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十九個地區的海南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海南省是中國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臺灣對望, 東南和南部在南海與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為鄰,是中國最南端的省級行政區。

劃分為十九個地區的海南

海南島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地勢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地貌構成。海南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暖熱,雨量充沛。

劃分為十九個地區的海南

海南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劃分為十九個地區的海南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初承襲明制,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隸屬於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瓊州府(治今瓊山府城),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澄邁(治今老城鎮)、定安(治今定城鎮)、文昌(治今文城鎮)、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城鎮)、儋州(治今中和鎮)。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崖州區),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瓊州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海南省共轄4個地級市,分別是海口市、三亞市、三沙市、儋州市;15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包括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分別是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東方市、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苗族黎族自治縣。 海南省人民政府駐海口市美蘭區國興大道9號。

劃分為十九個地區的海南

海南省的管轄範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南島西北部海域有浮水洲島,也稱為夜鶯島。在《大清一統輿圖》上, 中國最大的島嶼是東北隅的庫頁島, 比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加在一起還要大., 海南島原為中國第三大島。 1860年,沙皇俄國割該島, 從此, 中國第一大島從庫頁島變成臺灣島, 第二大島從臺灣島變成海南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