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西漢初年的政治舞臺上,論文治有蕭何、張良、陳平這樣的曠世奇才,論武功有周勃、周亞夫、李廣這樣的剽悍武將,

縱觀西漢王朝,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武將多數沒有好下場,韓信、英布、彭越等人,都被劉邦當做心腹大患除掉,周亞夫雖然平定“七國之亂”,不久後就因政治原因被賜死,“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飛將軍”李廣更是下場淒涼。

文人大多能安享晚年,如張良深諳兔死狗烹的道理,主動歸隱山林陳平總擁有左右逢源的能力,靠著自己的機智輔佐了高祖、惠帝、文帝三朝,最終得以善終;蕭何更是追隨劉邦南征北戰,為他出謀劃策,在漢朝建立後同樣不問世事,無疾而終。

但是有一個人,他卻打破了這種常規,他作為文人,雖然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因為仕途上的屢屢受挫,最終卻鬱鬱而終,他就是《過秦論》的作者——賈誼。

讓我們走進那段塵封千年的歷史,從賈誼的生平入手,從他的為人、性格等多方面深入瞭解,探究造成他悲劇人生的重要因素。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一、賈誼生平

賈誼的悲劇人生首先要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少年時代的一帆風順,造就了他的恃才放曠,可以說他是一個很複雜的人,我們首先從他的生平和仕途,深入瞭解一下這個人的初步狀態。

1、才華橫溢的少年郎

賈誼生於漢高祖七年,幾乎是與漢王朝一起誕生的,在西漢初年的文壇上,賈誼憑藉著那篇出色的《過秦論》,絕對佔有一席之地。他是洛陽孟津人,從小聰穎好學,才華橫溢,曾經跟隨張蒼學習,張蒼是漢朝重臣,他有勇有謀,曾經幫助高祖皇帝南征北戰、平定叛亂,後來作為代國的丞相輔佐代王劉恆(即漢文帝),把窮困的代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此人在文學、音律、數學、天文方面都有著極高的造詣。

在他的悉心培育之下,賈誼十八歲就以讀書成績優異而聞名鄉里,被河南郡守吳公招為門生,重點培養。

而賈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輔佐吳公把河南地區治理的國富民強,每次年終考核都是第一,吳公非常欣賞這位翩翩少年,認為他將來必定是國家棟梁。

漢朝實習察舉制,被舉薦的人既要有才能,也要有背景,賈誼靠著這些“雙重保障”,被吳公舉薦,受到漢文帝徵辟,被封為博士,年僅二十一歲。初中時學過一篇《送東陽馬生序》的文章,是“太史公”宋濂撰寫的,文章中詳細的敘述了宋濂年少求學遭受的困難:他雖然才華橫溢,卻家庭困苦,每次借書都要如飢似渴的閱讀;長大後求學,時常受到老師呵斥,不敢有怨言;在宿舍裡,同學們錦衣玉食,他卻寒酸不已,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了官職和名望。與宋濂艱苦的求學之路相比,賈誼無疑是幸運的,名望、背景、家世通通擁有,可謂是年少有為的典型代表了。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2、優秀的戰略家

作為一個優秀的青年政治家,他提出的國家邦交、經濟、政體構建、思想統治等政策,讓許多老臣都對他刮目相看,感嘆著“長江後浪推前浪”。賈誼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他看出了表面上風平浪靜的大漢王朝實則暗流湧動,此時的大漢像一把乾柴,只要遇到火就會燃燒,而這把火不是北方蠢蠢欲動的匈奴,而是來自於各封國的諸侯王們,他們擁有著土地、軍隊、人口、財富,一旦中央政權出現內亂,他們必然乘虛而入,以劉姓王的身份登上皇位,權力的鬥爭,一定是一場流血漂櫓的廝殺。

因此早在漢文帝時期,賈誼就提出了通過削弱藩王力量來加上中央集權的手段,但是漢文帝因為淮南王劉長之死背上了殺害手足的惡名,沒有實行賈誼的策略,這也為“七國之亂”的爆發埋下了導火索。而賈誼的這一建議提的也不合時宜,他的不會審時度勢,讓漢文帝開始疏遠他。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賈誼作為優秀的青年政治家第二點,表現在他對匈奴強硬的態度上。因為與大漢帝國同時代而生的自豪感,深深激發了賈誼的愛國熱情,可以說賈誼對國家的熱愛,勝過後代的任何文人。自從漢高祖劉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圍困險些喪命以後,漢朝就一直以和親的方式來籠絡匈奴,以求取邊疆地區的和平,劉邦甚至把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匈奴,以表示漢匈一家親的善意,然而得寸進尺的匈奴人卻並不買賬,時常滋擾邊境,代王劉恆就飽受匈奴侵擾之苦。

到了熱血青年賈誼這裡,以前的政策被全盤否定,賈誼認為對於華夏族來說,與蠻夷和親,並且向他們進貢是莫大的恥辱,他曾經認真的分析過匈奴的危害,並在《治安策》中奏請漢文帝:“陛下為何不讓臣去做抵禦匈奴的主帥?難道是我大漢無人了嗎?如果讓臣去平叛匈奴,我一定讓他們的單于脖子上套著刑具、背上揹著竹條、帶著他們的子民一起來向陛下請罪。”

言語之間可以看出賈誼忠心衛國的赤誠之心,然而這條建議,依然未被漢文帝採納,

作為一個政治家,賈誼滿腹韜略,卻忘記了基本的人臣之禮:他在奏疏中如此直白的對漢文帝進行“靈魂拷問”,無疑是讓漢文帝覺得很沒面子,他諷刺漢文帝不敢與匈奴正面交鋒,更是犯了帝王的大忌,因此漢文帝對他的嫉妒之心超過了對他才華的欣賞。賈誼從這裡開始,已經為他的悲劇人生埋下了伏筆。

二、性格埋下的伏筆:開啟悲劇人生

1、漢文帝的處境艱難:心有餘而力不足

眾所周知,漢文帝從未做過太子,他的母親薄姬一直教育他為人要低調,不可鋒芒畢露,因此他從來不在任何人面前表現自己,所以被父親封在了貧窮又偏遠的代國。然而這一切卻給他帶來了很多好處:在劉邦去世後,劉邦最喜愛的兒子,甚至一度想立為太子的趙王劉如意被呂后殘忍殺害,他的母親戚夫人下場更是慘不忍睹,而遠在邊疆地區的代王雖然日子過得清苦,卻躲過了這場殘酷的殺戮。

因此劉恆即使被立為皇帝,權力也並未完全握在手中,他甚至時常認為:陳平、周勃等人立他為皇帝,只是為了扶持一個唯命是從的傀儡,雖然沒有證據,但是帝王心術自古是任何人都猜不透的。漢文帝為了集權,只能慢慢隱忍,如同秦昭襄王忍受了母親和舅父們四十年的專權,最後拍案而起的舉動相比,漢文帝也毫不遜色,他在徹底平定了“諸呂之亂”後,將軍權交給了宋昌、封朱武為郎中令,二人都是他的親信。

而漢文帝的舉動並不是想迅速奪權,而是為了震懾大臣們,向他們證明自己不是可以隨意操縱的傀儡皇帝。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這個時候認為時機成熟的賈誼從天而降,對漢文帝的這一行為進行了高度的讚揚,並且提出了配套措施:朝廷應當實行禮制,加強中央集權,應該馬上削藩,同時把大臣們的權力也奪過來……這一下算是捅了馬蜂窩。

漢初實行黃老之學,提倡讓百姓修養生息,賈誼曾經跟隨荀況學習過,腦子裡還有些法家思想,大概意思為禮法並施,而朝廷中從皇帝到太后,信奉的都是黃老之學,這一制度想法的提出,就暴露了他的低情商。其二漢文帝並沒有想迅速的把權力收回去,他深知朝中老臣歲數很大了,只要自己能等到他們去世,權力自然會迴歸中央。而賈誼提出的中央集權制為時過早,引起了周勃、灌嬰、馮敬等人的極度不滿,眾臣聯合上書要求貶斥賈誼,漢文帝雖然愛才,對他也是無可奈何,最終把賈誼貶到了長沙。

2、為人處世是門藝術:賈誼你不懂

賈誼因為年少有為,所以恃才傲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兄弟你飄了”。進入朝中後,賈誼根本沒把那些跟隨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武將放在眼裡,認為他們只會打打殺殺,治國不堪重任,同樣的道理這些大臣也看不起他,認為他未立尺寸之功就身居高位,只是一個說空話的儒生罷了。

賈誼不僅與朝臣相處關係惡劣,他還無端的憎惡文帝的寵臣鄧通,鄧通和漢文帝是“鐵哥們”,漢文帝有一次得了疔瘡,鄧通親自為他吸出膿血,文帝深受感動,將其視為知己。

賈誼的這一舉動無疑又暴露了他“看誰不服就懟誰”的性格,鄧通聯合了很多人反對賈誼,於是賈誼被貶為長沙太傅。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3、再度回朝:本性未改

在周勃、灌嬰等人相繼去世後,漢文帝又想起了遠在長沙的賈誼,下詔讓他返回朝廷任職。賈誼是一個倔強而固執的人,他堅信自己沒有錯,認為被貶斥到長沙,都是大臣們蠱惑皇帝的結果。

在回朝後,匈奴犯邊問題依然是“熱門話題”,賈誼再一次展現出了他作為儒生的本質,慷慨激昂的針砭時弊,然後做出了一套自以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對匈奴作戰規劃。其實與匈奴交過手的人都知道匈奴的厲害,賈誼的這一套自以為是的策略,不過是儒家子弟的美好幻想罷了。

此時朝廷內憂外患,淮南王劉長不滿在平定諸呂叛亂中未立功勞的劉恆繼位,起兵造反,失敗後被流放,絕食而死,於是漢文帝把他的四個兒子封侯,以表示對弟弟的愧疚。賈誼仍然初心不改,要求加強中央集權,這讓本來就對劉長之死深懷愧疚的皇帝對他感到厭惡歷史要加強中央集權,也不應該在此時提起,漢文帝沒有采納,將他封為梁王太傅。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4、英年早逝

梁王劉揖如同父親文帝一樣,非常勤政愛民,劉恆當年去往代國時,代國偏遠又貧窮,經過二十多年的治理,代國變得國富民強,也成為抵禦匈奴的重要防線。賈誼既然無法在朝中施展抱負,就把自己畢生所學都教給了梁王,就像當年張蒼輔佐代王一樣,賈誼對梁王的生活起居、頭疼腦熱非常在意,恨不得把自己變成梁王,替他受苦。

賈誼告訴梁王如何治國、如何讓百姓信服、如何駕馭臣下、如何以禮治國,在他的輔佐下,梁王很快就成了一個勤政愛民的小國王,把梁國治理的井井有條。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梁王劉揖在入朝覲見途中墜馬身亡,賈誼從此深受打擊,常常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梁王,心情極度抑鬱。

朝廷安排了文帝的小兒子劉武為繼任梁王,賈誼又拼盡所能把自己的此生才學教給了新梁王,尤其是賈誼那種無論是對匈奴,還是對藩王和大臣的強硬態度深深感染了梁王,他在日後的“七國之亂”中堅決與叛軍對抗的血性,與賈誼的教導有著很大的關係,然而賈誼並沒有等到新的梁王長大,就在對前梁王劉揖的思念中憂鬱而死,享年三十三歲。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總結

縱觀賈誼的一生,留下了無限的悲涼:他性格中恃才傲物、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的的高傲和孤獨,讓他終生受到大臣們的排擠,以至於他被貶斥時,朝中無人替他說話;對於帝王,他可以說直言敢諫,然而勸諫多數不合時宜,且對皇帝有所諷刺,因此被帝王疏遠。

才華橫溢、年少得志的賈誼為何會鬱鬱而終?智商高,情商低

可以說他的人生與其是毀與眾多的政治鬥爭中,不如說是毀在了自己的性格上,他的確是國家棟梁,然而心智的不成熟、恃才傲物的性格、不會左右逢源的能力,都使得漢朝的權力中樞容不下他,他的抑鬱而終,就像歷史發出的一聲沉重的嘆息,嘆息這個才華橫溢,卻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年輕人,理想的豐滿,終究沒有敵過現實的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