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抬杠?

张同天


九型人格理论,把人分成九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人格,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情绪。

喜欢抬杠行为的类型,主要是一号完美型人格,四号自我型人格,七号活跃型人格。

一号完美型人格,特点是原则强,有毅力,喜控制。

四号自我型人格,特点是情绪化,占有欲,当焦点。

七号活跃型人格,特点是喜交际,会上瘾,自制差。

一号人格头脑中天然会有许多“应该圈”,他会把所有的问题和事情都划定一个标准,如果不达标,就触动了他的“应该圈”,就会与他发生冲突,但抬杠是有限度的。

四号人格通常不顾及他人感受,只看重自己感受,他不要“你觉得”,只要“他觉得”,所以会挑剔,会偏执,容易挑出他看不顺眼的“毛病”。

七号人格特别喜欢热闹,交际上瘾,自制力差。跟人讨论问题时,不自觉地要去杠翻你,喜欢沉浸在“自我能力优秀”、“都不如我”的假象中。

当然,一号人格通过修练,看见自己的“应该圈”,就能成长。四号人格通过修练,看到别人的感受,就能成长。七号人格通过修练,看清自己的上瘾行为,提高自制力,就能成长。

最后,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抬杠的朋友,请你觉察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抬杠是什么原因,看见自己的问题,成长自己。

如果你遇到一个喜欢抬杠的朋友,请你观察一下他,体会一下他是几号人格,对他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成长自己。

我是一名教师,一名职业指导师,喜欢行为心理学,上面的见解,请各位斧正,谢谢大家!


芦苇见识


生活中,部分时候会遇见这样一种人,

你说什么,做什么,

他们总能想出一句话将你堵死,

弄得你再也没有聊下去的欲望,

聊天终结者。

和这样的人相处,

分分钟都会萌生出堵住他的嘴冲动。

你说,努力工作是这个时代最靠谱的选择。

他会很愤慨地反驳你,别再一天到晚熬毒鸡汤了,大学生不如卖煎饼果子的大妈,家里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再努力也没用。

你说,抽烟有害健康,熬夜真的会死人。

他反驳你,净胡说八道,我爷爷抽了一辈子烟,活到85岁;我家楼下的小姐姐天天上夜班,也没见她死了。

有些人真得是满身戾气,

看什么都不顺眼,怼天怼地怼众生。

你说这个好看,

他说好看个鬼,你品味真差;

你说这电影真不错,

他说我觉得很垃圾...

“这本书不错。”

“这种书写的都很鸡汤,没什么营养的,我自己就能扯掰一本出来。”

“筷子用久了,就得换掉,不然有害健康。”

“净瞎扯!我伯伯还是大学教授,他都70几岁了,他们家的筷子没换,不也活得好好的。”

你说,“这个电影挺好看的。”

他说,“我最不喜欢这种电影了,无聊,肤浅!”

简而言之,就是凡事都和你唱反调、抬扛,让你不舒服。

在网上,这样的“杠精”更是随处可见。在各大论坛的评论留言区,这些人自带杠精体质,怼起来像架 没有目的的发射炮。

和客观友好的沟通表达不同,他们不是针对事实而争辩,而是为了抬杠而抬杠。

这样的人身上仿佛有无限的负能量需要发泄,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有问题。

没有人愿意总是被反驳,所以喜欢抬杠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他们的共性,就是人缘很差。

抬杠,是低情商的表现之一。

如果说高情商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那抬杠这种低情商行为,只会让人别扭、不舒服。

抬杠,源于内心的虚弱感。

爱抬扛的人,大多不懂尊重人。

喜欢抬杠的人,大多是社交场上的杀手,

人际关系也比较差,令人讨厌,

可以归类到“低情商”人群。

1. 缺乏自信,爱出风头。

2. 生活不如意,宣泄情绪。

3. 自以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4. 抬杠成瘾是一种病。

5. 珍爱生命,远离抬杠精。


暖暖浅浅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些人,明明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他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硬要你认为他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尤其在网络上,这种人几乎无处不在,影子随处可见,避都避不开。最常见的情景是,一篇文章底下,一大堆的和小编抬杠或彼此之间互杠。我们称这个群体为“杠精”,也称活体ETC。

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自我中心,无理取闹,争强好胜。他们并不在乎别人要表达什么,只在乎自己要表达什么。

为什么有人会喜欢抬杠

1.掩饰自卑的自负

当一个人抬杠时,他的内心其实是忐忑的,害怕自己被否定,不被接纳。这样的人通常有一个不被肯定成长经历,也可能是个被忽视的成长经历。由于不被认可,不被肯定,在他内心深处极度渴望得到长辈们的肯定和支持,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在自卑的笼罩下,成年以后的他,有时候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要力争证明自己才是对的。在这旁人看来,他好像很自负。其实,他很自卑。因为自卑,潜意识害怕别人否定的眼光,于是作出了自负的选择,以掩饰自己的自卑。换而言之,他并不接纳自己的自卑。抬杠只是他为了证明自己不自卑,证明自己有能力的一种方式。

2.安全感缺失带来的控制欲

有些人从小生长在一种被忽视的环境,或者寄人篱下。对于他而言,安全感是很需要的,但是经常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学会了抓住某种东西来填充自己内心缺失的安全感,这种东西可能是个实体。比如,他可能有收集钱的嗜好,并且和一般的勤俭节约不同的是,他收集钱的时候往往是从别人身上搜刮来的,认为控制住了钱,就控制了别人,就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这种东西也可以不是实体。比如抬杠。通过抬杠,他证明了自己比别人强,证明了没有人可以左右自己,证明了自己的安全,而且他往往很强势。

3.道德缺失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所谓耳濡目染。从小见惯了成年人为了推卸责任的各种说辞和抬杠,于是渐渐的,遇到了因自己责任不到位导致的事情发生,不仅学会了推卸责任,还学会了通过抬杠来推卸责任。

4.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逻辑是:别人都对自己有敌意,别人说什么都不是真的,只有自己才是真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只有自己的才是对的。别人是不能反驳自己的,否则就是别人错了。但凡你和一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交流,哪怕你所表达的并无恶意,只要他认为你有恶意,就一杠到底,他们的抬杠和平常人的抬杠还非常不一样,可以每次想到你就提,每次遇到你就抬杠,即使你当时为了不争论选择息事宁人的认同他的观点了,他心里还是怀疑你根本是装的。

怎么和喜欢抬杠的人相处

如果遇到了喜欢抬杠的人,怎么办呢?

这需要先了解他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出于自卑,多表达对他的肯定,自卑的人往往同时安全感也比较低,当他意识到自己在你这里是安全的,就会慢慢放开,不再那么轻易抬杠。但如果这个人是道德缺失或偏执型人格障碍呢?一句话,惹不起,躲得起。


里外雅堂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肖震宇认为,老和别人针锋相对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心态。

好胜心强。有些人总喜欢控制他人的言行、想法,交流中争夺话语权。他们还享受抬杠中使别人低头的过程,从而得到内心满足。

宣泄情绪。生活中的摩擦、工作中的误会等压力若平时得不到疏导,长期积累就容易使人心情郁闷、心存不满。一些人会通过抬杠来把负面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无论对方说什么观点,其第一反应都是否定、拒绝。

自卑心理。不自信的人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以此来追求他人的认同、关注和赞赏,就算是没道理,他们也愿意用抬杠来换得言语上的胜利。

自我中心。他们总觉得只有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真相,对别人的意见、见解不以为然,对话中难免咄咄逼人。

央广网

213.6万粉丝

老爱抬杠是什么心态

央广网

2018-03-23央广网官方帐号

受访专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 肖震宇

无论你说什么,他们总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反驳;明明你说的是普遍现象,他们偏要用片面的小例子和你抬杠;有没有理不重要,只要能让你哑口无言,他们便心满意足。“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爱抬杠的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研发部主任肖震宇认为,老和别人针锋相对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心态。

好胜心强。有些人总喜欢控制他人的言行、想法,交流中争夺话语权。他们还享受抬杠中使别人低头的过程,从而得到内心满足。

宣泄情绪。生活中的摩擦、工作中的误会等压力若平时得不到疏导,长期积累就容易使人心情郁闷、心存不满。一些人会通过抬杠来把负面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无论对方说什么观点,其第一反应都是否定、拒绝。

自卑心理。不自信的人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以此来追求他人的认同、关注和赞赏,就算是没道理,他们也愿意用抬杠来换得言语上的胜利。

自我中心。他们总觉得只有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真相,对别人的意见、见解不以为然,对话中难免咄咄逼人。

抬杠解决不了问题还让人生厌,建议:明确争辩目的,不要被情绪控制思维;多与他人交流,抒发不满之情,别让负面情绪累积;对事不对人,少将他人言论做过度解读,用更和善的心态看问题;积极参加活动,以此来发现自己的潜能和长处,提升自信。如果遇到爱抬杠的人,千万不要与之高声争辩,有时微微一笑、转身离开就能让他们“偃旗息鼓”。


净净的日记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抬杠,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来访者基本上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她在心里或者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巨大的问题,甚至于问题本身来访者自己也能意识到,但是想要说服他改变却是极端困难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知方面,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受到早年生活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积累出现重复性的社会经验模式,僵化的错误的认知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认知行为疗法称之为核心图式,想要改变核心图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

习惯性,每个人的互动模式都有一个惯性思维,问题模式的出现虽然痛苦,已经习惯了,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模式,就要面对一种未知的恐惧,这也会让人千方百计的阻止改变的发生

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使之不发生改变。

人格差异,在偏执性人格中,惯常使用否认和投射两种防御机制,他们固执故化,好争辩,总是想要努力的说服别人,即便意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也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在辩论中占得上风。也是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之一,(抑郁型人格则很容易被人说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一些帮助,谢谢


心理咨询师王旭亮


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喜欢抬杠?


有人喜欢抬杠是因为他这样一个生命,希望被其他同样的生命所看见,而被看见是生命很重要的核心需要。


1、他觉得能够抬杠,说明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


2、积累的知识够多,才能发现别人说的地方的漏洞或者不同之处。


3、自己的认知高,能够从更高层次去考虑问题,这是自己的能力。


所以,抬杠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心理咨询师魏伟


喜欢抬杠或者习惯性抬杠的人基本是自我中心的。

抬杠的基本表现是只管自己说了什么,不在乎别人说了么。

因此,习惯抬杠的认知特点是我要表达我的观点,你们都得认可我;他们在抬杠的情绪情感状态是激动的,兴奋的;他们的意志特点是不死不休,只要你还在强调或者反驳他的观点,他就能跟你杠,没理由也要找到理由;他们的注意特点是只关注对自己认可的部分,不在乎别人表达的内容。

抬杠其实也是讨论或者辩论,只不过形式有些混乱,内容或者论据论点不切实际,但这也是激发思考甚至想象力的方式,只不过最后往往终结于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甚至可能破坏人际关系。

所以如果你有抬杠的习惯,并感到困扰,那就要考虑如何做出改变了。

首先,要学会适可而止。因为喜欢抬杠的人大多喜欢表现自己,因此通过怼别人或者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所以要学会停下来,让别人有话说。

然后,要学会倾听。听别人怎么说,说了什么。

再有,要学会询问和理解,而不是反驳。不明白的地方不要认为别人是错的,要询问清楚自己。自己不懂不代表自己无能,术业有专攻。

最后,学会修正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总结:抬杠不一定是坏事,如果两个杠精在一起说不定会乐趣无穷呢?


21点心理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那些爱抬杠的人缺乏自信,爱出风头。短短八个字足以覆盖大多数爱抬杠的人的心里活动。缺乏自信的人,他会有很多的特征,如说话不敢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不敢交太多的朋友、遇事自责愧疚等等,但是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的价值,未免有些不妥。用网络词来说就是“你这样可能会失去宝宝”。

与其说他们缺乏自信,不如说他们情商低。别人在说话表达观念看法的时候,你可以不附和不拍马屁,当然你可以有辩论的权利,但是要弄清楚辩论并不是抬杠。辩论是你发布你的独到见解,抬杠是

不分时候场合拆别人台,让别人在众人面前难堪。情商这个东西,往往就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职场上,你的情商低会导致同事上司对你的不满和排挤;邻里关系,会导致你可能需要连一个友好相处的邻居都没有,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连“近邻”关系都没搞好,你还指望着啥。

归根结底来说,爱抬杠的人就是情商偏低,为人处事方面来说确实是比别人做的要差,咱先不说做事怎么样,首先人家一和你接触,开口交谈你就让人家感到十分不愉悦,那下来人家还想和你合作吗,那

一切都是白谈,就算你不用跟人家合作,你给别人打工,上司同事对你印象不好,你觉得你在这家公司还有发展的空间吗。

要生活先生存,生存都成了问题的话,那么你终究是要被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淘汰的,能力不行可以慢慢来,别人带着一步一步走起来,情商你得自己慢慢领悟,思考,反思自己的所作为为,一意孤行的错下去,最终只会自己终结了自己。


心理家庭教育开讲了


感谢

『人』作为高智商动物,都有自己一套价值观,对事情的习惯性接受方法。因此当别人提出的,按照自己的逻辑,他不是我的思考习惯,所以他错的,那么迫切反应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抬杠。

『人』有各种情绪,不同的情绪决定不同表达方式。温和的相对随众;沉稳的喜欢思考观察;浮躁的急于表达思想和打断;焦虑,焦虑就是抬杠的代表,这一类总会担心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观点而呈现忧虑,急于说服对方,哪怕对方与自己意见相近,但是哪怕有稍微一点偏也要纠正,因为这一类人不允许不同值观,迫不及待逼迫『包括自己』想像中的任何观点。

固执型:这种人格占比例很大,他们之中有忧国忧民型、恨铁不成钢型、针对型、道德绑架型、装逼型、砖家型。。。。各种各样,目标只有一个,我认为对的就是对,我认为错的就是错,我有一堆道理怼你,你接受也怼,不接受更怼。任何人都是他的反面,他是自认的卫道者[捂脸][捂脸][捂脸]

所以别试图说服一个杠精,不然自己也变成杠精[呲牙]如果在群里不幸碰到杠精,我总结的方法是同一个话题不超过俩次回应,然后转换。不谈zz,不料时事,不谈敏感话题,只聊风月[呲牙][呲牙]如果杠精还在,下群。


路过man


在生活中,喜欢抬杠不乏其人。经常因为一件事情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别人说的是歪理,不可能的。既然你认为别人的观点是不可能的,那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就不能是不可能的呢?

这个行为,是人的一种追求优越性心理的体现。除了人格的统一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人的自卑感有直接的关联。优越感与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而这样的行为,往往让人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这也是认知局限性和同理心差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