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市有一支這樣的樂隊,他們都是由學生組成,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市的學校都是按照區域劃分兵團,或者被稱為“人民子弟學校”。這支樂隊就是赤峰市第一人民子弟學校樂隊,赤峰市第一人民子弟學校也就是現在的赤峰六中。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71年"六中文藝隊"即“赤峰市第一人民子弟學校",也稱“赤峰市紅衛兵第一兵團”文藝隊的師生在市區長青公園中的合影


在那幾年的相當一段時間裡,市區很多場合如迎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迎送拉練部隊,各種慶典儀式、會議、運動會,都離不開這支樂隊。當今人們談起這支樂隊,都有著欽佩之意。這支樂隊的組織和領導者,就是當時在音樂教育方面和社會上有著較大影響的音樂教育人王汝剛老師,他把很多愛好音樂的學生領進了音樂的大門。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時小明,男,當年10歲,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誓把反動派一掃光”


這支隊伍是綜合藝術的隊伍,從早期的對口詞、簡單的歌舞,到音舞同臺和表演唱;從八個樣板戲的舞臺綜合塑像到歌舞滿臺和吉劇“坐唱”;從敲鑼打鼓宣傳最高指示不過夜到鼓號齊鳴的銅管樂隊滿街隊伍浩蕩,在十二屆的不斷精進與傳承中,赤峰六中文藝隊成就了自己的“名聲響噹噹”。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78年,文藝隊員與老師馬樹清、宋有森合影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在全市中學生運動會閉幕式頒獎儀式上 指揮:王汝剛


那時的赤峰六中文藝宣傳隊有口皆碑,文藝人才集中到這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演出水平足以成為一支烏蘭牧騎。他們曾經在校內外演出,到最基層彙報演出,這是一支最聽黨的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演出與創作隊伍,赤峰的很多學校和農村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張樹昆指揮赤峰蒙古族中學學生樂團參加市級大賽


雖然沒有編制、缺少經費,但是憑藉著自我奉獻的精神,這支文藝小分隊成為了一專多能的宣傳隊,幾乎每個成員都是多面手。一臺演出,表演唱、小話劇、小歌劇、舞蹈、獨唱、獨奏、合奏等,是他們演出的常態。雖然辛苦,卻也充實、有價值,也正因為如此,那段時光使他們的青春歲月更加陽光燦爛。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76年,送文藝隊部分應屆畢業生校領導曹長志、楊俊坡、林柏樹,音樂教師馬樹清及幾位班主任和全體隊員合影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69年,六中文藝隊為“原昭烏達盟(現赤峰市)電信系統首屆活學活用毛澤東著作選集講用會"演出後的集體照


那個年代,全國普及樣板戲,在這支隊伍中,《沙家浜》、《紅燈記》等片段幾乎人人都會演唱。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下,六中學生柴春澤等紛紛奔赴廣闊天地,上山下鄉,這支演出隊伍也奔赴到廣闊天地去慰問演出。人人爭當紅色文藝宣傳隊員的年代,創作必須要順從主旋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永遠忠於毛主席是時代主流。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雙人舞《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 前:龔素華;後:韓瑞芳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全市中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那個時代,生活是艱苦的。文藝隊的隊員們經常早起晚睡,刻苦排練。他們下農村、進部隊、到工廠、去礦井,一年之中的慰問活動超過百餘場,有時候一天內就有三場演出,不能好好地吃個飯,也無法踏踏實實地睡覺,甚至因為時間緊迫,連妝都不能卸,只能用紗巾裹住頭入眠。他們還曾住過礦山的招待所,躺過軍營的板床,睡在老鄉的炕頭,棲過農夫休息的工坊,學校的桌椅更是常作下榻的床。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小提琴齊奏《我愛北京天安門》 左起:龔素華、於淑華、張豔華、韓瑞芳


因為當時對文化課的學習要求不嚴,有好幾位隊員只有15歲左右,就經常被企事業單位借走,參加演出,有時整個學期都在幫演。如隊員張樹昆就曾被盟農牧組、皮革廠、造紙廠、化肥廠、食品廠、搬運公司、駐赤部隊、動力機廠等單位借走演出過。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卜一兵,秦秀君, 柳燕,周豔豔等


然而正是因為艱苦,才使得那段經歷是那樣難忘。忘不了每每排練或演出後,隊友們在深夜回家的路上互相陪伴;忘不了去農村乘馬車,有的隊友摔斷胳膊仍堅持演出結束;忘不了在數九的天氣冒著嚴寒、頂著凜冽的寒風,去玉田皋慰問,那是學長柴春澤下鄉的地方;更忘不了去外地演出,有的隊友患病,返回的時候大家輪流揹著,將其從車站送回到家中的熱炕上……在那段艱苦而充實的歲月,他們哭過,笑過,正處於似錦芳華的他們,朝夕相處,掙扎求索,那些青蔥的歲月裡他們曾一起成長成熟。琴絃劃破過他們的手指,舞鞋磨破過他們的腳掌,號管裡流出的口水變成過紅色……一直到今天,這都讓文藝隊的隊員們倍感驕傲!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左起:王麗、劉雅琴、韓瑞芳、韓俊英、於淑華


在校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畢業的來臨成為了隊員們新的人生開始,雖然在文藝隊的光陰只有幾年,但是當年的文藝細胞卻影響了他們大半個人生,許多人成了各行各業的文藝骨幹,有的當了中小學音樂老師,有的進了市民族歌舞團,有的進了市京劇團,有的參軍入伍,有的當了公務員,也有的當了個體戶,無論走到哪裡,六中文藝隊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尊師重教的精神沒有丟,一批批學子從六中走出,一個個夢想,在這裡放飛。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75屆、1976屆文藝隊女生合影。前排左起:馬明傑、劉鐵萍、於淑華、韓俊英、王麗、黃永敏、張桂雲、龔素華。後排左起:吳東紅、韓瑞芳、徐淑坤、劉雅琴、鄭淑景、馬鳳霞、任彩娟、曹秀英、張豔華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975屆、1976屆文藝隊合影。男生人員:前排左起陳志遠、張XX、高悅文、郝玉慶、 霍富昌、焦世銘、呂亞民。後排左起王德忠、張樹昆、顧亞洲、陳佩生、韓志學、劉海生。女生人員同上。


1993年,正值畢業二十週年。為了緬懷恩師,也為畢業二十年相聚,當年文藝隊的隊友——時任赤峰歌舞團副團長、樂隊首席的白立平,在2月24日為文藝隊抒懷獻詞,歌舞團著名音樂人李志祥為詞譜曲,一曲《當我們相聚的時候》,就這樣在聚會的現場被師生共唱……正像歌詞所寫:當我們相聚的時候,無盡的情懷像江水奔流。滄桑歲月,驀然回首,珍貴的記憶重現在你我的心頭。啊!花開花落,幾度春秋,母校在我心中,依然如舊。叫聲老師,叫聲校友,歲月悠悠,情也悠悠!當我們相聚的時候,相視的目光帶著滾滾暖流。重溫往事,情深意濃,千言萬語,縈繞在你我心頭。啊!握住你的手,握住我的手,從前的你在我心中依然如舊。叫聲乳名,叫聲朋友,純樸的友情,天長地久!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女聲獨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演唱:馬明傑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此外,文藝隊還請到了時任紅山晚報的主任主編馬守喜老師。也許是大家對母校的情感,也許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也許是大家對六中文藝隊的情感,又或許是獻給母校與老師們的歌舞,這一樁一件深深感染了馬老,他欣然寫下了《別開生面的同學聚會即赤峰六中文藝隊師生二十年聚會》的文章,並刊登在了紅山晚報上,讓文字為隊員們留下了永遠的回想!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器樂小合奏《解放軍進行曲》演奏者:韓瑞芳、於淑華、劉鐵萍、張樹昆、韓志學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文藝隊部分隊員在長青公園宣傳演出後的遊園合影


如今,距離畢業已經40年,當年的文藝隊員們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已不再是面孔稚嫩的娃娃,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到了退休年齡。2018年11月10日,就像放飛的白鴿聽到了歸巢的哨音,就像戰士們聽到了集結號後,他們從四面八方歸來,再次歡聚團圓。40多年,一幅迤邐的長卷,卷卷寫滿奮鬥,40年,一部不朽的詩篇,篇篇充滿希望,他們舉杯盡歡,他們又吹拉彈唱,又舞姿翩翩,彷彿又一部現實版的“芳華”。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赤峰六中文藝隊四十週年聚會


四十年前,他們用刻苦而靈巧的指尖,彈奏出最美的音符,用嫻熟而多情的姿態,演練出最精彩的舞蹈,執著地想著用手中的樂器演繹人生,用腳下的舞鞋絢爛世界;四十年後,他們雙鬢斑白,手指不再靈活,肢體不再優美,卻也依舊因為那段歲月的努力與熱愛,把整個人生樂章譜寫得深沉內涵、回味無窮。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現在還在參加各類比賽的隊友,左起:霍富昌、龔素華、張樹昆


大家回首、懷念,他們感嘆的不僅僅是年歲,更是在校文藝隊裡所積澱的堅定的意志品質,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信念,以及在文藝中所追索的人生的理想和生活的真諦。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隊員孫朝紅的舞姿


原來的懵懂少年已步入人生暮年,時光在不經意間流逝,皺紋正悄悄爬上額頭。再次相聚,心中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再遇故人,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朝氣蓬勃的年紀,共敘師生情,再論同學誼。對母校的敬仰,對恩師的尊崇,對隊友的思懷,時刻在心中,久久不息……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隊員付桂君在舞臺上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隊友王翠霞(女)仍活躍在舞臺上


這支隊伍中的骨幹很多都進入了專業團體或者考入專業學校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至今活躍在赤峰的文藝舞臺上,為赤峰的音樂發展、創作和音樂人才的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仍活躍在舞臺上的文藝隊隊員



嘹亮的號角,永遠響徹天空,擂擂戰鼓也從未停息,悠揚的樂聲時時入耳,“六中文藝隊”這杆大旗,歷經歲月,終將永遠招展飄揚!


歌聲不止,琴聲不息,舞姿翩躚,驚豔流年—記憶中赤峰六中文藝隊


1


從1969年到80年代初,赤峰六中文藝隊歷任音樂指導教師


王汝剛

王景山

楊俊坡

叢志傑(女)

馬樹清

宋友森

於淑華(女,原六中文藝隊隊員)


從赤峰六中文藝隊走出的音樂人


音樂教師(大學、中小學):

陳麗華、張樹昆、任彩娟、鄭淑景、於淑華、王麗、高悅文、吳東紅


專業團體:

許志強、王躍進、顧亞州、韓志學、白立平、李國順、劉海生、馬鳳霞、吳鐵勇、紀宏利、時小明


部隊、企業業餘藝術團:

安勝利、卜慶志、焦敏傑、張愛君、楊永革、張樹理、苗敏英、白文彬


現今仍活躍在音樂(業餘)舞臺上的六中文藝隊隊友約40人左右。以上名單有遺漏,歡迎補充!


感謝張樹昆提供照片

感謝馬守喜、張樹昆提供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