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昔日白马好风光

在一望无际的豫北平原上,在昔日滔滔不绝的黄河故道边,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城池,它静静地躺在绿树掩映的黄土之下。从武王登基到宣统退位,它经历了十几个朝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有过战乱,有过兴衰,其中也尘封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些民间传说,这些大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山、那水,秀丽无比,是古代很多人向往的地方。延袭古人一代接一代的传说:那山叫“白马山”,山上有一群英骏的白马,故此山取名为“白马山”。在山的西北面有一条好大的河流,古称“白马河”,建渡口称“白马津”。当年的这里是山水如画,风景独好,是可与今日的桂林相媲美。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帝王慧眼独具,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便抽丁抓夫,在这里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古城“白马城”。正因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坐落在豫北大平原上,应古人所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三国时期的曹操更视这里为战略要地,最终灭吴、蜀而独霸天下,更加印证了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河南滑县:昔日白马好风光

古时的“白马城”一带,曾经是商贾云集的通商之地,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自从秦朝建立县制以来,曾置白马县于此,隶属东郡管辖,后经历代改制,曾经也建立“郡”、“府”、“白马国”等。据史料记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与秦将杨熊在白马城北“白马坡”会战,两军激战数日,杨熊败走……。历史上最负盛名时期的“白马城”要数三国时代,当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蜀将关羽与袁绍大军在此开战,关羽斩颜良于白马坡,诛文丑于“白马城外”,这个历史故事流传至今。

河南滑县:昔日白马好风光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位,封其弟曹彪为“白马王”,建白马国,屯兵于白马城内。据说当时的白马王曹彪生得高大英俊,又有其白马王的身份,当地百姓都称他为“白马王子”。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三国归晋以后,战争仍然接连不断,当地还是民不聊生。永嘉三年十二月(公元309年),十六国之汉国大将石勤率军攻陷白马城,坑杀男女百姓三千余人,血溅白马城池,这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到了隋朝末年,起义军首领翟让叱咤风云,曾带兵攻入白马城内,斩杀儒士数百,他率领义军勇猛善战,屡战屡胜。他坚强不屈,转战中原大地,破化及、摧世充、杀贪官、赈贫民,声震四方。五代时期,后梁太祖朱仓忠自白马渡河北伐魏州称帝后,为避讳父名,将“白马城”改为“白马墙”。

古时的“白马城”一带确是一块风水宝地。且看他的四面八方文物古迹遍布:南3.5公里处有“汲黯墓”,2.5公里处有“汲偃墓”,6公里处有“冯道台墓”,东南3公里处有“庄子墓”,正东8公里处有“慧子冢”,西北4公里处有“盘庚墓”,正南6公里处有“韩擒虎母墓”,西南约6公里处有“斗牛星墓”,驰名中外的“二帝陵”(颛顼、帝喾)距此地也仅有25公里,“明福寺塔”、“欧阳书院”距此地也仅有10公里之余。另在方圆十几里内还修建有历史上有名的庙宇,如“雪花寺”、“天庆寺”、“兴元寺”、“李虎寺”、“白云观”等。

河南滑县:昔日白马好风光

光阴注定人世的坎坷,岁月一页页无情翻过。随着封建王朝一代一代的衰败、灭亡,到了北宋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皇祐之年,天降大雨数日,“白马”一带方圆百里沦为“泽国”,到处呈现出一派凄凉景象。盛名已久的“白马城”也被滔滔洪水所吞噬。据史料记载,当时白马一带的难民或当兵、或逃荒,大都迁徙到南方(现在的广西南宁一带)。他们在那里男耕女织,戍边保疆,勤劳度日。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换取了遍地稻菽飘香。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为“白马”人传接了众多子孙。

关于“白马”的故事很多很多,谁人能将他一一道完?真可谓是:“风瑟瑟,雨绵绵,岁月悠悠几千年!白马兴,起秦汉,世道沧桑多磨难。”到了明朝中、晚期,这里已是“灾荒过,世态缓,山西洪洞把民迁。移民来到白马县,治沙丘,造良田,清河道,筑堤堰,固城池,御外患,种下良田千万顷,人民生活得改善。”昔日白马人的故土,今日又出现了一派生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白马”一带人民的生活,投巨资在这里兴修水利,打井配套,架高压电线,硬化道路,培育良种,科学种田,使“白马”人民过上了富足美好的日子。

河南滑县:昔日白马好风光

追古抚今,感慨万千!现在的“白马”一带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连年上升,被誉为“豫北粮仓”之美名。所在的滑县不仅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县,而且这里是大小工厂遍布,高楼林立,输电线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森林植被郁郁葱葱,新农村建设雏形已现,广大人民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