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观后随笔

《半个喜剧》观后随笔

对与错,妥协与否,自我的坚持,这是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

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有定论,因为我们永远只会拥有现在,在这一刻,我说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在下一刻,却又站到了对立面。

个人的得失与否,于社会而言,确实是太过渺小了,有时候,社会是要求我们做一颗螺丝钉,或者是一直听话的“狗”,我给你权利,我给你财富,愿意吗?作为道德层面而言,我想很多人会义正言辞的说不,我拒绝,但是此时此刻的社会如何呢?站在高处的,拥有大量财富的,往往是丧失了道德品质的人,往往是油嘴滑舌的人。

这是女主莫默的不妥协,这是男主孙同的不妥协,所以到了最后,他们走到了一起,也是在最后,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但是电影终究是电影罢了,美好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在酒吧,女主莫默喝醉后,哭诉着说到自己快30了还四处碰壁,自己的想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为什么行不通呢!

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小时候,每个人接受到的教育都是做一个高尚品质的人,拥有崇高追求的人,可是为何很多刚毕业的青年,会被叫做磨平了棱角?我不懂。

电影中孙同和莫默刚刚在一起的快乐,一起去参加摇滚演唱会的悸动,为什么我会感动到痛哭流涕?我不懂

在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影片末尾的悸动,为何开始慢慢消失?我不懂。

想要的太多,走得太远,大家都在关心你飞的高不高,却没有人问过孙同飞得累不累。

成为“北京人”,是孙同想要的吗?

拥有“北京户口”,是孙同想要的吗?

在“北京买房”,是孙同想要的吗?

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

我在我25岁的年纪写下这篇文章,是的,我追求这些东西,但是这东西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想要快乐,在不伤害到他人,不违法乱纪的情况下,我想要快乐。

男二号郑多多能够在婚前脚踏多只穿,并且心安理得,甚至于刚刚被孙同知道后还反过来安慰孙同,好的,这是他觉得的快乐。

孙同想要在北京立足生根,他妈妈想让他成为“北京人”,好的,这是他想要的快乐。

莫默只想遵循内心的自己,不妥协,不退让,纵然四处碰壁,好的,这同样是她的快乐。

有对与错吗?

我想是没有的,只是在郑多多事发后,也许片尾他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么在当下,他可能开始追求另一种快乐,真正的只爱一人,为自己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或者恶心,至少,是违背了我们的普世价值观的道德观念。

是的了,我们在追求什么,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会改变的,但是为什么追求,难道不是自己内心的快乐与平静吗?

是的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是会改变的,但是在成为这样人的过程中,难道不是自己看到自己的一次次蜕变吗?

是的了,我想我写不出更多了,仅有感而发,循心而动。

2020年2月15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