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散评陈彦《主角》

《主角》是当代作家陕西人陈彦根据在三秦大地上工作生活的人生经历,吸取的灵感而创作的一部作品。他把秦腔元素融入到本书中,成本书亮点亦精魂之所在。

秦腔――来自大地深处的呐喊,那种雄浑,拙朴,倔强,悲壮,仿佛是生命的颤抖。“800里秦川尘土飞扬,3000万懒汉尽唱秦腔”。

《主角》讲述了从秦岭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秦腔名伶忆秦娥的40年人生沉浮故事。

她11岁在家放羊,被身为县剧团的秦腔鼓师舅舅胡三元带出了大山,走进了县剧团,因为她舅舅得一些原因,她后来被安排在剧团的伙房烧火帮厨。被已是看门人的老艺人发掘并培养,四个老艺人同时传授她技艺,如同金庸笔下郭靖的四个师傅一般,登台亮相后,又遇到了文化人秦八娃,仿佛是郭靖被王重阳指点了一般,开始了不断的脱变,破茧成蝶,不断走上更大的舞台。从县剧团主角到省剧团,到首都演出,到跨国演出等,一路开挂,而后经历秦腔的没落,人生的变故。然而她仍旧走在唱秦腔的路上,在时代的浪潮中生存,沉浮,她一直试图保持着秦腔的原有。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在感情方面,忆秦娥有一个初恋封潇潇,因为没跟上她的步伐,退出了她的感情世界,她却被富家子弟不学无术的刘红兵,死缠烂打的追求而成为他的妻子,后因刘红兵出轨而分手,与其生了一个儿子,是一个傻子。一直由她母亲来抚养。再后来遇上了画家石怀玉,如同《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一样的人物,视艺术为生命,而在生活中却比较粗野。他为忆秦娥创作了裸体画《秦魂》,在展出时被忆秦娥毁坏,石怀玉为艺术而殉道。她又成为孤身一人。在感情的世界里她始终都是被动的,仿佛是遇到了,便接受了一样。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小说视角宏大,类同当代文学大作的视角观。大时代,大场面,大视角,其实生命本身个体而言,并没有那么宏大。

小说力图通过主角忆秦娥来串联新旧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力求装入更多的元素,比如佛家,比如道家,……主角忆秦娥反而被虚化,而那些配角却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如胡彩英,胡三元,刘红兵,之类的人物形象甚称经典,主角性格亦被虚幻化,仿佛是从旧梦里走出来,而非现实的存在一样。因为作者说;她精明不起,更精明不得,太精明,也就没有后来的忆秦娥了,要的就是那一份懵懂,那一份可塑性。小说描写一个没怎么读过书的女孩子,要去读唐诗、宋词、元曲、《庄子》《波罗波罗蜜多心经》,作者硬把这些东西往《主角》身上加。

其实如作者所讲;忆秦蛾不过是在知其然,不知其然,的生命形态下前行而已。作者通过讲述忆秦娥的成长成名过程中的苦难,她对世人宽恕和艺术的坚持,表述人间需要悲悯,需要同情,需要爱。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在书中始终没有主动性,一直被安排,被安排放羊,被安排学戏,被安排烧火,被安排进省剧团,被安排去首都演出,亦如秦腔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来自于爱好秦腔的人,它也无法独立于时代之外,只有时代的浪潮里兴衰。

他们成了,败了,好了,瞎了,红了,黑了,也是眼见他起高台,又眼看他台塌了。

作者深入的描写了主角的幕后的故事,每一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来自不那么容易。人们光看到台前的光彩,谁去在意那些不为人知的光彩背后的心酸。那些成为社会的公共焦点人物,那个不需要自身长期的努力?那个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众多因素促合。忆秦娥一路走来,许多人在默默的帮助着她,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份执着,那就是对秦腔的感情,老艺人付出的是青春,甚至是生命。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然而然影响力是有所不同的。就情怀而言,本身并无大小。小时候在陕北的山梁上听牧羊人的那一段,白云悠悠般的信天游。每每忆来热泪盈眶,农村的孩子对土地的感情,不是城市久居的人所能够理解的。秦腔对于关中人来说,那是古老的生命的精魂,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吼叫,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

小说在描写在幕后的忆秦娥,付出无数的努力,方面下了很多笔墨。许多人一直试图阻挡了她来到前台,但她终究还是那乡村的舞台上第一次展露了头角,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大舞台,再到一个更大的舞台前,而在每次进步之前,都有一段灰色的时光,最后她的养女在她的培养下,又走上唱秦腔的舞台。小说看似有励志的东西在里面,其实作者并不是讲励志。他描写的是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的命运,吾国吾民的百态,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文明。


读《主角》,那些台前的光彩,都来自幕后的心酸

作者;

戏曲故事总是企图想把历史演进、朝代兴替、人情物理、为人处世要一网打尽。因而,唱戏是愉人,唱戏更是布道、是修行。我的忆秦娥也许因文化原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唱了大半辈子戏。但其生命在大起大落的开合浮沉中,却能始终如一地秉持戏之魂魄,并呈现出一种“戏如其人”的生命瑰丽与精进。唱戏是在效仿同类,是在跟观众的灵魂对话;唱戏也是在形塑自己,在跟自己的魔鬼与天使短兵相接、灵肉撕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