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觀後隨筆

《半個喜劇》觀後隨筆

對與錯,妥協與否,自我的堅持,這是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

也許我們永遠不會有定論,因為我們永遠只會擁有現在,在這一刻,我說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也許在下一刻,卻又站到了對立面。

個人的得失與否,於社會而言,確實是太過渺小了,有時候,社會是要求我們做一顆螺絲釘,或者是一直聽話的“狗”,我給你權利,我給你財富,願意嗎?作為道德層面而言,我想很多人會義正言辭的說不,我拒絕,但是此時此刻的社會如何呢?站在高處的,擁有大量財富的,往往是喪失了道德品質的人,往往是油嘴滑舌的人。

這是女主莫默的不妥協,這是男主孫同的不妥協,所以到了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也是在最後,導演想傳達給我們的。但是電影終究是電影罷了,美好品質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在酒吧,女主莫默喝醉後,哭訴著說到自己快30了還四處碰壁,自己的想法,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為什麼行不通呢!

我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小時候,每個人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做一個高尚品質的人,擁有崇高追求的人,可是為何很多剛畢業的青年,會被叫做磨平了稜角?我不懂。

電影中孫同和莫默剛剛在一起的快樂,一起去參加搖滾演唱會的悸動,為什麼我會感動到痛哭流涕?我不懂

在我提筆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影片末尾的悸動,為何開始慢慢消失?我不懂。

想要的太多,走得太遠,大家都在關心你飛的高不高,卻沒有人問過孫同飛得累不累。

成為“北京人”,是孫同想要的嗎?

擁有“北京戶口”,是孫同想要的嗎?

在“北京買房”,是孫同想要的嗎?

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

我在我25歲的年紀寫下這篇文章,是的,我追求這些東西,但是這東西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要快樂,在不傷害到他人,不違法亂紀的情況下,我想要快樂。

男二號鄭多多能夠在婚前腳踏多隻穿,並且心安理得,甚至於剛剛被孫同知道後還反過來安慰孫同,好的,這是他覺得的快樂。

孫同想要在北京立足生根,他媽媽想讓他成為“北京人”,好的,這是他想要的快樂。

莫默只想遵循內心的自己,不妥協,不退讓,縱然四處碰壁,好的,這同樣是她的快樂。

有對與錯嗎?

我想是沒有的,只是在鄭多多事發後,也許片尾他真的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那麼在當下,他可能開始追求另一種快樂,真正的只愛一人,為自己過去的事情感到後悔或者噁心,至少,是違背了我們的普世價值觀的道德觀念。

是的了,我們在追求什麼,在每一個階段都是會改變的,但是為什麼追求,難道不是自己內心的快樂與平靜嗎?

是的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是會改變的,但是在成為這樣人的過程中,難道不是自己看到自己的一次次蛻變嗎?

是的了,我想我寫不出更多了,僅有感而發,循心而動。

2020年2月15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