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今天去乡下采访,午饭安置在好朋友李凤翔家中。六人就餐,两个凉拌,六碗羊汤,白馍管够,大家吃的很是尽兴。 就餐完毕,欲打道回府,这时一件令我喜出望外的好事情发生了,足以让我手舞足蹈,你猜是啥好事情?

别猜了,好事就快点告诉大家,让大家也高兴高兴:凤翔嫂变戏法似的从里屋拎出三袋各有半斤的鲜嫩苜蓿,说是让我们三个城里人回去尝尝鲜。 平日,我极不喜好接受人家的馈赠,可今天这礼物实在是太诱人了,几声道谢之后,这鲜嫩东西便成了俺老吴的了。

一路上心情极好,回到家向俺老媳妇儿炫耀一番,她连声说好,问我啥时候受用,我说:"赶快和面,我给咱做一顿美味,嗨,今天的晚餐准让你吃美!"

和面做什么美味?我自己胸有成竹,我索性自己和面,为的是做出真正的"妈妈的味道"。要做出儿时妈妈的手擀汤面锅里下苜蓿。这"妈妈的味道",面怎样和,面擀好怎么切,苜蓿什么火候往锅里下,水、面、苜蓿的比例似乎也有讲究,就连妈往碗里盛饭的动作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那时父亲在运城干事,每月就那三几十块钱的薪水,妈妈在家里操持家务,头等大事就是要管好我们姊妹五个五张嘴,尽量让我们填饱肚子。记得妈妈盛饭时,总是先往碗里舀上多半碗滚烫的绿绿的苜蓿汤,然后用筷子往碗里挑面,挑面时目光总投向锅里的面,又不由自主地用筷子把碗里的面向上挑来挑去,像是在思量着如何让围坐在小桌边的每个孩子都满足各自的欲望。现在想起来觉得妈妈好可笑,你再挑来挑去,再费思量,锅里就那点"干货",而孩子一个也没减少!

没想到,那种"妈妈的味道"、妈妈盛饭的动作和技巧,却让我养成一个"吃稀不吃稠"的习惯:后来参军吃军粮,当记者享美味,总对一些"干货"有偏见,就喜欢汤汤水水的东西,就连我那老媳妇儿也随了我这个习惯。就像今天这"妈妈的味道",我问她吃着咋样,她连声说:"好,吃着真美,以后下乡操个心,还有那绿绿的油菜叶,人家给你你甭推辞,都往回拿!"

"妈妈的味道"——儿时的记忆,暮年的追寻,它足以让我们幸福,赐予我们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