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說自己是什麼職位,能晒晒每個月的實發工資嗎?

偏愛微陽光


我來分享一下政府服務窗口接待員、製造業國際電商運營、央企行政、國內知名獵頭公司獵頭助理這三類崗位的薪資。過去兩週,我一對一輔導的同學,有進入這些領域的。他們也都分享了OFFER給我看。

我理解:我們就是想要了解別人的工資,所以當輔導的同學將告訴我工資時,我注意力很集中。同時,理解每一份工資背後的行業、經濟形勢,能提高我們對社會的理解能力。

第一, 西部二線城市,政府服務窗口接待員2600/月-代表事業單位外派人員的崗位。

並不高,但是很穩定。這位同學,屬於外派人員,與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簽訂的勞動協議。每天朝九晚五,有雙休日,社保齊全,就是薪資低,一個月2600元。如果是父母就在這個城市,吃住在家裡,那麼這份穩定的工作也夠生活。但是如果是一個家在外地的年輕人,這樣的收入過於雞肋了。

所以我輔導的這位同學,以及他的同事,確實會考慮業餘兼職,或者考公務員。我認為也可以考慮業餘兼職,比如加入一些小組,業餘從事校對、順風司機、會展廣告類工作。也有經營微商賺點生活費的。

第二, 廣州製造業國際電商運營5500/月底薪+各種,代表東南沿海優質私企。

這位本科妹子,本週通過兩輪面試,拿到這個OFFER。這家公司是生產玩具的,招聘負責亞馬遜電商運營的人,要求有一定英語能力,所以第一面是有英文對話的。待遇是5500元+加班補貼、銷售提成等,估計試用期後一個月7000左右。

我一直都覺得,東南沿海的製造業,真的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就業選擇,在這裡的人,除了考公務員之外,其他選擇也能過的不錯。當然,這份私企的電商運營工作,估計有加班,而在聖誕節等旺季,還會比較嚴重的加班。

第三, 央企建築領域行政,8000+,代表一類央企的薪資。

行政並不是企業中薪資最高的,結合我的經驗,同級別的行政崗位,工資通常比財務、項目、銷售、技術人員低一些。因此可見,大型央企的工資真不錯呀!

這位同學,211院校公共管理碩士畢業,品貌不錯,經過N輪面試(筆試是行測和申論範,群面、結構面3次),成為這家建築領域央企的行政,可申請北京戶口,月薪8000+,節假日福利也不錯。

第四, 國內私企獵頭公司,獵頭助理,5500+績效

獵頭是典型的銷售性質的崗位,最近幾年隨著高新領域的發展,獵頭行業也成為很多應屆畢業生跨專業的選擇之一。

這位同學,211院校園林專業畢業,成績一般,溝通能力強。這份工作對他來說,算是個靠譜的平臺了。他所在小組,大家每個月平均工資能到6500左右,也有特別能出業績的到1萬。

基於以上不同行業和崗位的月工資情況,我有以下總結。

第一, 不同行業和地區的薪資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在佛山汕頭製造業工作的大專女孩,能拿到1萬的月薪,而在甘肅或陝西城市就不容易找到這麼多優質的私企。2019年,我就明顯的感覺到,廣州、浙江那邊的同學跳槽要快一點。地區差異是存在的。

同時,行業差異更大。一位應屆畢業生,應聘到BAT做程序員,起薪就20萬。而資源與環境、製造業,普通的公關、傳媒,應屆生的起薪確實在5000上下。一方面如果你在乎當下的收入,可以拼勁高收入領域,一方面任何領域都有上升空間,想在收入少,不等於你一輩子都是這個數。

第二, 重點是自己走多遠,而不是和別人比走多塊。

我始終相信:世界從更寬更廣的角度看,是平的。高薪領域也有其高薪的代價,比如國企事業編中,職業規劃未必在你自己手裡,個性不被尊重,而必須服從集體。比如IT金融高薪領域,加班量真的很大。

所以,瞭解薪資是決策的參考不是決策的關鍵。那麼關鍵是什麼?關鍵是你喜歡什麼。


為好優姐姐


本科畢業11年,在世界500強的國企工作過,後來又換了另一個世界500強的國企,後來換成了世界500強的外企。

目前是項目經理,幹項目期間比較慘,項目初期比較輕鬆,沒項目期間四處跑,找項目,挺折騰。

我下面有主管和職員,我上面有副部長,部長,副總,總經理,在公司屬於基層領導,升到副部長的話算中層了。

收入一個月到手大概就是這個數,這是幹項目期間的,沒項目的話,到手也就是這個數的一半吧。

個人感覺相對本科同學,都是畢業11年,我這個數算是我們系裡當公司職工的人中相對高一些,如果算上創業的同學,差不多排前10%吧。

補充,我們系120人,大部分在國企央企,佔比70%,剩下的就是外企民企和自主創業的。



AnonymousVisitor


我現在是一名國企員工,後勤崗位,普通一本大學,拿了一個機械的學士學位……


好吧,這都沒啥大不了的。我來說一說我工資的經歷吧,可謂是遇到了熊市……


哈哈哈哈


畢業第一年的第一個月,工資發了6000+,我拿到工資的那一刻把我給樂壞了,這工資居然有那麼高,簡直可怕,比我爸媽工資高一倍,給他們嫉妒的,哈哈哈。


可是第二個月就只有4000+了,原因是第一個月其實發的是一個半月的工資……


好吧,4000+,也還算過得去,接下來的半年多,工資穩定比預期第二個月要高一些,因為加了野外費,有5000+。


嗯,心中稍定,等到從現場回來,工資自然而然降回了4000+,有4600多。


第一年也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年開始,實習也結束了,崗位也定下來了。


於是乎,工資降到了4000左右……


嗯,不慌不慌,應該是扣了一些要交的東西,比如五險一金啥的,4000也不是不能接受,嗯……


前線的日子總是過得那麼快,半年多過去,工資穩定得像一灘死水,沒有一絲漪漣,最後它總算迎來了它的轉機!


“根據公司工作要求,現需要***同志轉崗至機關某某科,擔任……”


“我可不可以不去……”


“同志,克服一下!”


“哦……”於是工資降到了3600……


這裡面還加了最近才有的地區津貼,有大概400塊吧……所以,似乎我的工資只有3200塊左右……


上個班真的是這工資的海浪真的是一浪更比一浪低,看樣子是在退潮無誤了……


我一直等待著,漲潮的那一天……


劉大聖


看著大家都有工作真心羨慕,我86年,今年33歲虛歲34,09年畢業出來打工兩年後毅然決定自己創業,如今收入不穩定,前五年年入150左右,這兩年大幾十左右,閒的時候閒的無聊,忙的時候也是沒有日夜,有兩套房,一輛50萬的車,存款7位數,感覺沒有安全感,感覺吃了這餐沒有下餐,很痛苦😖……現在生意不好做,但是場面擺在那!哎....羨慕穩定上班時間穩定的人群.特別羨慕做教師的表哥一家!


永寧人氏


個人經歷

個人大專畢業,大學學的是油氣開採。

畢業後在中石化簽訂勞務派遣合同,擔任錄井工程師,無編制,幹了一年,離職,當時月綜合收入在4000-5000左右。

離職後開始滬飄,最開始在一家貌似公司做倉庫管理員,一年能從庫管做到採購,然後申請轉到銷售。月綜合收入5000-6000.

次年,轉行做互聯網銷售,很早就踏入了SAAS行業,第一年綜合收入在1萬左右;第二年提到後1.5W-2W,晉升為銷售教官、培訓負責人等。

第三年跳槽,底薪漲到1.2萬,擔任業務拓展經理,月綜合收入在2W左右。

第四年跳槽,擔任某家公司銷售負責人,半年後同時兼任客戶成功管理部負責人,底薪漲到2萬,綜合收入3-4萬不等,如圖一。

第五年,離職成為目前所在公司COO及合夥人,兼職自媒體每月還有1W左右收入。


總結

實話實話,這裡面有一定運氣成分,當然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總結下來,這3點很重要:

  • 持續學習,沒有好的起點,持續學習是逆襲唯一的砝碼,目前我能跟很多學歷不錯的人同臺競爭,靠的就是持續學習。(不要覺得讀書無用,讀書非常有用,像我這麼弄,吃了很多苦,重來一次,都不知道能不能熬過來。)

  • 選擇大於努力,我踏入這個行業時,國內才有幾十家做這個的公司,現在都有數千家了,市場需求大,人才緊缺,收入相對來說不錯。

  • 相信自己,不管過去如何,一定要相信自己,未來會更好,秉承信念,持續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家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分享! 歡迎點評、轉、贊,我是鵬君,關注我,與1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蹩腳烏鴉


80後,沒有讀書天賦,但絕對不是笨的那種,所以學歷不高,剛踏入社會幹過很多工作,但是沒有長久的,2006年開始進入快消行業做銷售,是河北的一家做泡麵的企業,在國內還算有點知名度,那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大約在2000,在當時還算可以了,由於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這行業,而這家企業呢對員工沒有任何系統的培訓,管理上也很混亂。幹了三個月有走人。所以到現在這家企業也只能中西北部農村市場混,一線城市基本看不到。離開這家企業後去了一家臺灣企業,這家臺灣企業也是做泡麵起家的,至今仍是行業內龍頭老大,不過我當時是在這家企業的飲品公司,一個月扣除五險一金後也有2000多,我在這家臺灣企業還是學到很多東西,人家為什麼能做大做強?因為有著良好管理制度以及人員培訓機制,所有的管理層必須從業務員幹起。2011年進入白酒行業一家國有上市公司,從業務員幹起,到現在在公司知識產權維權部門,期間通過自考拿到了曾經缺失的學歷。現在一年到手的薪資在20W以上。


美食每客尋味中國


事業單位,企業化運作,中幹,負責十幾個人的部門,這份管理工作,從2015年幹到至今。

我記得,在一線的時候,2013年到2015年,工資差不多在5500元,那時候,覺得工資還不錯,到2015年上半年,單位效益急劇下滑,一個月工資一下降到3000多,熬了大半年,幹不下去了,打算辭職時,領導覺得我是個人才,不想讓我走,提為中幹,工資略高,能夠拿到5000多。



2016到2017年的兩年時間內,平均差不多在6000多。2017年記得全年下來,最高的一個月是7800多,最低是5200多,平均下來是6600多。

2018年,就急劇下滑,去年工資條拿出來算了下,12個月工資總和,再除以12,得出平均工資,5200多,打算回去幹一線,得知,年底多個單位合併,變化莫測,靜觀其變,按兵不動。

今年年初,機構改革,四家單位國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合併,組建新單位,換部門,工資略有上漲,1月,4200(走原單位考核機制),2月,6200多,但據說,今年工資不會太高,2月可能是我今年最高工資,因為3業績不太好,預計不到5000,預判全年的平均工資,可能也就5500左右,這一下,又回到四五年前的工資水平。



對於我們這些90年代的大學生,拿著這麼一點工資,確實比較苦逼,何況,還生活在一座只是三線城市,卻是一線城市的物價和消費,壓力山大,所以,得想辦法掙點外快,搞點副業,不然,沒發活。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座標上海,2009年工科碩士畢業,第一份工作在杭州,在一家德國著名的世界500強公司做工程師2年,離職時工資9000元。2011年去了上海,加入美國一個世界500強外企做項目經理,工作7年,2019年初離職,工作是高級項目經理,一年差不多30萬稅前,月薪2萬多一點。由於公司變動太大,換了一個新工作,年薪48萬,月薪3.5萬,都是稅前。

另外自己業務搞汽車自媒體,一年也可以賺點外塊。


撩車家


一起來分享下,希望能頂上頭條推薦。

幾個月前我還是三個公司的老闆,目前是個負債的落水狗。

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是太刺激了,有時候根本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跟不上節奏了。

1、來看下我本月的總收入。本來還有一分錢,在21號扣款的時候,銀行毫不留情的把僅僅剩下的一分錢都扣走了。

2、在來看下我本月還有多少餘額,不知道能不能登上榜首呢?

看著這些,頭條網友有沒有覺得其實你們都很幸運,好歹餘額不是0?

這麼美好的生活,你們應該好好珍惜,不要等到餘額變成0了才後悔自己原來一直都有多麼幸運。

3、看了這兩張圖,我想你一定有話要說。




無心無傷


上市公司銷售經理,說白了就是個做業務的,基本工資就這麼多,主要靠提成。但不是每個月都很好,圖片算是很好的時候了。慘一點的時候,月薪➕提成一萬多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