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晁蓋不死,宋江能成為梁山一把手嗎?

戲說兩漢


沒有假如,真是這樣的話,估計在數百年前的作家施耐庵(後續由羅貫中吧)就寫不出《水滸傳》名著之一!


學無止境sun


晁蓋未死之前,主動退居幕後,宋江已經成為梁山實際上的一把手。但是,寨主還是晁天王。這其中便涉及到一個問題,假如晁蓋不死,宋江即便是掌握了實權,會不會坐上頭把交椅,成為名副其實的寨主呢?

晁蓋從來就沒掌控過實權

這個說法要從劉唐到東溪村報信開始,從這時起,晁天王就不是實際上的一把手,而是掛名的帶頭大哥。在宋江上梁山前,晁蓋這個團隊真正的操控者是軍師吳用。

且說劉唐在東溪村村口與插翅虎雷橫惡鬥朴刀,吳用鬼使神差的出現了。為何說吳學究來得蹊蹺呢?因為吳用在東溪村設館課徒,這天並沒有給學生放假,見了晁蓋後,說了幾句話,便又返回書齋(學館),掛了銅鏈在書房裡,分付主人家轉告學生放假一天。所以,吳用一大早就奔晁蓋莊上來,似乎是有某種感應似的。

然而,施耐庵絕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在強調,在劫取生辰綱這件事情上,晁蓋是被動接到了信息,吳用卻是主動的。

吳學究再次來到晁蓋莊上,晁保正便將他帶到後堂,與赤發鬼一起商量大事。晁蓋說,劉唐帶來了生辰綱的消息,正合了自己做的一個“七星聚義”夢。吳用一聽,迅速做出反應,立即對晁蓋說,這件事情需要七八個人才能做得下來。當下,吳用便對晁蓋說,自己即刻動身,到石碣村說服阮氏三兄弟前來撞籌。

吳用一刻也沒有耽擱,當夜子時(23點—凌晨1點)就出發了。

石碣村位於水泊之濱,與梁山好漢同在一個泊子裡打魚。吳學究選擇阮氏三雄加盟生辰綱行動,還隱藏著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要上梁山落草為寇。

吳用的這條“陰謀”一直瞞著晁蓋,宋江報信時,晁蓋不知所措,不知往哪裡跑。吳用則早就做好了準備,告訴晁蓋往石碣村去。晁蓋一臉茫然,問吳學究,三阮是個打魚人家,怎麼能容納得下這麼多人。吳用此時便裝大了:“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

因而,吳用一出現,就接管了劫取生辰綱這件大事,晁蓋不過就是北斗七星斗柄上化作白光飛去的小星,按照吳用的安排,負責召集聚義而已。

卻說吳用從石碣村回到東溪村後,公孫勝前來聚義。如果一定要給這幾個人劃個陣營,此時,劫取生辰綱七個人中,吳用這邊有四人,佔多數。後來,晁蓋曾頭市中箭,金聖嘆硬要說三阮是救晁蓋的五人中的三個人,其實,“三阮、宋萬、杜遷水裡逃得性命”,三阮原本就是吳用的人。不過,梁山並沒有陣營,晁蓋還是掛名寨主。

七星聚義後,晁蓋提議先到白勝家隱藏,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上黃泥岡。晁蓋這條計絕對比吳用高明,至少不會暴露身份。但是,吳用否決了晁天王的建議,住進了安樂村大酒店。這樣,何濤的弟弟何清便一眼就認出了晁蓋,生辰綱大案就此告破。

吳用因為要上梁山,便故意暴露晁蓋。晁天王是不打算上山落草的,劫了生辰綱跟沒事人一樣,整天與公孫勝、劉唐、吳用飲酒作樂。宋江捨命前來報信,這幾人正在葡萄樹下喝酒呢。如此愜意,哪有上山做強盜的心思?

所以,從智取生辰綱導致梁山好漢大聚義這時起,晁蓋便只是名義上的老大了。起先是吳用,後來是宋江。

宋江絕對沒有架空晁天王

晁蓋到了梁山,根本就沒有看出王倫不願收留,也不明白林沖私自造訪意味著什麼,全都是吳用從中操作,才促使林沖殺了老闆,晁天王得做梁山第三任寨主。

做了寨主,晁蓋同樣不管大事,都是吳用安排迎敵,且親臨一線,打敗了黃安。

晁寨主根本就不想做強盜,因為沒有金帛用,便叫人下山搶劫過往客商。搶劫隊伍臨走時,晁蓋交代:“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劉唐等人劫了財富上山,晁蓋特別叫過一個參與行動的嘍囉問情況,嘍囉告訴寨主,沒有傷到一個人時,晁蓋大喜,說道:“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於人。”

不可傷害於人,當然包括所有的人:客商、百姓、官府中人。晁蓋這是造反嗎?所以,宋江一到山上,便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推行“替天行道”,專等朝廷招安,此舉正合晁天王之意。

梁山搶劫客商,這一行動,吳用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這說明吳用並不願意幹這些毛賊的勾當,此人心中藏著大事。假若像晁蓋這樣幹下去,大隊官軍來剿,大家都死無葬身之地。因而,吳學究再次出手,啟用江州臥底神行太保戴宗,造假信故意露餡,逼迫晁蓋下江洲劫法場。這樣一鬧,等於是宣佈梁山與官府為敵,打破了晁蓋當家一來不殺人、不發展一個兄弟入夥的格局,梁山開始走向強大。這一切,都是吳用推著晁蓋往前走,是當時梁山真正的領導人。

所以說,宋江掌管梁山實際權力,並非架空晁蓋,而是吳用交出了實權。但是,吳用交權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宋江打祝家莊。

當時,楊雄、石秀逃上梁山,因為偷雞而被祝家莊追殺,梁山聲望受到影響,晁蓋堅決要殺掉二人。宋江卻持完全相反的意見,勸晁蓋道:

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若不洗盪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讎,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

宋江的見識是晁蓋決不可比的,這也是梁山第一次主動出擊,攻打梁山以外的地盤。更因為祝家莊是北宋時期的“堡寨”,與官府是一體的,這就等於間接的攻打了州府。

宋江此舉,深合吳用之意,這才出手相助宋江三打祝家莊。也是從這一仗起,吳用計謀再也不像此前那樣,“漏洞百出”了。吳用也是從“雙掌連環計”開始,把梁山實權交給了宋江,心甘情願的輔佐宋公明,做了一名合格的軍師。

晁蓋從來就沒掌過實權,宋江也就從來沒有架空過晁蓋。

晁蓋、宋江佛道一體

晁蓋被吳用逼上了梁山,做了強盜也不願意殺人,是其綽號所決定的。晁天王綽號托塔天王,得名於從西溪村奪過了鎮妖寶塔。仔細斟酌一下,這個綽號是名不副實的,叫他“奪塔天王”才是最合適。那麼,施耐庵為何要以托塔天王來寫晁蓋呢?

宋末元初畫家龔開,曾經為宋江三十六人畫像,並且給每人寫了一首四言贊詩,晁蓋的這首詩是:鐵天王晁蓋“毗沙天人,澄紫金軀。頑鐵鑄汝,亦出洪爐。”

原來,晁蓋的綽號是“鐵天王”,而且就是一尊佛門鑄像。這尊鑄像乃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北方多聞天王,佛教四大護法天王之一。鑄像難道不就是一尊擺設嗎?

正因為此,晁蓋才心存善念,不願意殺人了。攻打州府,劫掠堡寨,當然是要殺人的,晁蓋肯定不願意幹。吳用這廝專一造反,豈能坐以待斃?所以,推著晁蓋往前走。宋江願意攻城掠寨,做大梁山,吳用便心甘情願的交權了。

雖然是佛門四大護法之一,但劉唐卻是從東溪村山上靈官殿來給晁蓋報信的。靈官,是道家大護法,這是施耐庵為何要寫劉唐醉臥靈官殿的緣故。劫取生辰綱,原來是佛道聯手做下的驚天大案。

這邊再說說宋江。此人是道家天罡院的天魁星,晁蓋夢見北斗七星,原本就是由宋江領銜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的星煞,在晁蓋的一次小集會。施耐庵暗示,晁蓋只是負責這次行動的聚義,大家到齊後,便沒有晁天王什麼事了。梁山是“妖魔”聚集之地,宋江是天魁星,本來就是這夥“妖魔”的魁首。要說“篡權”,反倒是晁蓋簒了宋江的權。當然,施耐庵不是這個意思,他說的就是晁宋一體,晁蓋充當了暫時掛名的帶頭大哥。

晁宋一體,施耐庵還寫到宋江的事情來證實。

宋江殺了閻婆惜,逃到家中,躲在了地窨子裡。朱仝知道宋江這個藏身之處,便獨自一人來到這裡。此時,施耐庵寫道:朱仝走入佛堂內去,把供床拖在一邊,揭起那片地板來。板底下有條索頭,將索子頭只一拽,銅鈴一聲響,宋江從地窨子裡鑽將出來。

宋江問朱仝如何知道這個去出,施耐庵便借朱仝之口,描述了宋江家佛堂的場景:

我(宋江)家佛座底下有個地窨子,上面放著三世佛,佛堂內有片地板蓋著,上面設著供床。

奇了,一個道家魔頭,家中竟然還有佛堂,而且,供著三世佛。這樣的寫法,實際上就是針對晁蓋的。佛家護法天王與道家大護法相互聯手,道家魔頭則得到三世佛的庇佑,這兩人不是一體又是什麼?

假如晁蓋不死

按照《大宋宣和遺事》所說,宋江到梁山後不久,晁蓋便死了。於是,宋江按照天書指引,聚齊了三十六人(包括鐵天王晁蓋)。藍本故事說的是宋江一上山就做了寨主,沒有《水滸傳》那麼複雜。

然而,即便是《大宋宣和遺事》宋江直接做寨主,也是建立在晁蓋死去的前提之下。假若晁蓋沒死呢?

施耐庵寫《水滸傳》用了《大宋宣和遺事》的大線索和主要人物,但卻做了大量的再創作,把晁蓋之死推後到攻打曾頭市的時候。而且,宋江繼任寨主頗費周折,期間還有誆騙盧俊義、攻打大名府、東平府、東昌府等等情節。實際上,假如晁蓋一死,宋江便直接做寨主,梁山絕無一人反對。宋江為何要得這麼複雜,其中也大有緣故。因未涉及本回答主題,這個緣故按下不表。

按照《水滸傳》的寫法,晁蓋、宋江在前五十八回(貫華堂本)書中一直相處。金聖嘆先生在第五十九回書總評中講,梁山每有戰事,宋江總是以“哥哥是山寨之主,未可輕動”為由,勸說晁蓋不要下山,於是,這便成了宋江架空晁蓋的一條證據。

其實,在宋江與晁蓋同在梁山的這段時間裡,二人配合非常默契。

第五十四、五十五回書中,分別寫到了彭玘、凌振、徐寧入夥的事情。這三人入夥時,都是以招安勸降的,晁蓋不僅都在場,而且,每一次勸降成功,晁蓋都非常高興的吩咐擺酒慶賀。其中,尤以彭玘投降時的情況最能說明晁宋一體,晁蓋與宋江目標一致,配合默契。

且說彭玘被扈三娘活捉,宋江立即勸說他投降。注意,宋江勸說彭玘投降時,並沒有開出“招安”這個條件。

彭玘投降後,宋江便把他送到晁蓋身邊。後來,凌振被活捉,晁天王便讓彭玘去說降轟天雷。彭玘的說辭是這樣的:

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顯然,這套說辭是晁蓋授意的。宋江沒教過彭玘說“招安”,但彭玘卻說出了招安的意圖,不是晁蓋說的又是誰授意的呢?

因為彭玘準確的傳達了晁蓋的意見,凌振答應入夥,所以,晁天王道:“且教做筵席慶賀。”

由此可見,晁蓋非常信任宋江,甘心情願的讓宋江掌實權。假如晁蓋不死,梁山將繼續維持這樣的局面。然後,晁蓋與宋江一道,接受朝廷招安。

招安之後,晁蓋也不見得退位,有可能還是按照梁山模式,做名義上的老大,宋江做實際上的帶頭大哥。

晁宋本是一體,榮譽寨主與實權寨主當然也是一體互補了。


綠野萍蹤01


其實我認為無論晁蓋生死與否,宋江都將會取得梁山一哥的地位,這和宋江的志向有關。

宋江作為宋朝的一代官迷,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官,是鐵了心的想做官,在他的計劃中,水泊梁山只不過是他的暫棲之地,是他手中向朝廷謀求招安討價還價的籌碼。

在山東鄆城,宋江只能是一名小吏,官和吏之間,隔著n條鴻溝,想從一名小吏完成逆襲,成為官員,幾乎不可能。機緣巧合之下,宋江發現了另一條路,藉助梁山這個平臺,以此為助力,通過戰勝官軍,抬高自己的身價,以此來吸引眼球,博取宋朝朝廷高層的關注。

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之後,再釋放出願意接受招安的信號,這樣就可以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錢,實現從小吏到宋朝政府官員的完美逆襲。

然而,這一切的推進必須是在宋江設計的框架之下進行,必須是以宋江的思想為指導。但是此時梁山的情況卻是晁天王做了一把手,晁蓋雖然能力不強,但卻是一個最堅定,最積極的革命者,他絕不允許和朝廷妥協。

所以只要晁蓋坐在梁山一哥的位置上,宋江的所謂遠大理想就沒有辦法得以實施,所以宋江無論如何得從晁蓋哥哥手裡接過一哥的位置。

其次,宋江上山之後,一系列的行為在事實上已經架空了晁蓋,成為了事實上的一哥。宋江不是一個人上的梁山,他是帶著自己的嫡系人馬上的梁山,我們來看看宋系人馬有哪些人物?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混江龍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等等。

這裡面既有領軍的大將,又有水師好手,既有情報頭子,又有貼身保鏢,既有馬上好手,又有歩軍將領,可以說是一個體系很完備的團體,實力非常強勁。在上山一開始宋江就有了和晁蓋系統平起平坐的實力。

其次,在上山之後,宋江處心積慮的奪取軍事指揮權,提升自己在水泊梁山中的威望。在初期的軍事鬥爭,作為梁山的一把手晁蓋每次想要親率主力下山,這時候都會被宋江苦苦勸阻,給晁蓋上一些什麼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這些的眼藥。

其實這就是宋江的陰險之處,他通過這樣的手段奪取了原本屬於晁蓋的兵權。在指揮作戰中,宋江更是招降納叛,吸納了一大批原官軍將領,使得梁山泊英雄的隊伍發生了變質。這些官軍將領和宋江一樣,只是借水泊梁山作為暫住地,將來還是打算重回朝廷的懷抱的。

這些人就成為了宋江新的鐵桿,由於這批將領人數不少,他們的上山,更加稀釋了晁蓋派系在梁山中的影響力,晁蓋的權利逐漸被架空。

所以就算晁蓋不死,宋江也在實際上成為了山寨之主,晁蓋儼然成為了英國女王般的角色,只是名義上的元首。

這在晁蓋下山大戰曾頭市時,遠遠沒有宋江下山時中兄弟一呼百應的氣勢,原本晁蓋打算在這一場戰鬥中重整雄風,重新奪取山寨的指揮權,結果卻戰敗身亡,白白便宜了宋江這個投降派。


歷史評說


對於題主的問題,茂森明確回答:即使晁蓋不死,宋江也將成為梁山的一把手。理由有下述三條。

一、宋江是鐵了心要做梁山的第一把交椅。

宋江立意高遠,託身江湖落草為寇,豈能是他的歸宿。他要用梁山泊做籌碼,做賭注,贏取人生最大的資本。雖然人生走了許多彎路,但他仍然是矢志不渝的: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正常的進身之路是走不通了,他只好藉助於梁山這支隊伍做文章了。宋江大概一直在想,做上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以後,贏取必要的知名度、關注度和美譽度,以便與朝廷討價還價。他準備在合理價位上把自己和梁山賣給朝廷,也就是接受招安。想一想,這需要根本改變梁山泊的路線方針政策,宋江就需要從晁蓋那裡奪得一把手的大位。

二、宋江處心積慮地蠶食晁蓋的權力,已經成為梁山泊事實上的一把手了。

宋江是個老謀深算的奸詐之人,他不會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與晁蓋爭權奪利。當初,宋江帶領清風山、對影山隊伍投奔梁山時,他的嫡系干將也就只有花榮秦明等人。所以,時機不成熟,作者施耐庵在情節設計上沒有讓宋江留在山上。說到底,是宋江此時的實力不足。待到各路好漢江州劫法場後,宋江再上梁山,今非昔比了,他已經攢足了力量,具備了挑戰晁蓋的實力。聚義廳的接風酒宴上,梁山舊頭領坐在左邊主位上,而宋江帶上山的人坐在右邊,有花榮、秦明、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等後來的天罡星……

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蠶食晁蓋的軍事指揮權,削弱晁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抬高自己的威望。每每晁蓋要率部下山,宋江都苦苦相勸: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舉妄動。金聖嘆看得明白,所宋江是把晁蓋“軟禁”起來了。宋江領兵打了三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大破呼延灼、三山聚義打青州和華州遠征等多場大仗,殺敵無數,又招降納叛,威望空前,完全掌控了梁山泊的將領隊伍,讓晁天王變成了一個禮儀性質的擺設了。此時,宋江完全沒有必要去冒犯江湖規則,以武力來強取頭把交椅了。

三、晁蓋無力迴天,戰死疆場,完全地讓出頭把交椅。

面對尷尬的處境,晁蓋也無能為力,他實在是鬥不過奸詐虛偽的宋江 。東溪村財主出身的晁蓋沒有任何官場背景,他仗義疏財,專與官場做對頭。從堂名的選用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政策主張與宋江是格格不入的:晁蓋要山寨的義氣,所以叫“聚義廳;宋江要表達對朝廷的效忠,所以改為”忠義堂“。晁蓋也明顯感到,宋江在修正自己的路線,在決策權上排擠自己,拉攏新舊將領,甚至連吳用這樣的梁山舊骨幹,也被宋江拉了過去。

我們推想,晁蓋痛苦地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越來越成為一個牌位,失去了在梁山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他無力迴天,但也不放棄努力,做最後一搏。他和宋江之間的權力鬥爭,不會採用刀光劍影的直接對抗形式,一切要在江湖義氣的溫情脈脈的面紗下進行。所以,晁蓋竭力爭取到了攻打曾頭市的指揮權,卻不想在戰鬥中陣亡,沒有走出宋江預設的路線圖的輪廓。梁山泊領導權博弈大幕拉下,宋江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梁山泊的一把手。


杜裡茂森



漁樵之人W


毫無疑問,晁蓋不死,宋江是做不了梁山一哥的。


具體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梁山眾將領態度上:

梁山最初成為江湖好漢“俱樂部”,真正是從晁蓋入火梁山開始的。在林沖火併王倫後,晁蓋集團正式入駐梁山。從此,以晁蓋為核心的,以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阮氏三兄弟為骨幹的,梁山集團正式“掛牌上市”。

▲梁山一哥:晁蓋


◆先說智多星 吳用,早就與晁蓋相識相交。吳用的家離晁蓋所居住的東溪村不過五六里路,兩人經常往來。在晁蓋得知生辰綱一事後,立馬與吳用分享,可見關係牢靠。

而吳用認識宋江是在晁蓋的介紹下,與宋江並不知根知底。所以,不論從感情上還是利益上,吳用都是首先支持晁蓋的。

▲智多星:吳用


◆梁山二號軍師,入雲龍 公孫勝,也是晁蓋的鐵粉。

在得知生辰綱一事後,公孫勝第一個找的人就是晁蓋。可見晁蓋才是公孫勝心中能幹“大事”的大哥。而公孫勝能與宋江結識也是在晁蓋介紹下。所以,公孫勝也站隊晁蓋。

▲入雲龍:公孫勝


◆豹子頭 林沖,是梁山新秩序的奠基人。在火併王倫後,主動尊晁蓋為大哥,不僅使晁蓋一夥留在梁山,也成功使自己的安身之所變得更穩固。林沖與晁蓋之間是強強聯合的利益關係。

同時,以林沖的性格為人,即認晁蓋為大哥,不可能再反尊宋江為老大。

▲豹子頭:林沖


劉唐、阮氏三兄弟更是和晁蓋共同劫了生辰綱,又在水泊梁山殺死眾多前來圍剿官軍,可謂生死之交。也不可能另擁他人。

▲阮氏兄弟之一

所以,從梁山眾骨幹將領站隊來看,晁蓋比宋江擁有很大優勢。在晁蓋在世的情況下,宋江不具備與晁蓋爭奪“一哥”的能力。


二、梁山嘍囉們的態度上:

《水滸傳》中提到,在林沖火併王倫後,山前山後共七八百嘍囉。而這些嘍囉是梁山唯一的武裝力量,只有控制這七八百嘍囉,才能真正掌管梁山。

晁蓋在嘍囉的把控上也是下足功夫。

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金珠寶貝,並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就當廳賞賜眾小頭目並小嘍囉。當下椎牛宰馬,慶祝重新聚義,飲酒至半夜方散。

晁蓋把生辰綱所得財物和自己莊上積攢的錢財,盡分給梁山小弟。而後又大擺筵席,正合了眾嘍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銀”的夢想。

因此晁蓋得到了梁山基層軍卒擁護,而宋江不具備這一點。


三、宋江個人因素:

宋江早與晁蓋結識,在晁蓋生辰綱事發後,宋江冒殺頭危險給晁蓋送信,晁蓋因此逃得一命。可以看出宋江並不是陰謀齷蹉之徒,不可能主動爭奪晁蓋老大的位子。

同時,宋江因在潯陽樓題寫反詩,被江州知府逮捕並要斬首示眾。是晁蓋冒險帶領梁山眾弟兄劫了江州法場,救得宋江

一命,然後宋江才上了梁山。若宋江晁蓋爭奪老大之位,豈不讓天下好漢恥笑。以宋江的性格為人,又怎會做如此不仁不義之事。

▲宋江

另,宋江原是鄆城縣押司,心在官場,日子有滋有味。其落草梁山只是形勢所迫,權宜之計,並無心江湖,也不願意做什麼大哥。


綜上所述,晁蓋不死,宋江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做梁山老大的。

但梁山畢竟地方有限,又四周被水圍困,早晚會被官軍剿滅,那就全劇終了。這就是為什麼作者要寫死晁蓋而讓宋江替代的原因,梁山好漢只有在宋江的帶領下走出去,方有可能奔一條活路。


史無眠


坦率的講,從宋江上梁山的那一刻起,晁蓋的悲劇命運就已經註定!

一山難容二虎!偏偏梁山上有晁蓋和宋江兩隻虎。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除了個人武藝,宋江各方面都比晁蓋強。晁蓋必敗無疑。


先說武藝,晁蓋外號托塔天王,顧名思義,胳膊很強,力氣很大。他很喜歡武術,為了練武竟然不近女色,簡直是浪費了土財主的身份。他的武藝當然比宋江高得多。宋江手無縛雞之力,殺個閻婆惜都費勁巴拉。如果晁蓋和宋江兩人單挑定勝負,那晁蓋必勝無疑。

可是,天下的事,哪有那麼簡單?

宋江的優勢

第一,宋江腦子好使,眼界高,有手段。

毛主席講,領導就是預見。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遇與風險,能夠給追隨者指引前進的方向。這就需要聰明的頭腦和開闊的眼界。


很顯然,縣城小吏宋江,就是比鄉下土財主晁蓋眼界開闊的多。梁山真正發展壯大,也是在宋江上山以後。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各種人事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兵馬訓練,錢糧籌備,都是宋江一手操辦。

是宋江,實現了梁山正規化、制度化。也是宋江把梁山從一個打家劫舍的小土匪團伙,發現成為謀取天下的軍、政集團。

從貢獻來講、從能力來講,都應該是宋江當首領。

第二,宋江手下小弟多。

梁山一百單八將,晁蓋的人一共只有七個!

也就是黃泥崗劫生辰綱的哥幾個。阮氏三雄、劉唐、吳用、公孫勝、白勝。最能幹的兩個人,公孫勝看透了宋江的虛偽,雲遊四方去了。吳用見風使舵,完全投靠了宋江。白勝屬於戰五渣,百無一用。只剩下阮氏三雄和劉唐稍微可靠一點。

剩下一百來號人,都是宋江的人!


李逵、戴宗、花榮,這幾個是宋江的鐵桿。武松、魯智深等二龍山一夥,李俊、張順、張橫等水匪一夥,原本有自己的強大勢力,他們上梁山,也是衝著宋江來的。

所以,梁山越發現越壯大,投奔的人馬越來越多,宋江在山上的實力越來越強,威望越來越高。晁蓋完全被架空,完全被邊緣化。他的悲劇命運,其實早已註定了。


上將噯福斯


晁蓋是個真正的草莽英雄,不可否認的是梁山好漢在他的領導下一定會是另一種結局。宋江是個有奴性的英雄,他當梁山的領導人註定了梁山好漢做炮灰的結局。但是,歸順朝廷當炮灰相信不止是一個梁山好漢的願望,做朝廷命官混個封妻廕子的結局相信大多數宋代武人不會拒絕。

何況,梁山泊上不乏忠臣之後和將門之後,類似晁蓋這種徹頭徹尾的草莽英雄並不佔絕對主流,哪怕人數比較多,也是排名靠後的。例如時遷和阮氏三兄弟等等,都是在梁山泊上話語權不多的。哪怕是晁蓋的班底裡智多星吳用似乎對朝廷的態度也比較搖擺,相比之下宋江的班底大多數是有朝廷背景的中下級軍官,有的甚至是北宋名將呼延灼和楊業之後,他們的排名遠在那些草莽出身的好漢之前,他們的血統註定不可能長期為寇。別的不說,五虎將原來全部都是朝廷武將,官階還不低。大刀關勝身邊還有郝思文和宣贊兩員副將,呼延灼身邊有韓滔和彭圮兩員副將加上轟天雷凌振。另外,青面獸楊志和急先鋒索超他們也是軍官出身,尤其楊志是楊家將的後人,對朝廷有斬不斷的關係。此外,例如小李廣花榮和金槍手徐寧等也是朝廷出身。哪怕沒有宋江,他們也不可能久居晁蓋之下。

平心而論,晁蓋是個沒有政治宏圖的領導者,俠肝義膽的本能驅使下佔山為王替天行道便是他世界的全部,那是一種極其小家子氣的想法。那些久在官場混跡的好漢們對他的這個想法會洞若觀火,在這樣的領導手下是沒有奔頭的。宋江就不同了,衙門押司小吏出身,“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想法深入骨頭,很擅長畫餅和團結那些朝廷出身的好漢。這就是宋江和晁蓋的境界差別。 

假如晁蓋不死於史文恭的箭下,哪怕晁蓋和宋江不爭第一把交易,各自手下的頭領們只怕會暗流洶湧,落草為寇不是長遠之計,晁蓋又沒有建國的野心,註定了只是一個過渡性的領導人。火拼王倫的故事也許不會再次上演,只怕晁蓋最終只能帶著一些相信他的兄弟另開山頭了。所以,無論晁蓋死或不死,宋江都會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浣熊缺黑衣


即使晁蓋不死,宋江最終也會登上最高的寶座。這是因為晁蓋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宋江恰恰相反,雖然沒有什麼武功,但是計謀多,善於用人、籠絡人。

大家看一看晁蓋的介紹。晁蓋時年37歲左右,是山東濟州鄆城縣本鄉富戶,時任東溪村保正,號稱“托塔天王”。他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只要有人來投奔他,不論好歹,都留在莊上住下;客人離開時,又贈送銀兩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練得身強力壯,不娶妻室,每天只是打熬筋骨。

再看宋江,論武功武藝一般,論出身也一般,論財力更一般,但是宋江卻能籠絡人心。大家看下介紹:宋江出場就已經是名滿江湖的“及時雨”,但是對這個美稱的由來書中只籠統地說:“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可見,宋江能籠絡人心,取得上下的信任和擁護,最終坐上梁山的頭把交椅。





文史觀象


如果晁蓋不死,宋江永遠也不會成為水泊梁山的老大。從晁蓋和宋江兩個人的經歷和交情就可以判斷出結果。

晁蓋,水泊梁山的第二任寨主,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人,本鄉財主。

他平生仗義蔬才,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英雄豪傑,喜歡無槍弄棒,身體健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敢做敢為的好漢,他的慷慨大方聞名江湖。後來與劉唐、吳用、公孫勝、阮氏三兄智取生辰綱,被官府通緝。幾個人一商量,投奔水泊梁山。水泊梁山的大寨主王倫氣量狹窄,忌賢度妒能,怕晁蓋等人勢大奪他老大的位置。所以不能相容,三翻五次攆晁蓋等人下山,被怒氣沖天有相同經歷的林沖手刃。大家一致推晁蓋為寨主。

後來,宋江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入牢,晁蓋得到宋江入牢的消息(以前宋江當押司的時候,官府通緝晁蓋等人,宋江知道後,通知了晁蓋等人逃跑了)後,晁蓋親自率大隊梁山人馬劫了江州的法場,將宋江、戴宗救了出來。


所以說,晁蓋和宋江等人都是講義氣,重感情的生死之交,都是落難到水泊梁山,不可能為了爭老大的位置鬥個兩敗俱傷,你死我活的?那樣不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嗎??朝廷當時一心想剿滅水泊梁山的好漢們,晁蓋和宋江都是久經生死之人,不可能腦殘到兄弟隙於牆內鬥的地步,給朝廷乘機剿滅他們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