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都是“逢进必考”吗?有哪些可以不考试直接入编的事业单位?

心情的屋顶1


凡进必考,已经成为体制内人员使用的一个固定性方式和门槛。公务员凡进必考,基层公务员要想到县市省等更高级别的地区任职,除过晋升,也是通过考试、遴选;在职在编事业人员要想进入公务员序列,除过晋升,也要通过考试;事业单位纳新,也要通过省考或者委托市级考试。发展到现在,甚至事业单位编外临时人员招聘,也要通过考试,比如合同工、人事代理等。

逢进必考,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公平,通过正规的客观考试和必要的程序,笔试、面试等,可以公平公正地招纳人才,避免许多主观因素的介入,造成人为干扰和腐败行为的产生;二是针对性强,可以根据岗位需要,通过有侧重点的专业考试,招录急需人才,缩短了人才培养的时间,也为行业发展和岗位工作开展招纳到专业人才。

凡进必考是原则,但相对于公务员考试的严谨和坚定性,事业人员纳新方式更为宽泛。承担基础科研、教育、公共卫生等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更贴近民生,工作更为具体,服务范围更为广泛,人才需求更为紧迫,单靠招考,很难满足岗位工作人员需求。尤其对于基层来讲,事业单位人才匮乏,是一直以来困扰基层发展的难题。为了解决具体需要,各地都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包括急需高档人才的引进,一般研究生以上的免试,并配套住房、户口、补贴、编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适应各地竞相开展的“抢人”大战,并抢得先机。

事业单位可能不考试直接入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才引进战略:对当地紧缺的人才,研究生、博士学历等人才直接采用特殊的引进政策,一些岗位特需人才可拓展到本科,直接免试安置到事业单位任职,并按学历给予相应的职级、职称待遇,缩短或者免去实习期直接入编,按正式职工对待。多地还在给予购房或者租房补贴,给予安家费,解决户口等。

2、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特岗教师等:教育、卫生行业人才在各地都属于紧缺人才,尤其是县乡基层单位更是如此。为了解决人才需求,国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出台多项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就包括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特岗教师等,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战略,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这些项目招录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通过免试或者简易程序,进入事业单位就业,服务期满优先解决编制需求。

3、项目人员: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零就业等政策性安置人员或项目人员,服务期满后,多省都制订了优先政策,有的不仅可以在事业单位入编任职,而且部分省份每年还专门拿出20%的公务员招考名额,从这些服务人员中招收,解决他们的个人待遇问题,扩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发展前途,增强基层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事业单位的“免试”名额和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各地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急需、特殊人才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的基层县区,甚至在毕业季直接到师范或者医学院当场签合同,保证入编,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条件,就是为了解决基层人才需要。我国的人才培养,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重本科轻专科,职专、职高形同虚设,人才断层、过于追求高学历等问题突出,专业人才培养不够专业,这些现象都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加以改变,不断适应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职言管语


据我了解掌握的情况,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不应考试可以直接入编的有以下5种情况:

第一、转业军官。这是国家安置政策规定的,转业到地方后,不必进行考试,可以直接安置并纳编到事业单位。

第二、符合政府安置政策的转业士官。这是国家安置政策规定的,转业到地方后,不必进行考试,可以直接安置并纳编事业单位。

第三、各地引进的优秀和高端人才。这个视各地的政策措施而定,像一线城市规定,凡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副高职称以上的人才,招聘到本市可以不要考试,而且会在安家费、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奖励和补贴。

第四、就是志愿到西部地区基层尤其是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大学以上文凭毕业生,可以不必考试,而进行对口安置到事业单位。同时,在安家落户、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

第五、就是各级的保密单位和各级各部门的保密岗位人员,只要符合相关要求和条件(通常情况下必须是共产党员),不需要进行考试,只需要进行面试和相关的政治审查,就可以直接进行安置。


润友


我可能明确告诉你,不是所有事业单位都是逢进必考的。事业单位有别于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后属于事业编制,相对来说,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公务员考的是行测,事业单位考的是综合基础知识,事业编制人员在政府部门,党群部门都存在,包括教师、医生都属于事业编制。大部分事业编制人员都是统一招考的,是需要考试的,也有一部分情况是不需要考试,直接面试,或者直接转为事业编人员。

一,直接转为事业编制。我所知道的这种情况有两种,一个是部队转业回来,部队转业的军人,如果在部队时候级别为正营(也有省份为正团),转业回来为行政编制,其他的转业为事业编制。在我福建省还有另一类情况可以直接转为事业编,那就是三支一扶的,如果你村官服务期满,期间也没考上公务员,你可以选择转为事业编。

二,不用考试,但是需要面试。有一些事业单位在招考的时候,对于特殊岗位,特殊人才,会在招考时候说明,免笔试直接面试。经常能看到在招考医生、紧缺专业人才时候会存在免笔试情况,具体看招考公告。



我是皇皇


事业单位肯定是逢进必考,除非引进博士人才等特殊情况,只要想进入事业单位就必须通过招聘考试。

现在的事业单位考录制度已经很成熟了,之前的事业单位确实是存在随意安排进人的情况的。一般情况下,领导签字同意后,人事编制部门办手续,就可以进入事业单位,占用事业编制,列入财政开支。尤其是县以下的事业单位,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领导想安排人进入事业单位的话,有常务副县长签字即可进入自收自支和差额类的事业单位,县长签字可以进入全额类的事业单位,并且进入自收自支或者差额事业单位以后还可以再调入全额事业单位。

但是从2014年之后国家发布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开招聘就包括考试环节,考试的形式可以由单位自行确定。现在事业单位考试已经很成熟了,一般都必须经过笔试和面试,笔试考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面试和公务员面试差不多,大部分采取结构化面试。也就是说,事业单位进人必须得通过考试。除了引进人才、军转安置等特殊情况以外,都必须经过考试才能进入事业单位。

现在很多人说起事业单位考试,就感觉大家是走关系安排进入的,实际上我们大没有必要这样想。现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机会还是特别多的,如果有能力可以自己努力去试一试,一旦你考上了你就不会感觉不公平了。

总之,想进入事业单位,肯定得通过招聘考试。除那些引进人才或军转安置等特殊情况以外,必须得经过考试才能进入事业单位。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交流。


中省直遴选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

事业单位不是绝对的“逢进必考”,有下列几种情况可以不用考试:

一、转业军官。

专业军官有相应的安置政策,退伍转业到地方后,不必进行考试,可以直接给与事业编安置,这体现出国家对军人的重视和尊重。

二、特殊高端人才。

各地为了抢夺人才,有的地方针对985高校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及以上人才,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引进这种人才不需要笔试,只需要面试。而且会在安家费、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奖励和补贴。

三、支边人员。

像新疆、西藏等一些边疆西部地区,为了引进专业急需人才,每年都会拿出一定事业名额用于招聘。像医院、学校、专业院厂矿,只要符合条件,不但可以解决编制,为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支持当地建设,还会给不少安家费,并在住房、专项经费给予倾斜和支持。

四、特招人员。

有些特殊岗位因为涉及到保密或国家安全要求,不宜对外公开招考,只需要进行严格的面试和相关的政审后,就可以直接入编安置。

希望能满意我的回答,我是公考诸葛,随时分享公考方面知识,欢迎关注......


公务员感悟和知识分享


机关事业单位现在原则上要求“逢进必考”,也就是说必须经过公开的笔试、面试,至少是直接面试考核才能入编。考试过程类似高考,程序严谨,还是比较公平的。

不过也有一些人群可以免试入编:

1、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比如说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人员、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 、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以及博士硕士紧缺性人才,或者部分中高级职称专项技术人员,符合引进条件,都可以免试进入事业单位,给钱给编还给职务,有的还解决住房。像医院、高校这样的单位,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除了给编制,还给数以百万计的专项经费,顺带帮解决家属工作等等,待遇不是一般般的好。

2、部队士官。部队军官转业地方一般进入行政机关,解决公务员身份,而士官转业主要进入事业单位或国企,这是政策性安置人员,是可以免试入编的。不过目前士官转业事业单位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但多数安排在工勤岗位。

3、部分三支一扶人员。这类人员属于机关事业单位考试政策性照顾人员,原则上也要考试入编,但部分地区也有直接面试考核入编,也算得上是“免试”。

4、部分立功人员。比如说协警,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经领导批准同意,也可以特招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解决身份问题。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入编途径,有,也是骗子。


80后小公


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已经成趋势,不考试直接入编的事业单位基本没有。不过有的特殊人员却可以免试直接入编,有哪些人员享受这样优厚的待遇呢?

公费师范生、定向免费师范生: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任期六年。到中小学任教的公费师范生都有岗位,有编制。公费师范生毕业前先和学校双向选择签订工作,找不到工作的,服从省教育厅统一安排。

定向免费师范生只对省内考生招生,主要是为农村培养小学教师,这类学生本着“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入编时,不用参加考试。

定向免费医学生

定向免费医学一经录取,标志着本人与培养学校的培养关系和毕业后到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工作6年的服务关系,也就是说不考试即可入编。

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

很多省份针对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在服务期满后,可享受到省定的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在事业单位入编就职,而且还会拿出20%的公务员招考名额,给这些特殊人员。比如:2019年福建省就招募500名三支一扶成员,应往届不限,可免试入编。


当然,如果是各地引进的优秀人才,高端人才,各地都有相关的政策,一般而言可以不用考试直接入编,还会在安家费、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优惠。再者支援西部基层的大学生,特别是到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大学生入编不用考试。专业军官入编也不用考试!

你还知道哪些入编不用考试的特殊人员?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静助学


目前来说,不需要考试直接入编的有:

一、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引进计划主要针对当地紧缺的人才,研究生、博士学历等人才直接采用特殊的引进政策,一些岗位特需人才可拓展到本科,直接免笔试安置到事业单位任职,并按学历给予相应的职级、职称待遇,缩短或者免去实习期直接入编,按正式职工对待。多地还在给予购房或者租房补贴,给予安家费,解决户口等。


二、六大高校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特岗教师等:

教育、卫生行业人才在各地都属于紧缺人才,尤其是县乡基层单位更是如此。为了解决人才需求,国家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出台多项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就包括公费师范生、免费医科生、特岗教师等,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战略,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这些项目招录的专业技术人才,都可以通过免试或者简易程序,进入事业单位就业,服务期满优先解决编制需求。(其中,公费师范生师范生相对应的学校主要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面向师范专业本科生实行的,由中央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的培养管理制度。)


三、项目人员:

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零就业等政策性安置人员或项目人员,服务期满后,多省都制订了优先政策,有的不仅可以在事业单位入编任职,而且部分省份每年还专门拿出20%的公务员招考名额,从这些服务人员中招收,解决他们的个人待遇问题,扩大基层工作人员的发展前途,增强基层工作岗位的吸引力。


滇北黔南


根据相关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一般都是“逢进必考”,不考试直接入编的有高级人才招引、军官转业安置、士兵退伍安置、事业单位领导由上级任命,经公开考核(没有笔试、只有面试)招聘入编的有部分技术岗位、中职学校教师。

一、不考试直接入编

1.事业单位领导由上级任命。某地根据工作需要,引进高级人才到事业单位任职,在领导职数允许范围内,直接任命为单位副职,这种情况不需要考试直接入编。

2. 高级人才招引。各地根据工作需要,招引学科领军人、学科带头人,或具有高学历(博士)、高级职称(正高职称)的人才,不仅不需要考试,还会有安家费甚至一次性补贴等优惠政策。近两年,各大城市抢人才、抢年轻人(大学毕业即可落户)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高级人才更是香饽饽,不要说免考入编,真正的人才是请也难得请来的。

3.军转退伍类安置。在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成立后,安置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保障军转退伍人员权益,是政策性安置。对具体某单位来讲,军官转业安置可以不占当期编制名额,但占当地整体编制数。如:某单位编制数30人,人员已满编,安置1名军转人员后,在编人员为31人,超编运行,待人员调出、退休等自然消化后,在编人数恢复至30人或以下。

二、公开考核招聘入编(只需通过面试即可录用)

通过面试后录用上编的,一般针对技术岗位、中职学校教师等,对采取这种方式招聘的单位梳理如下。

1.部分公办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对达到设定的学历、职称条件和工作经历条件的,采取面试(讲课)的方式确定录用人选。学历一般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职称一般要求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员,在学历方面可放宽至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

2.对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专业人员。某些医院针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专业人员,在要求两到三年护理工作经验基础上,进行面试确定新进护士人选并入编。

3.部分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招聘专技岗位工作人员。如市场监管系统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对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且专业对口的人员,采取专业技能操作(面试)评价的方式,选定录用人员。

三、风险利弊简析

不考试入编或通过面试录用入编,除军转退伍安置外,总体上都属于技术岗位,对专业技能、职称、工作经历(实操水平)要求较高。在2020年将展开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技术性较强的事业单位也许会实行人员分流逐步市场化。根据了解:原纳入财政预算全额或差额的事业单位,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单位,人员会分流到其他将保留的事业单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单位将来企业化后,往往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毕竟多年在行政影响下已经壮大,有很强的市场占有能力,将来从收入上或许还有提升。

--End--

『20年职场历程原创呈现 分享职场干货 请关注 』


职觉视点


小编是居住在贫困地区的小县城,在我们县里,大部分年轻人都有外出打工的习惯。一个村,哪家有个孩子大学毕业后能考进县级或乡镇的事业单位,就相当于山旮旮里飞出金风凰,可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十里八村的人都羡慕不已。当然,事业单位也是目前大学生就业时梦寐以求的首选,也成了不少人员眼中的“金饭碗"。

受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影响。大学生毕业时可以进行双向选择,由此产生了事业单位进人,都“逢进必考"

事业单位是为人民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单位,事业单位人员好坏,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事业单位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才能够胜任,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时也需要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程序才能进行录用。这和公务员的招考录用完全相同,其待遇与公务员也没有很多差别。为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通过一种公平的机制让大学生进行就业,同时也预防一些腐败行为的发生,国家提出了进入事业单位的必须“逢进必考”。

除考试以外,究竟还有什么渠道可以进入事业单位工作,我认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和退役军人安置的方式进入事业单位。

1、人才引进。近年来,由于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越来越细,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技术含量高工作需要更专业、更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完成,通过招考的方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此,国家提出了事业单位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人才。但是这种方式要求的条件就比较高,在县级一般都要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如果是职称也要副高级及以上的职称才能达到条件。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只审查资格,进行简单的面试就可以了。

2、退役军人安置。每个地区每年都有一定的退役军人,他们退役后地方要对其进行安置。这部分人主要是安置在国有企业。如果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出现空编,也可以安置在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对退役军人安置在事业单位也不需进行考试。

我是文博自媒体,以上是我的一点建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若我的观念对你有用,欢迎关注我,有什么职场之事,欢迎共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