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昔日白馬好風光

在一望無際的豫北平原上,在昔日滔滔不絕的黃河故道邊,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城池,它靜靜地躺在綠樹掩映的黃土之下。從武王登基到宣統退位,它經歷了十幾個朝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裡有過戰亂,有過興衰,其中也塵封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這不僅僅是一些民間傳說,這些大都是真實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這裡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那山、那水,秀麗無比,是古代很多人嚮往的地方。延襲古人一代接一代的傳說:那山叫“白馬山”,山上有一群英駿的白馬,故此山取名為“白馬山”。在山的西北面有一條好大的河流,古稱“白馬河”,建渡口稱“白馬津”。當年的這裡是山水如畫,風景獨好,是可與今日的桂林相媲美。也不知是哪個朝代的帝王慧眼獨具,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於是便抽丁抓夫,在這裡修建了歷史上第一座古城“白馬城”。正因為這座古老的城池坐落在豫北大平原上,應古人所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三國時期的曹操更視這裡為戰略要地,最終滅吳、蜀而獨霸天下,更加印證了這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河南滑縣:昔日白馬好風光

古時的“白馬城”一帶,曾經是商賈雲集的通商之地,更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裡自從秦朝建立縣制以來,曾置白馬縣於此,隸屬東郡管轄,後經歷代改制,曾經也建立“郡”、“府”、“白馬國”等。據史料記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劉邦與秦將楊熊在白馬城北“白馬坡”會戰,兩軍激戰數日,楊熊敗走……。歷史上最負盛名時期的“白馬城”要數三國時代,當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蜀將關羽與袁紹大軍在此開戰,關羽斬顏良於白馬坡,誅文丑於“白馬城外”,這個歷史故事流傳至今。

河南滑縣:昔日白馬好風光

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封其弟曹彪為“白馬王”,建白馬國,屯兵於白馬城內。據說當時的白馬王曹彪生得高大英俊,又有其白馬王的身份,當地百姓都稱他為“白馬王子”。

歲月流逝,斗轉星移。三國歸晉以後,戰爭仍然接連不斷,當地還是民不聊生。永嘉三年十二月(公元309年),十六國之漢國大將石勤率軍攻陷白馬城,坑殺男女百姓三千餘人,血濺白馬城池,這是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到了隋朝末年,起義軍首領翟讓叱吒風雲,曾帶兵攻入白馬城內,斬殺儒士數百,他率領義軍勇猛善戰,屢戰屢勝。他堅強不屈,轉戰中原大地,破化及、摧世充、殺貪官、賑貧民,聲震四方。五代時期,後梁太祖朱倉忠自白馬渡河北伐魏州稱帝后,為避諱父名,將“白馬城”改為“白馬牆”。

古時的“白馬城”一帶確是一塊風水寶地。且看他的四面八方文物古蹟遍佈:南3.5公里處有“汲黯墓”,2.5公里處有“汲偃墓”,6公里處有“馮道臺墓”,東南3公里處有“莊子墓”,正東8公里處有“慧子冢”,西北4公里處有“盤庚墓”,正南6公里處有“韓擒虎母墓”,西南約6公里處有“鬥牛星墓”,馳名中外的“二帝陵”(顓頊、帝嚳)距此地也僅有25公里,“明福寺塔”、“歐陽書院”距此地也僅有10公里之餘。另在方圓十幾裡內還修建有歷史上有名的廟宇,如“雪花寺”、“天慶寺”、“興元寺”、“李虎寺”、“白雲觀”等。

河南滑縣:昔日白馬好風光

光陰註定人世的坎坷,歲月一頁頁無情翻過。隨著封建王朝一代一代的衰敗、滅亡,到了北宋時期,自然災害頻發,皇祐之年,天降大雨數日,“白馬”一帶方圓百里淪為“澤國”,到處呈現出一派淒涼景象。盛名已久的“白馬城”也被滔滔洪水所吞噬。據史料記載,當時白馬一帶的難民或當兵、或逃荒,大都遷徙到南方(現在的廣西南寧一帶)。他們在那裡男耕女織,戍邊保疆,勤勞度日。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換取了遍地稻菽飄香。他們在那裡繁衍生息,人丁興旺,為“白馬”人傳接了眾多子孫。

關於“白馬”的故事很多很多,誰人能將他一一道完?真可謂是:“風瑟瑟,雨綿綿,歲月悠悠幾千年!白馬興,起秦漢,世道滄桑多磨難。”到了明朝中、晚期,這裡已是“災荒過,世態緩,山西洪洞把民遷。移民來到白馬縣,治沙丘,造良田,清河道,築堤堰,固城池,御外患,種下良田千萬頃,人民生活得改善。”昔日白馬人的故土,今日又出現了一派生機!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關心“白馬”一帶人民的生活,投巨資在這裡興修水利,打井配套,架高壓電線,硬化道路,培育良種,科學種田,使“白馬”人民過上了富足美好的日子。

河南滑縣:昔日白馬好風光

追古撫今,感慨萬千!現在的“白馬”一帶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連年上升,被譽為“豫北糧倉”之美名。所在的滑縣不僅是全國第一產糧大縣,而且這裡是大小工廠遍佈,高樓林立,輸電線路縱橫交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森林植被鬱鬱蔥蔥,新農村建設雛形已現,廣大人民正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