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提到《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甚至有很多人都是看著它長大的,尤其是裡面諸葛亮的角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才華橫溢,才智多謀是諸葛亮的標籤,如此優秀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找一個比劉備更加強大的君主作為依靠呢?比如說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應該是更合適的選擇啊。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諸葛亮的能力世人皆知,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做先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曹操也並不是不知道諸葛亮的才能,而且他對於這些人才也是相當看重的,這兩者之間的原由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細緻地表現出來,可以從一些史書記載中查閱到相關的真實原因。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關於諸葛亮這個人的資料,在很多史書中都有所記載,他從小生活在徐州,在九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十二歲的時候就沒了父親,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人。而曹操在某些程度上和諸葛亮還有一些相似,那就是幾乎在同一年,這兩人都喪失了父親。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諸葛亮在喪失父親之後可以說是平平無常,但是曹操的父親是被人謀殺,這時候的曹操已經身處高位,一怒之下直接派兵而去,勢要屠城,目標正是諸葛亮身處的徐州,用昏天黑地,雞犬不留來形容再合適不過,而剛剛喪失父親的諸葛亮也同樣沒能免得了災難,在一些正在逃亡的人群中,就有著他的身影,當時的諸葛亮才剛剛13歲。在一個還年少無知的時候,就經歷全程屠殺這樣血腥的事情,不管是在古代戰爭非常多的時期還是比較安逸的時候都沒辦法讓人接受,而給諸葛亮留下這樣深刻影響的始作俑者正是曹操。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無家可歸的諸葛亮最後只能去投奔他的叔父,當時他叔父是一個太守,也算是一個在當地有些小勢力的官,但是因為當時政治不穩定,他的叔父又站錯了位置,很快上面就派人下來,將他的位置替換了,所以這樣的好生活也就很快結束了。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後來的諸葛亮就隨著他的親人搬到了南陽,但是南陽也不是一個安穩的的地方,曹操和張繡正打的不可開交,對於周邊的百姓也是不管不顧,最重要的是當時曹操派人去徐州屠城的時候那個人也追了過來,而且這個人還對當時說了算的人的嬸子伸了手,本來對曹操就有著相當大憎恨的諸葛亮,此時更是加深了程度,這又怎麼可能原諒曹操這個所有事件的發起者呢。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除了上述所說的對曹操的憎惡之外,其實當時那三個有權勢的人最能夠符合諸葛亮脾氣的人,只有劉備。先說曹操,他是一個被世人命名為梟雄的男人,為人仗義,做事有謀略,但是卻非常暴力,而且對酒色從不抗拒;另一個孫全雖然膽大心細,但是卻經常做一些沒有氣度的事情,就比如說因為一些事情而殺掉了很多大臣,就能夠看出來他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相比較的話,劉備是一個溫文爾雅,又以仁德為稱的人,這是諸葛亮想要輔佐的對象。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另外,曹操身邊也不缺像諸葛亮這樣的能者,他對於人才是相當珍惜的,比如郭嘉,司馬懿等都是不輸諸葛亮的人才。孫權也差不多,他身邊也有著為孫權出謀劃策的人,比如周瑜和魯肅,而劉備身邊卻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人,這裡也正是給諸葛亮安排的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可以說在劉備這裡這樣是能夠讓他才能有所發揮的地方。如果反過來想的話,曹操和劉備同時去找諸葛亮,那麼諸葛亮會跟隨誰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除了上面所分析的這些原因之外,出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諸葛亮才華橫溢,曹操雄才大略,為何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放棄曹操?

諸葛亮的出身並不能說是貴族世家,但是也要比平民稍微高上一些,而因為他本身所帶有的才華,他是比較心高氣傲的,但是因為本身出身還是比較落魄,也可以說是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劉備的出現剛好是滿足了他的這個想法。因為劉備本身也是平苦出身,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能夠和諸葛亮交談甚歡,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合點。由於本身劉備身邊的人才就比較少,又加上出身相似,所以兩者根本就不需要說一些官場上的客套話,不需要許諾給諸葛亮什麼地位,就能夠非常合得來,只能說劉備身邊的第二把交椅,就是專門留給諸葛亮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