章怀太子一样让他死于非命;然而,风华正茂的时候,没有真正实现君临天下的机会,没有体味过普通人日子的安闲与惬意,他的苦闷就可想而知了,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他就偷偷地跑出去寻花问柳。

潜意识里,他可能是想以此不可理喻的行为,提醒自己的母亲早日真正地还政于自己吧?这个时候,企图摆脱母亲的掌控成为这个画地为牢的年轻人的奢望;但他明白要让老妈彻底远离政治舞台是不能的事了,他更懂得只要老妈活着,自己就永远跳不出她的手掌心;这样,他才如飞鹅赴火般,不顾一切地毁灭自己,设身处地,作为皇帝真是太可怜了!

曾经,为表明自己的存在,他还迫不及待发号施令,要重修圆明园,管他劳民伤财与否!

骨子里,他是忌惮母亲的,有一次,自己的皇后被凶恶的老妈责罚了,他竟然吓得晕厥了;可以说,没有惶恐不安的过往,没有对母亲产生绝望的情感,这样的事但不至于发生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纵使,农妇的儿子也不会有这样的窘境吧?然而,身为帝王,同治偏偏遭遇到了。

他有权力说这样的话:“最恨生在帝王家”。我相信:无数个夜深人静之时,在偌大的紫禁城中,无助的同治帝仰望深䆳的天空,会撕心裂肺地喊出这句话!

因为,他生在帝王之家,远没有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在!

郁结于心而形诸于外的愤懑积累起来,让同治19岁就追随父亲而去了,想来,在他不长的一生中,只有在驾鹤西去启程的那一刻,他才结束了担惊受怕的心理,才体验了作为自由人的真正快乐,不过,他的幸福的时光也真是太短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最恨生在帝王家”这句话,出自南北朝时代,年仅十岁的刘宋皇族刘子鸾临死前的遗言,原话更叫人泪奔:愿生不复帝王家——下辈子,我绝不要生在帝王家。

这句泪奔遗言背后,就是当时刘宋王朝,一场空前血腥的杀戮。

刘子鸾,是刘宋孝武帝的第八个儿子。由于母亲得宠且自己天资聪颖,他自幼就深得宋孝武帝的宠爱,五岁时就得封王位,后来又身兼徐州刺史领南琅琊太守。等于是一个还没读小学的小孩,就手握北方军事行政大权,典型“含着金钥匙出生”。如此好命,为何要喊“不生在帝王家”?因为父亲宋孝武帝去世后,他摊上了一个出名凶残的“皇帝哥哥”:刘宋废帝刘子业。

当年做皇子时,他就以荒淫残暴著称,宋孝武帝一度打过换太子主意,让刘子鸾来替代他。待到刘子业登基,血雨腥风立刻刮遍。

摊上这样一个嗜血暴君,刘子鸾的处境也可想而知。刘子业登基后,立刻给刘子鸾下诏书,命他自行了断。悲愤的刘子鸾无可奈何,临终前发出了这句悲声:愿生不复帝王家。





历史的留白处


最早说过类似话语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皇子刘子鸾,摊上个荒淫暴虐的皇帝哥哥,直接被自杀了。临终前说了这么一句:愿生不复帝王家,假如有来生,一定不要再出生在帝王家了。

当皇帝对同治来说,大概是一种负担的。

他六岁就即位了,比康熙还早。老爹咸丰死的时候,给他安排了顾命八大臣,权倾朝野。而且咸丰的几个兄弟正值春秋鼎盛,历来对咸丰即位多有不满,同治、慈禧孤儿寡母,可谓是风雨飘摇之中。

慈禧

八大臣嚣张跋扈,当着同治的面吹胡子瞪眼,吓得小皇帝屎尿齐出,估计是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多亏是慈禧联合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八大臣,皇权才稳固下来。

同治六岁即位,十八岁亲政。虽然亲政,但也是“恪遵慈训”,什么都是听慈禧的。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自己选妃立后,无不在慈禧的掌控之下。

生活在紫禁城中,却如同是身陷囹圄。掌握着最大帝国,数亿子民,却摆脱不了傀儡的命运。

同治

他是幸运的,慈禧就他一个儿子,不会像武则天一样,说杀就杀,说废就废。

或许是这种逆反心理,他偏偏要做个坏孩子,会偷偷跑出宫去寻花问柳。

或许是想早点摆脱母亲的掌控,他才不顾一切,迫不及待地让人重修圆明园,也不管有钱没钱。

他必然是极为惧怕母亲的,皇后被慈禧责罚,他竟然吓得晕厥过去了。这种恐惧,我还在汉献帝面对曹操时见过,以及庐陵王在武则天威压下瑟瑟发抖时见过。

或许在他看来,自己这皇帝当的,还不如个老百姓自在。还是老祖宗顺治有先见之明哩!

尘归尘,土归土。同治19岁就英年早逝了,整天担惊受怕的心理,对他的健康肯定又极大的影响。

紫禁城就是一个围城,很多时候,外面的人挤破脑袋想进去,里面的人恨不得脱层皮也要出来。


煮酒放歌


在我看来,同治帝的这句话不过是无病呻吟之谈。曹公的这首诗: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在某种程度上用来评价这位帝王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不可否认,同治帝所统治的时代清朝的确是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外有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内有层出不穷的各方起义,朝廷上慈禧太后把持朝政。

但同时,同治帝身为咸丰帝的唯一子嗣,咸丰死后,顺理成章名正言顺登基为帝,可以说他通向帝王的道路是无比顺利的,就算有什么问题,他那位能干的母亲也早已经为其扫除了障碍。

他享受着天下万民的供养,却并不能为天下万民谋福祉。他抱怨生活不公,抱怨最恨生在帝王家,可是他没有想过当时的社会,多少百姓还在生死边缘苦苦的挣扎呢,那些百姓估计无比愿意生在帝王家,享受同治帝所遭受的一切折磨吧。

再者,他好顽劣,耽享乐,又有谁放心将国家交付给他管理呢?没有相匹配的能力,承担不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还毫不悔改,荒淫无道,这一切都表明了就算同治帝掌权那肯定也是个昏君。不要说什么郁郁不得志,那是真正的能人志士才能用的借口。所以应该是天下百姓感慨同治帝,真恨你怎么就生在帝王家了呢。

同治帝确实是命不好,毕竟谁让他爹不是个好皇帝呢?若是他爹能给他留下一个铁通一般的家底儿,他不就可以随便败坏,反正我们底子厚,不怕败。这种人,他得无比庆幸生在帝王家,做学问痛苦吧,治理国家痛苦吧,和朝臣扯皮痛苦吧,有一个强势的母亲痛苦吧,没有父亲痛苦吧,年纪小小刘坐在龙椅上听天书痛苦吧,如果他不是生而在帝王家,我想在生命都没有办法保障的他的那个年代,生活会教给他什么是真正的痛苦?






书虫跳跳糖


说的也是!耳濡目染!闹心闹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还出去逛窖子!忙不过来!还作贱自缚。


正言义为先吴爱四


如果他说过,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意志薄弱且好色任性的人,却成了九五至尊,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全国的美女都任由他选用,如此大的富贾,让他掏空了身体。所以,自制力太差的人,当皇帝,简直是找死。


贾甄矜


同治皇帝的意思就是:人家都说生在帝王家好,可是人们哪里知道我的苦?不自由,没有朋友和知心人。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