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


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

1

一次和朋友去厦门旅游。早上我们二人坐在路边一家的肯德基吃早餐。天气晴朗,心情却不是很明净。和朋友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工作该往哪个方面发展,感情怎样才能更好的维持,希望自己能挣多少钱,这些问题世俗却也实在。


朋友好像一直没有任何这些方面的困扰和烦恼,虽然她也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一段可谈的恋情,花费大部分还是靠家里,对人生也没什么规划,但她就是活的轻松自在。


我问她对于未来真的不苦恼吗?她仔细的想了一下,然后说当然会有,但焦虑程度不及我的百分之一。


我确实是那种对于未来心存焦虑的人,很怕自己会被身边的人落下,被时代落下。所以我像很多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一样,希望自己未来能有所作为,因此深知投资自己的重要性。


线上课程没少报,从技能到思维的书没少买,成功学听了不少,方法论也读了挺多,心理学也有所涉及,可这么坚持个一两年下来,不仅没觉得自己变好了,反倒变得更加焦虑和混乱。


我想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学习了、摸索了那么多自我成长的方法和课程,生活依然不如意、困境依然突破不了、自己依然不快乐。


我刚开始也想不明白,明明就有一颗上进的心,为何生活不能遂心如愿?直到看到了一个小选择题,才找到了问题所在。


如果有一棵植物的叶子枯萎了,为了拯救它,你是会选择把水浇在枯萎的叶子上,还是增加它的光照,亦或直接将坏掉的叶子摘下?


我想大家都看出了些名堂,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根本的解决方法不应该是从这棵树的土壤下手,给它施肥和浇水才对吗?


我们所有人就如同这颗植物,面对人生问题,做法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忙了大半天,没有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生命都是由内而外来建构的,我们的一切想法、感受和行为也都是意识层面的操作。就和那颗枯萎的植物一样,要想改变外在的现状,就要找到其根源,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并想办法转变它,外在改变才会真正发生,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我们大多数人都努力错了方向,认为只要表现出忙碌的或是积极向上正面的样子,人生问题就会被克服。


可这种做法反映的只是我们内心对于失控的厌恶,潜意识里,我们通常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是不可能成功的、是不可能获得美好人生的。


我们一直被自己的浅意识限制着,却不自知。


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

2

给大家出几道简单的测试,看看你会选哪个。


A 我为什么不能找到热爱的工作?

B 我没什么没有找到热爱的工作?

A 我为什么不能拒绝主管无理的要求?

B 我为什么没有拒绝主管无理的要求?


A 我为什么不能再瘦一点?

B 我为什么没有再瘦一点?


A 和B两组表达方式你会选哪一组?两组分别反映了两种思维。


如果您选A组,那么说明您是典型的“被害者”思维,如果是B,那么恭喜你,你是难得的“掌控者”思维,在如何过好自己人生方面,相信您已经掌握了方法,可以毕业了。


而选A的朋友们,也就是我们的大多数,则还要继续努力。


不过您已经找到了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也就是您的“被害者”思维控制了你,局限了你,让你在生活中裹足不前,不尽人意。


那么什么是“被害者”思维呢?


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

3

我们熟知的《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小欢喜》里的宋倩,都是典型的拥有“被害者”思维的人。


诚然她们生活里的变故不能全然归咎于她们自己身上,但面对这些困境,她们会首先选择去抱怨上天、痛斥伤害自己的人。


她们把自己放在一个被伤害者的身份,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事,纠结于他人和老天对自己的不公。


她们觉得自己一切的不幸都是他人造成的,因此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解决困境。她们始终被他人主宰,被命运宰割,而无法看清自己才是人生真正的主人。


总结下来,拥有“受害者”思维的人对于外在环境的反应总是抱怨、责备、隐藏、逃避、愤怒以及解释与辩护。


“受害者”思维是我们大脑内的毒瘤,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显而易见。


首先它会不知不觉的消耗你,让你变得没有力量,削弱改变现状的动机和意愿。


由于“受害者”思维让你不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习惯把责任推卸于他人身上,因此你很难信赖他人,而在某些人眼里,你同样不值得被信赖。


而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蒙蔽了你的心智,使你忘记了自主性,不够信任自己,从而深陷生活的泥潭。


而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就是去当一个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者。


拥有这个特质的人,即使努力也不会成功

4

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控的人仅仅只能明白上帝赐予他命运。


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我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这一点我们要深信不疑。


就像与“被害者”形成鲜明对比的《都挺好》里的明玉,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她,并没有一度陷在痛苦的漩涡里,从小就懂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美好生活要靠自己争取的道

理。


于是她逃离家庭,摆脱家庭对自己的束缚,一步步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她当然没有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很多时刻她都深感不幸福和缺失感,但与那些自怨自艾的“受害者”相比,她不会因为童年的不幸、母亲的伤害,就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面对人生种种困境她也秉持着打怪升级、永不放弃的劲儿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明玉一样,把努力方向用在思维的转变上。从一个“被害者”渐渐过度到“掌控者”。


当一个掌控者是一个很爽的事情。你会夺回对生活的自主权,然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没完没了的抱怨。


有了这种主导的信念,你便会主动去寻求改变的办法,并开始积极的行动,从心而发的充满活力与动力。


并且你会更加深谙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意义,你会变得前所未有的积极向上。


你会开始真正明白真努力与假努力的区别,以往的那些看似努力、使错方向的努力顶多算是自欺欺人或者唬弄他人的表现,可持续性非常短暂,要不然也不会有“间歇性努力”这种莫名其妙的词产生。


而真正的努力,是自发性的觉悟,不需过多的鞭策与监督,你自然会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


不要小看这简单的思维改变,有可能就会彻底改变你的一生。


不信你再回顾一下文章开头的那三道选择题。


A组是“为什么不能”,B组是“为没什么没有”,细细体会它们分别带来的感受,是不是“没有”这种说法会让你更加有动力去变得“有”呢?


我相信此时的你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力量,这不是魔法,是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