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最近薇薇發現女兒小美經常和幼兒園的同學攀比,可讓勤儉節約的薇薇苦惱壞了。

“今天楠楠給小朋友帶來的外國巧克力,你也要給我買!”

“佳佳的裙子是粉色的蓬蓬裙,我還沒有呢,週末帶我去買!”

“今天分享課林曉嘉帶來的變形金剛,還不如我的功能強大呢!”

薇薇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小美的問題,但是薇薇又怕長此以往,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了“炫耀”、“攀比”、“愛虛榮”的壞習慣。

可是薇薇不瞭解的是大多數孩子一旦進入“集體生活”,比如幼兒園,或者一個早教班這樣小的“團體”,都會或多或少的表現出“攀比”、“炫耀”的情況,其實媽媽們也不要太擔心,只要搞清楚孩子“炫耀”“攀比”深處的心理原因,因勢利導,根本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孩子愛攀比的心理原因是什麼?

1)孩子愛攀比,是競爭意識的雛形

別人有的東西,小樂也要有,並且對想要的東西特別執著,爸爸媽媽不給買誓不罷休。同樣的,小樂也特別喜歡和其他孩子爭來爭去。其實愛攀比要東西的孩子,他的競爭意識正在發芽。

在工作生活中,大人之間的競爭是不甘於落後的表現,實際上孩子也是這樣,雖然他們追求的某種“玩具”或者“新奇的食品”,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別人有他沒有,這就暗示著這場比賽他贏不了。是不是這樣看待孩子的愛攀比心理,做媽媽的就容易理解了呢?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2)孩子愛攀比,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同事剛換了新手機,你也想換,並且在家裡頻繁提起。親戚家剛買了大房子,你也想換別墅,並且時不時的透漏出對大房子的羨慕,其實父母的這些舉動和言行,在孩子眼裡就是赤果果的“攀比”,但是這種“攀比”對孩子來說就像設置“目標”那麼簡單,他絲毫不覺得這是“虛榮”,時間久了,他也會在自己所能見到的物品中,自然而然的比較出更好的那種,並且志在必得,說白了,這種“愛攀比”的做法,是親父母對他的“言傳身教”。

“大壯比咱家樂樂高多了,我也得給樂樂買營養品!”

“曉晴的考試成績比咱家瑤瑤好多了,我們是不是應該給瑤瑤報個輔導班?”

像這種類似的橫向比較,做父母的是不是三思而後行?或者起碼思考幾天,和孩子商量以後,再當著家人的面說。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3)孩子愛攀比,是想在群體中獲取關注

小孩子的意識和活動範圍非常有限,他每天看到的同學就那麼幾個,玩過的物品也很容易劃定範圍,但是既然在這麼小的圈子裡,他還要和其他同學比來比去,很大原因是孩子想在同學面前獲取關注。

不管是孩子有一點點自卑心理,還是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的安全感缺乏,都會讓孩子想在他活動的小群體裡獲得大量的關注,這種關注包括讚揚聲,羨慕聲,或者其他小朋友想和他做朋友所表示出的示好聲,他都很享受這種被當做中心的感覺。這種需求很正常,父母不要粗暴的干涉孩子。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當孩子攀比要東西時,媽媽應該怎麼說?

1.首先,不能粗暴的批評。

孩子想要這要那,有被關注的需求存在,要的東西或許只是一個幌子,他很大可能是想要某種東西來確認自己在媽媽心目中的地位。如果需求被滿足,他會高興上還幾天。如果需求沒被滿足,但是引導得力,孩子也不會大哭大鬧。

2.其次,不能哭窮露怯。

和孩子的交流,一方面是要坦誠相待,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的為了躲避孩子不切實際的需求,而向孩子灌輸“我們家裡窮”“媽媽沒有錢”這種觀念。做父母的要正視物質條件的差距給孩子帶來的生活水平的不同,但是這種不同,不是不給孩子買各種消費品和玩具的原因。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3.遇到孩子“攀比”“愛炫耀”情況,如何做引導?

既然孩子“攀比”“愛炫耀”這種情況十分普遍,並且在孩子成長為理性人的過程中將會長期存在,遇到攀比時,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才不失為理性父母的好做法呢?

1) 理性看待,寬容接納

爸爸媽媽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攀比”心理,用寬容的心態接納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不要過分的壓力孩子想要某種玩具或者食物的慾望。

“寶寶看上的那本書真的好有意思呢,媽媽也很喜歡,不過我們家裡已經有好多繪本了,寶寶看完之後再來買好不好?”

“寶寶昨天剛吃了牛排,今天再去吃會覺得不好吃呢,等下週表姐來咱們家玩的時候,再一起去好不好?”

把孩子當做朋友,認真的看待他提的每個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商量,相信孩子提的絕大多數看起來不切合實際的“需求”,都是可以“商量下來”的。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2) 弄清原因,勞動換取

如果孩子想要本其他小朋友擁有的繪本、書籍,或者玩具,弄清楚他是要和其他孩子“比試比試”,還是真正的想要看書籍裡面的故事。搞定原因後,就鼓勵孩子他的勞動,或者你本來就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都可以作為條件,讓孩子通過訓練達標後換取他想要的東西。

孩子通過勞動換取的“書籍、繪本或者其他類型的益智類玩具”,他會格外珍惜,因為他通過這個階段的訓練,理解了他吃的他用的每樣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另外,也會深深的體會到勞動才會產生“財富”。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3)攀比換競爭,壓力變動力

孩子在消費品上的“攀比”,其內心是爭強好勝喜歡競爭的,媽媽們可以因勢利導,將孩子喜歡“攀比”的思想轉換為多參與“競爭”。比如要在變形金剛上“攀比”變為在讀的課外書的數量上的競爭,或者動手能力的競爭,不管是哪個方面,只要和他想要的東西相近,孩子們還是比較樂於接收家長設置的“競爭機制”的。

除此之外,減少孩子“攀比”“愛炫耀”的兩個小技巧

首先,向孩子坦承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的心理接受極限

向孩子坦承家庭經濟條件並不丟人,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誇張,也不要用他根本不懂或者不理解的數字向他“照本宣科”。另外,自己的心理接收極限也要告訴孩子。

“媽媽不允許你買兩個相同或者相似的變形金剛!”

“媽媽絕對不會給你買2件款式和顏色相似的裙子!”

實際上,早早的告訴孩子這些“條條框框”。他們也不會在同樣的物品上一直鬧下去,因為他知道“你有原則!”


孩子幼兒園開始愛“炫耀”,愛“攀比”,家長別焦慮,試試這幾招


其次,在待人接物上培養和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小朋友不要把眼光侷限於買一件兩件玩具上。”

“多和小明聊聊天,看他是不是近期看了什麼有意思的書了?”

透過孩子“愛攀比”“愛炫耀”這種表面現象,爸爸媽媽應該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虛榮”。認識到孩子“攀比”“炫耀”的內心深處的原因,才能做到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人。把孩子“攀比”的注意力從玩具、衣物等消費品,轉移到培養孩子的品格和競爭力,激發孩子的“鬥志”,那麼你家寶寶也就會成長為其他家長嘴裡的“別人家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