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美国总统布什为什么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因为美国总统布什是千年等一回的大好人嘛!明明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在兵威最盛时鸣金收兵,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呀!

按照某些业余军事专家的说法,1990年的海湾战争可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美国以几乎忽略不计的代价,在伊拉克战场上为世界人民演示了现代战争中的立体化作战模式,并引发了我国军工的奋起直追。

那么,回到这场一边倒的战争,明明当时的萨达姆政权已经兵败如山倒,为何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没有更进一步,彻底消灭萨达姆政权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伊拉克尚有实力

很多人认为,美国之所以没有乘胜追击,是因为美国顾忌联合国决议,目标只是帮助科威特复国,也就是所谓的点到为止。

但对于常年不把联合国当回事的美国而言,说他被形同虚设的联合国束缚了手脚,实在是一种自我打脸的说辞。

所以美国之所以没有更进一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伊拉克尚有一定实力。

虽然历史已经无情的证明:萨达姆的所谓第三军事强国根本就是个笑话,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中东地区强国,伊拉克绝不像科威特那样一击就垮,一吹就散。

即便伊拉克不像朝鲜那样背靠大国有狐假虎威的资本,但伊拉克作为石油富国,伊拉克有足够的票子砸出一支百万大军。虽然战斗力极其不靠谱,特别是两伊战争前前后后打了8年时间,但较大的国土面积以及神出鬼没的游击武装,即使不能让美国深陷战争泥潭,也得让进出伊拉克的多国联军掉上一层皮。

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摧枯拉朽,更多的原因是在于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制定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将伊拉克一点点地打回解放前。

2、苏联还未解体

海湾战争爆发时,距离红色帝国苏联的解体还有一年多时间。

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昔日强大的苏联每况愈下、病入膏肓,特别是因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的战略欺骗后,苏联被拖入军备竞赛的无底洞难以为继,不得不实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对于90年代前后的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事件缺少基本的敏感度,例如南斯拉夫解体、两德统一等东欧剧变。

但苏联的战略退却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为所欲为,即使苏联很衰,戈尔巴乔夫很怂,但当时的苏联仍然是令美国及西方国家深深忌惮的超级大国。如果戈尔巴乔夫政府决心干预伊拉克局势,以美国的实力,是无法保证一边倒的胜利的。

在萨达姆执掌伊拉克的几十年时间里,伊拉克和苏联关系密切,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绝大部分武器都是苏制装备,这不断释放出伊拉克和苏联友好的强烈信号。

尽管战争爆发前,苏联没有表现出对伊拉克局势的关注,但美国作为战争发起者,美国必须考虑到苏联的影响。

3、伊朗虎视眈眈

尽管海湾战争前萨达姆很狂,但对于美国而言,萨达姆却并没有必死的罪过。

直到海湾战争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石油换食品”的全面封锁,使萨达姆逐渐萌生了与欧盟靠拢,放弃美元结算的想法,这才触碰了美国的红线,即美元石油霸权。

所以,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彻底干掉萨达姆政权的极端必要性。

更重要的是,干掉萨达姆政权会在中东地区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作为伊拉克的死敌,伊朗乐见萨达姆政府被美国彻底干掉,这样伊朗便可以在失去制约的情况下更加膨胀,这样一个政教合一的中东强国坐大,无疑对美国的美元石油霸权更加不利。而美国却缺少秋风扫落叶将伊朗彻底干趴的能力,直到今天都不敢对伊朗开战就说明了问题。

最要命的是,如果美国彻底消灭萨达姆政权,必然要承担起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繁重任务,毕竟作为美元石油霸权的核心地带,伊拉克和韩国、越南都不一样。

所以萨达姆政权不亡,并非天意,而是美国战略考量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当时推翻萨达姆的时机不成熟,如果美国痛打落水狗,一意要打垮萨达姆,可能会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一、出师无名

海湾战争之前,国际社会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行为是人人喊打,安理会投票,五常里面有四个都投了赞成票。因此,美国可以说是拿着联合国圣旨出兵的。

但是联合国的决议,只是驱逐萨达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并没有“颠覆萨达姆政权”这一选项。如果美国在把萨达姆从科威特打出后,还一意孤行的对萨达姆痛打落水狗,这显然不符合联合国的决议。

老布什总统是个睿智的政客,他很清楚“点到为止”的道理。深知如果美国在这件事情上不及时收手,必然会使美国的军事行动从正义变成不正义。所以美军在“沙漠行动”中打垮萨达姆的主力部队后,老布什便立即下令停火。(即便要打垮萨达姆政权,也要另行开会决议)

↓拜老布什的理智所赐,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军在回国后都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这与当年参加越战的美军形成了天然对比。


二、盟友不支持

虽然海湾战争的联军主力是美军,美国一家独大,它也从来不把联合国这种空壳子机构当回事。但是美军当时在海湾地区并没有基地,美军的地面部队集中在沙特。(美军地面部队的左勾拳突击就是以沙特领土为跳板发动的)

而沙特等穆斯林十国对海湾战争的态度和联合国的决议是一样的,都只是支持盟军打退萨达姆,收复科威特。

灭掉萨达姆政权,这些国家并不支持。

备注:沙特以中东逊尼派老大自居,萨达姆虽然是混蛋,但他是逊尼派。沙特出于萨达姆如果倒了,什叶派可能会控制伊拉克的担忧,便不赞同美军搞死萨达姆的决议。倾向于留萨达姆一命,让他在东面抵御伊朗的什叶派。

↓当时共有十个穆斯林国家参加了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中东国家不支持美军的下一步行动。比如沙特拒绝为美军提供进攻伊拉克的基地,美军该如何计划下一步的地面攻势呢?总不能几十万地面部队全部都从波斯湾登陆吧?

另外,欧共体国家除了英国等几个美国的马仔国家以外,也都不支持美军继续行动。如果这些国家都不参与,只靠英美等国单练伊军,难度太大了。

三、美国民众不支持

美国在正式向伊拉克开战前,国内的媒体整整预热了半年时间。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政客们害怕民众不支持开战,需要利用舆论宣传把民众的激情点起来。

但是不管媒体如何调动民众的激情,在美国内部始终有一种“越战阴影”,民众对海外战争讳莫如深,生怕美国会再次陷入类似的泥潭。所以打一梭子就走,装完逼就跑,是当时很多美国民众认为理想的战争结果。

并且,美国在参加海湾战争的前一年,还出兵入侵了巴拿马,推翻了巴拿马政府,重新扶持了一个拥美的傀儡政府。但是由于美国政客的无能,巴拿马在战后的重建工作并不理想,美国民众对政府控制领土更加辽阔的伊拉克不抱信心,因而也不支持对萨达姆政权痛下杀手。

↓后来小布什总统未对战后重建进行详细规划就推翻了萨达姆,导致诸多后遗症,就遭到了美国民众的反感。小布什也被民众讽刺为最蠢美国总统之一。



四、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冒险

美国参加海湾战争,主要目的是扬国威,一扫美国民众对越战的阴霾。(美军采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向国内民众展示各种军方的高尖端武器也是这个目的)

老布什宣布停火时,伊拉克军队的伤亡人数高达十万,而联军仅仅才1378人。从这个伤亡数字对比来看,美军扬国威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再打下去,完全没有必要。

更主要的是,海湾战争的期间,苏联还没有解体,整个东欧的形势还很混乱。美国和它欧共体盟友的重心仍然是欧洲,没心情在中东搞太多跟自己根本利益无关的小事。

况且当时沙特也自告奋勇,表示自己可以替美国坐镇中东,管好萨达姆。

英美等国出于对欧洲的顾虑,便在沙特做出保证后的一个月内,迅速从海湾地区撤出了54万大军,重新部署在了欧洲地区。


五,低估了萨达姆,高估了沙特

美军撤出前,老布什当时其实也是留了一招后手的。他当时让CIA在伊拉克内部煽动反萨达姆的势力暴动,企图借伊拉克反对派的力量推翻萨达姆的统治。

最初的时候(海湾战争结束几天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和南部的什叶派民众确实是纷纷揭竿而起,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伊拉克的18个省中的14个,萨达姆的统治岌岌可危。

但是,萨达姆毕竟是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司机。他在起义军一通洪水攻势后发现,义军虽然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而且义军内部也是分为很多派,矛盾分歧很大。所以他在顶住了义军的一波猛烈攻势后,便下令他的共和国卫队把起义军分而破之,只用了一个月就平息了叛乱。(平叛期间动用了化学武器,这也是后来美国政府萨达姆被绞死的罪证之一)

对于这个结果,英美方面简直惊呆了。他们本以为反对派即便不撕碎萨达姆,也会和老萨撕上几年,可没想到萨达姆分分钟就镇压了。这时他们再想回头继续打萨达姆,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最后,英美不得不在伊拉克北部和南部分别划定了一块禁飞区,禁止伊拉克军队的军用飞机轰炸这两块起义军的老巢,算是变相的保住了伊拉克境内的反萨达姆势力。



没过多久,苏联解体,全球格局大洗牌,有太多重要的事需要美国去操心,对萨达姆政权的处理,也就只能往后排了。

相比于伊拉克起义军的失败,更让美国高层头疼的是沙特对中东局势的失控。当年盟军撤军时,沙特是对盟军做过保证的。保证一定会管好中东。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全面失控,闹出了一个惊天的911事件。(小布什搞死萨达姆的理由之一就是沙特支持阿富汗基地组织,对美国利益造成了影响,美国没必要再照顾沙特的面子)

总的来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本可以直接灭了萨达姆,但老布什却选择撤军,主要是因为当时还不是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时候。

美国当时的国内舆论反感扩大战争,联合国和中东国家也反对扩大战争,再加上苏联的局势不稳定,以及英美高层对沙特和伊拉克反对派过于信任等方面的原因,让老布什最终做出了立即停火,撤军的决定。


Mer86


5哥一回答是:老布什有先见之明,功劳留给儿子小布什?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1991老布什时期,第二次海湾战争是2OO3年小布什时期,是布什父子名留千古的最佳时期!

为什么当初老布什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5哥一认为虽然伊拉克兵败如山倒,但是脑子的概念里,从来就没有去想过推翻他的政权?有五种原因?

第一,老布什是商家出生,已赢为目的,本身也很老实。

第二,伊拉克当时是苏联的小弟,怕苏联解体带来影响。

第三,因为推翻萨达姆政权需要增加战争成本。

第四,是想要伊拉克牵制伊朗。为了自己中东的利益。

第五,当时联合国不允许,因为战败国签暑了停火协议,没有理由推翻他的政权。

之所以|老布什没有推翻兵败如山倒的萨达姆政权。

在小布什时期以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为由,进功伊拉克,最终推翻萨达姆政权,绞刑萨达姆。

之所以说两次海湾战争布什父子功不可没?名留青史!


润五888


海湾战争中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以极少的损失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伊拉克惨遭失败,元气大伤。但美国却没有进一步追击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这点很不符合美国一向奉行的强权政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

美国对伊拉克仍然心存忌惮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兵败如山倒,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军的强大,伊拉克的错误战争部署也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论兵力,伊拉克拥有一百多万正规军。虽然海湾战争和之后的伊拉克战争证明了这一百多万人都是砧板上的鱼肉。但是那是美国开打之后才知道的,而且当时的伊拉克军队经过美国收买后抵抗并不激烈。

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场上虽然惨败,但国内尚有一定的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军死抗到底。加上战场在伊拉克的地盘上,如果伊拉克能够巧妙的利用地形环境,开展游击战,美国想要推翻萨达姆政权也是不容易的。

如果美国坚持继续战争,越南战争的阴影还未散去,美国也害怕再像对越南一样付出极大代价,最后落个两败俱伤的结局得不偿失。

美国领导联盟军发动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解放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权,美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联盟通过此次战争已经达到了最初目的,也获得了应有利益,没有必要再做多余的事情,美国强权统治虽然霸道,但也懂得审时度势,与伊拉克死磕到底,推翻萨达姆政权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事情是没有必要做的。

海湾地区局势过于复杂

在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已经与伊朗打了八年。

两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拼尽全力打了八年,伤亡上百万人。打的民穷财尽,债台高筑。两个石油国家因此各自欠下了天文数字的外债,却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中东两个大国,伊拉克如果被美国打垮,你们猜猜谁最高兴?

况且美国和萨达姆之间还没有达到不死不休的地步,美国认为萨达姆政权的继续存在对美国的强权统治和利益追逐产生不了威胁,相较于推翻萨达姆政权让伊朗渔翁得利,美国更愿意让伊朗与伊拉克相互对战,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联合国制约,亚欧反对

美国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联合国的制约,也要遵循联合国的决议。

联合国已经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美国已经没有了继续战争的借口,如果美国坚持继续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必将遭受联合国的谴责。

虽说美国经常不顾联合国条约,但为了一个没有实际利益的行动而挑战联合国决议是非常愚蠢的。

更何况,海湾战争时期,苏联还没死透呢。

虽然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只有一年时间,但苏联毕竟还在。作为世界两大强权之一,戈尔巴乔夫纵使对海湾局势没什么兴趣,可是美国也不能一点不考虑苏联的态度。

换句话说,有苏联在,美国也要给联合国三分薄面。

另外,海湾地区不仅是美国的重要石油供给地,同时也是亚洲和欧洲众多国家的石油供给地。海湾战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引起欧洲国家的反对。

如果美国人在光复科威特后,还要继续扩大战势的话,势必会将海湾局势更加复杂化。影响欧洲国家的石油供给,这自然也是欧洲所不愿意见到的。

综上所述,美国没有趁机推翻萨达姆政权,不仅考虑到外在的国际形势,也是为了其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可以说在当时的美国看来,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小约翰




一、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是为了维护美元石油结算权地位。海湾战争的导火索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的是夺取科威特的石油,以及赖掉两伊战争时期伊拉克从科威特所贷战争款项。本来在美国看来,两伊战争实质上是伊拉克迎合了美国的中东战略企图,美国是支持伊拉克的,但是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虽然军事实力受损不大,但是经济却是一塌糊涂,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桎桍限制了经济复苏速度,而美国对伊拉克经济支援有限。萨达姆为了增加石油出口利润,一是想兼并科威特获得油田,二是采取非美元石油结算,获得伊拉克发展需要的经济来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打破美元石油结算权霸权,美国可不会让萨达姆开这个头,撺辍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二、美国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给萨达姆选择立场机会。萨达姆的一路发展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可以说萨达姆属于亲美派,但是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遭受了重创,经济陷入困境,而战后美国对伊拉克经济恢复的敷衍应付,使萨达姆对美国怨气很大,再加上当时美苏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区域霸权争夺,萨达姆与苏联暗通款曲,寻求军事支持和经济帮助。而当时的伊拉克虽然刚结束两伊战争,但是伊拉克的军事实力在中东还属于强国之列,美国之所以在打败伊拉克军队后,并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其实就是想争取萨达姆政权的投靠,释放美国即能支持萨达姆政权,也有推翻萨达姆政权实力的信号,威逼萨达姆重新回归美国阵营。



三、美国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想利用伊拉克牵制伊朗。美国在达成海湾战争企图后,没有即时推翻萨达姆政权,其实还有难言之隐,就是伊朗与美国的抗衡问题。伊拉克是什叶派穆斯林多数派国家,萨达姆却是逊尼派穆斯林,如果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一个操控不好,被什叶派领导人主导了伊拉克话语权的话,那么伊拉克势必会有与什叶派国家伊朗联合的可能,对于美国打压和变更伊朗政府统治模式,会起到相当大的反作用。虽然当时伊朗与苏联关系也不咋地,但是美国不敢赌,万一赌输了,美国可能会失去中东大片势力圈。所以美国还是教训一下萨达姆政权的因素最大,留着萨达姆政权,那怕是伊拉克可能会倒向苏联,但也比壮大伊朗对抗美国的实力重要。在美国看来,并不缺乏推翻萨达姆的能力和时机,打击伊朗要比推翻萨达姆政权重要的多。

总之,海湾战争中,美国并不是把推翻萨达姆政权作为行动目的,同时也受国际局势和美国中东战略的制约,导致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仅仅是帮助科威特复国,把伊拉克军队赶回了国内,并没有针对萨达姆政权做出颠覆行动。


极度骇客


为什么呢?老布什离世之时,也让更多的人有些不明白,这位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美国总统,为什么会选择在取得对伊拉克萨达姆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放弃直接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呢?是先见之明留给他儿子小布什?难道当时老布什被那个老道指点了!直到自己的儿子能当总统?那绝对是站不住脚的笑话!



美国及多国联军发动打击时是1991年一月十七日,这与苏联解体的时间1991十二月二十六,而最早出现动乱的时候是当年的八月份,也就是说当美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时,苏联依然还在继续存在!



这也意味着冷战在哪个时候还没有结束,纵观冷战时期的美苏参与的战争,总是以进攻方的失败而告终,并且还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费投入,例如苏联占领阿富汗,就是付出了伤亡四十万,大量装备被机会的情况!甚至一度出现生产的雌鹿武装直升机生产量赶不上消耗量的情况,可以说正是阿富汗的过度损耗,让庞大的苏联最终倒下!



此类战争美国也有经历,例如美国接手法国而发动的越南战争,最终还是因长期不能取得决定战果,而消耗极为重大而选择灰溜溜的撤军!



因此对于冷战为背景的时代,对抗苏联才是美国的重中之重,而不是将自己耗在一个次要战场上持续消耗!



当然当时的苏联已经有了一些举步维艰的迹象,例如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陷入困境,而彻底颠覆伊拉克会使伊拉克供应国际原油中断,这对于陷入巨大债务的苏联而言,无疑是获得输血的机会,因此必须集中精力对苏联最后的外汇收入石油贸易进行进一步打击!



而且若伊拉克陷入长期作战,到后期必然是进行围剿萨达姆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苏联若借此将国内矛盾转移,苏联解体的危局也极有可能解决或者推后,因此多方面考虑,还是见好就收!何况萨达姆精锐已经消灭殆尽,科威特也恢复独立!美国的战术战略目标也基本达成!


泾水书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拉克在萨达姆的领导下,国家实力蒸蒸日上,更有石油资源的助力,愈发强大,由此内心开始狂热起来,先是发动了对伊朗的八年战争,无果,转而攻打同样盛产石油的小国科威特,科威特向沙特求助,沙特向美国求助,于是布什总统一声令下,美军50万开赴波斯湾,进驻沙特,尔后对伊拉克实施了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怎知萨达姆在美军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迅速撤出科威特,以求自保。既然伊拉克实力不过如此,布什总统为何不趁机将萨达姆赶下台,以绝后患呢?

布什总统应该也有此打算,不过俗话说得好,“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切中要害,从此不对他国构成威胁就基本达到目的。要是将其总统宝座推翻,可能造成对本地区乃至对欧美不利的局面。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已经在伊斯兰世界招致不满,一旦赶尽杀绝,势必对中东各国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排美情绪将势不可挡,以色列就成了众矢之的而岌岌可危;中东伊斯兰教影响根深蒂固,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更有恐怖组织星罗棋布,一旦萨达姆倒台,盘踞在伊拉克周边的黑恶势力就会迅速抬头,并以此为据点,展开对国家武器、石油的掠夺,进而扩充兵力,肆意侵扰,滥杀无辜,对邻国施以威胁,得逞后,必将把矛头指向以色列、欧美,届时形势有可能失控,西亚北非将被席卷,西方战略利益将受到严重挑战,况且欧洲仅一海之隔,北上兵犯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后果将不堪设想。当然,布什总统还有其他考量,当时世界另一霸苏联还在,既然能有耐心攻打阿富汗十年,也就有陈兵波斯湾的野心,要是萨达姆向苏联请战,则美苏两国兵戎相见,难免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再说,那时联合国也没有授权美国将萨达姆推倒,本来打击伊拉克就已不得人心,如果越权,势必遭到世界多国的强烈反对。


从上述分析来看,布什总统能战能收,既有战略考量也有战术谋划;既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又没有增加过量伤亡;国际上有了体面的交代,国内民众也无话可说,这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美事,何乐而不为?


江淮圣手


海湾战争本身就是一场惩罚性的战争,美国的目的就是使科威特重获独立,同时打压伊拉克,避免其成为中东霸主,因此自然没有必要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

萨达姆在之前的两伊战争中损失巨大,经济凋敝,而且欠下了大量外债,于是其意图侵略科威特占据其石油资源。可是这就引起了美国的担心,美国是不可能允许出现一个中东霸主的,而伊拉克此时就要成为这个霸主。

所以美国等国进行的海湾战争,主要目的就是恢复科威特独立,同时通过给伊拉克以巨大打击来挫败萨达姆的野心。但是伊拉克对于牵制美国的另一个敌人伊朗具有一定价值,同时考虑到此时冷战还没有结束,苏联依然存在,美国此时也不可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势必会分散美国的精力。

因此海湾战争的规模有限,在解放科威特,伊拉克军队溃败以后基本没有向伊拉克纵深推进。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后继续苟延残喘。直到后来的2003年,小布什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和英国一起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战壕


萨达姆本是美国扶植的平衡中东力量的独裁者,对抗伊朗什叶派在中东的影响,保护美国石油供应链安全,没想到萨达姆会膨胀起来。老布什政府也深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萨达姆能震慑国内什叶派、库尔德分离主义分子、伊斯兰激进分子等诸多猴子,现在的伊拉克及周边乱局,就是猴子争当山大王。第一次海湾战争,老布什将萨达姆这只不听话的老虎赶回自己领地,不敢下山再出来伤人即可。美国不仅捍卫石油利益,争取中东地区利益,还能得到更多国际声誉,沙特、科威特、阿联酋更加死心塌地做跟班; 又不至于打破平衡,导致伊朗鱼利,危急美国核心利益。美国向世界宣布,海湾战争目的是解放科威特,不是颠覆伊拉克,因此得到阿拉伯国家广泛支持,就连叙利亚都出兵参加多国联军,分担美国部署的任务,美国减轻自己战争负担,少花钱少死大兵。

而小布什丧失理智,目的简单,就是消灭威胁美国安全的潜在敌人,完全不考虑地区稳定和平衡。911事件让美国一朝被蛇咬就杯弓蛇影,觉得若不先下手为强,潜在敌人迟早会如基地组织那样打到美国本土的。萨达姆政权已经削弱,正好下手,一旦缓过劲肯定威胁美国安全。小布什蛮不讲理,失道寡助,也就只有英国以色列支持,美国声誉从第二海湾战争开始持续受损下滑。


黑猫40994931


老布什,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他知道海湾战争的边界在哪。

在当时,美国不是单独出兵,而是组建了一支联军。根据美国人的说法,这支联军,对伊拉克发起军事行动,目的在于逼迫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这就如同一个Flag,只要这个目标达成,美国就不再有战争“合法性”。

假如美国继续进攻伊拉克本土,那就不“合法”了,肯定属于非法战争,是侵略战争。如此一来,美国政府会下不来台,老布什也会下不来台。对于美国来说,此时正值“冷战”最后阶段,美国人希望给别国留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美国组建联军,对伊拉克发动进攻,这也是为了立威。既然如此,美国应该守信用,一旦达成既定目标,就不该得寸进尺。假如老布什下令美军入侵伊拉克本土,这会直接打自己的脸,也会得罪其他盟友。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支多国联军,之所以能组建的起来,说明存在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是非法的,所以多国联军的目标,是逼迫伊拉克撤军。假如美国入侵伊拉克本土,这场战争的性质就彻底改变了,别国未必会同意。到时候,恐怕这支多国联军就解散了,只剩下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美国人立威的想法,也会破灭。由于失信于人,美国的盟友,也会猜忌美国。所谓“负责任形象”,必然与美国政府无缘。

再有就是,当时的美国,也未必吃得消。虽然,海湾战争,以伊拉克惨败而告终。然而,萨达姆根基并未动摇,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依然很强大。假如在此时,美国直接发动入侵,肯定会深陷进去,最后吃不了兜着走。因此,老布什很明白,这个时候入侵伊拉克,时机并不成熟,所以他见好就收了,暂时放过了萨达姆。但是,这并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入侵计划。

在此之后,美国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逐步消磨萨达姆的实力。美国还对萨达姆的手下进行收买,在伊拉克扶持了一批代理人。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这些被美国收买的代理人,给美国充当引路人。很快,美军就占领了巴格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