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


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

今天的圖片來自電影《美國甜心小姐》 強烈推薦一下

你身邊一定很多人從去年就開始對你說:

再忍忍,現在經濟形勢不好。

你身邊可能從前年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保險了。

於是有大牛會告訴你,為什麼做保險的人多了?因為經濟形勢不好。


小川叔所在的那家頭馬俱樂部,最開始的創辦人就是保險公司的職員,我因為參加了這個俱樂部,所以也認識了很多做保險的人,去年,我的幾位前同事也都先後開始了做保險,我甚至還和幾位朋友做過幾場小的諮詢。


有人說,保險就是給自己打工,自己做主的一門職業。

有人說,保險行業是一個可以做一輩子的行業。

還有人說,保險行業可以讓你快速賺錢,成為年薪百萬的精英。


嗯……以上的種種說法,都有道理,我都信,也不全信。


在我辭職的這段日子裡,有很多保險公司打電話給我,也有認識的保險人在聽完我說的,或者找我做了諮詢之後,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團隊。
我都謝絕了。


我一直都看好保險行業,越是形勢不好,人們越尋求內心的安全保障,保險越容易吃香。人們的保險意識增強,這是好事,反之,競爭也會越來越大。


佛系的做保險,以及狼性做保險,我都覺得這是一種選擇。

同樣,選擇只做高端銷售,維繫高淨值客戶,做頂尖的銷售冠軍,還是發展團隊,迅速搭建自己的金字塔,成為團隊領導者,這都是一種選擇。


凡是選擇,就沒有對錯。


前段時間,我和張小桃做為李海峰DISC的畢業生,受邀參加海峰老師的DISC喜馬拉雅線下分享會,分享完畢,小桃現場要她20本她的新書給小夥伴。

哎呀!我也不能輸呀!那送什麼呢?就送我的諮詢名額吧!在行諮詢799一小時,現場免費送10個。其中一個搶到這個名額的小夥伴,最近剛好就開始要做保險。


我們的整場諮詢,看似是在圍繞個人提升,其實更多的是在交流,如果在職場上,我們要轉型,跳出原來的領域,我們應該如何做?


小川叔28歲轉型到房地產,30歲進入甲方,現在40歲可能還面臨轉型,從一個領域跨到另外一個領域,需要決策,需要嘗試,需要接受失敗。這裡面有運氣,有個人管理,也有心態管理。有一些是我們決定不了的,比如今天是否開單,是否有客戶,是否成交。

有一些是我們可以決定的,比如今天你的狀態是否可以,你的能量是否全開,以及,你打算選擇什麼,為什麼。


銷售,是一門玄學。

決策看起來是一瞬間的,但細想之下,都是由無數的細節構成的。而即便你再覆盤,你也不能提煉出更細節的操作方法,因為不同的人,力度和策略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打兵乓球,沒有任何兩次接球是一樣的。而這個球你是選擇接住,還是選擇反殺,你可以決定。今天你是希望拉長一點比賽,還是立刻追擊,短期結束,你也可以決定。你所有的決定都來自瞬間,也來自練習。
如果現在的你面臨轉型,那下面的小提示,值得你看下去……

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

面對轉型,不管你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不管你是個人選擇,還是被裁員之後的不得不,你首先要做的,或者你能做的,就是表面上看起來,讓自己像那麼一回事兒。


簡單的來說,就是先外貌,後心態。


我們要做的第一個練習是:自信增強練習。


我們決定不了今天出門遇到什麼人,見什麼客戶,甚至決定不了今天的成功和失敗,我們只能決定,你出門之前是喪著臉,還是元氣滿滿。


川叔有一個原則,越是昨天沒睡好,今天越好好好穿衣服,打扮自己,讓自己看起來更精神。因為我相信服裝是【態度的傳遞】,你傳遞給別人什麼態度,是從衣服就能散發出來的。


而服裝也是對內的鼓勵,用鏡子裡最理想的自己的樣子,鼓勵自己,出門之後保持住這個【最佳】,哪怕你的體力只能維持兩小時,但只要有鏡子裡的那個最佳的樣子,你就能時刻想起,就能在午飯後,在偷偷小憩之後,找回那個最佳的狀態。


有了最佳的樣子就夠了麼?不!你還可以做好你的加分項。

嘗試利用外貌的點睛之筆,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林肯說:男人過了40歲,就要為自己的外表負責。

《基本穿搭》這本書開篇就說,衣服是穿給別人看的,你希望向人傳遞什麼形象,那你就要穿什麼衣服。


當你穿了你覺得可以讓自己增強自信,看起來很不錯的衣服之後,那麼在花一點心思,嘗試給對方留下印象。前提是,你要明白你希望傳達的印象是什麼。


大部分人希望傳達的可能都是和工作有關的,比如:專業、有效率等等。

所以你選擇了可以表達這個印象的穿著之後,還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一些亮眼的部分。

比如男生可以利用領帶、胸針、眼鏡,做到【和別人有點不一樣】女生可以利用絲巾、耳環、口紅。


這個加分項也許有時候你面對的客戶感受不到,但如果你做了,就會產生一種【我比別人多做了一點兒】的感覺。


大家都是銷售,都穿一樣的西服,你額外別了一個胸針,你的感受就會不一樣。如果這是一個需要見好幾次面的客戶,萬一他注意到,那你留下的印象也會不一樣。


如果以上的你看完,還是覺得,我做不到,那川叔教你你一個更簡單的辦法,模仿。找到你的團隊裡,你覺得穿得特別棒的小哥哥小姐姐,直接模仿人家,或者拉著他幫你參考著買就好了。


說完了外表的部分,接下來我們說心態。


大部分人的心態都很容易遊移,轉型說著好聽,但切割很難的。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容易,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再重新搭起一個圈子,哪那麼容易?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川叔的方法是:做成功感受聯動


簡單的說,如果你現在的面對的新工作,讓你找不到成就感,那你就要做點別的,讓自己保留這份成就感,然後把成就感平移到這個新領域裡來,從而產生一種【做這件事我都能成,那我做那件事應該也可以】的心理錯覺。
是的,你沒看錯,的確是錯覺,但有用。


小川叔在學習教練技術裡,有一個小方法就叫做【回望你的高光時刻】,當你覺得這件事太難走不下去的時候,就回想你人生裡有哪次處理好了最難的事情,那時候你是什麼心態,什麼感覺,用了什麼方法。
其實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成功的感受】


做一件新的事情,的確困難重重,我們要突破的東西有很多,可能要改變自己,甚至要等待,要學習,你肯定會焦慮,會有壓力。
在這樣大的變動之下,只要是人,都會難受。


怎麼緩解呢?找教練是一條路,和朋友傾訴是一種辦法,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一件比較小的事,但是你一直想做沒去做的,去完成它。


比如諮詢的這位小夥伴說,我一直想做一個讀書會,那就去做,還等什麼呢?


做讀書會和挖掘一個新客戶,從內容上說不一樣,從本質上說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從0到1的過程。
你以為讀書會容易?找客戶難?從操作手法上來說,讀書會的確好操作,就是發個朋友圈,或者弄個圖片廣告,哪怕只來一個人,都算成功。但從心理上來說,都是一樣艱難的跨越。


向前一步,有時候就是這麼難。


所以,自驅力,不容易,但如果這個時候逼自己一下,邁出去,也就出去了。
只要這件事能開始,那麼任務管理的過程就離不開川叔之前提過好多次的【三張表】


流程表:一件事情從頭到尾的所有環節,先嚐試紙上談兵的列出來,事後補充很有必要,前期做架構,完成思維也很重要。


工作任務表:流程表是細節,越細越好,任務表是大視圖,嘗試把這項工作用3-5個階段,或者是列項去概括,針對不同的階段,問問自己,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麼?這個訓練有助於你養成抓重點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切記,三點最好,不要超過五點,每列出一個項就自問自答一下。


比如,做一個讀書會,那工作任務就是,選書、招人、開營、結束、覆盤。把每一個選項裡列出一些自問自答的提問。
比如選書,選什麼書?為什麼?選了這本書怎麼讀?什麼形式讀?還能怎麼讀?不買書的人也可以一起讀麼?
招人,預計招多少人?需要分組麼?需要小助理麼?人可能從哪裡招到?可以用什麼形式招?除了文字、海報,還有其他形式麼?需要填調查問卷麼?來的人需要有什麼基礎麼?
以此類推……

做完這個再對照一下你的流程表,看看有什麼需要增加的麼,就更完善了。


提示表:每一項流程在做的過程裡,都可以做提示,所有的流程走完之後,把兩張表重新看一邊,再開始寫這個提示表,而且需要限定條數。


現在任務結束,如果下一次自己再做,可以給自己五點,最多十點提示,你希望是什麼?
所以,這個提示表,其實是起到輸出和指導下一次工作的表,不是現場的記錄和糾偏。


當你做完一個小項目,積累的一個小經驗和操作方法,如果能由此及彼的推演,那就趁熱趕緊去做。如果還是覺得缺乏勇氣,那你可以再做一項別的東西,再收穫一輪成就感看看。


這點有點像打遊戲,如果你的金幣不夠,先做一點支線任務,攢了錢,買了裝備,再來對戰主任務。
可如果還是不敢推進,就需要自我探尋一下,到底原因是出現在哪裡?大部分的逃避、拖延、懼怕,都一定有更深的原因,這時候你可以求助教練,或者其他的前輩,諮詢導師,也許你的問題就容易從根上去觸動和解決。
好了。即便你做好了外表的改變,做了小任務的成功,可能還是容易讓你覺得不安心。我懂。


因為很多時候,發光是一種狀態。


很多人都會說:我不喜歡出風頭,我不喜歡激進,我就是很佛系,我能不能不做那樣的自己,感覺像是在扮演別人。
川叔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覺得身心分離,覺得疲憊不堪,覺得工作時候的自己,和私下的自己,是兩種人,覺得很累。


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是否還有其他的選擇麼?現在的這種改變,對我來說是好的?還是壞的?對我來說是加分和推動的,還是拖累和消耗的?
有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理智上知道,自己要更努力,但我感性上就是覺得臣妾做不到啊!


那麼問問感性的自己,為什麼?
是真的做不到,還是討厭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態,還是冥冥中有個聲音對你說,你這麼努力,還不是一樣單身,一樣沒錢,一樣喪麼?
或者是,哎呀,要不了多久,你又會回到老樣子的,你不是一直都這樣麼?


人生,最難的不是改變,而是時刻保持和過去的對抗。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裡一定都會有一個這樣負面的自己,時刻用過去所有失敗的經驗,用所有負面的總和,告訴你,沒用的,徒勞的。


小川叔當年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冷靜地問自己:我過去這樣,開心麼?如果不開心,我幹嘛要留在過去?只是因為我待在過去這個狀態太久了?


我們的人生,或許一輩子都在嘗試著做點什麼。


就好像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的那場對決,阿星被火雲邪神一拳把頭打到泥土裡,但阿星還是摸索著,找到手邊的一根木棒,敲了他一下。


我們決定不了生活打向我們的拳頭,到底是碗口那麼大,還是沙包那麼大,但我們能決定的就是:


打回去,哪怕失敗了,也要打回去。因為那才是你為了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態度。

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

中年職場轉型,你要如何發光

不論面對人生,還是面對眼前我們都可以這樣選擇你的態度打回去
輸了,不丟人。放棄,才丟人!


願每個人都能閃閃發光

我是小川叔

愛寫作、愛生活、愛下廚、養狗遛彎、分析職場。

今天很平靜,又是很好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