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光寺有哪些历史故事?

天津海光寺有哪些历史故事?

  海光寺位于南京路与南门外大街交汇处东北侧,即南京路以北、多伦道以南、万全道以西、南门外大街以东的范围。清乾隆年间,天津总兵蓝里在城南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使那里成为稻垄纵横、蛙鸣阵阵的鱼米之乡。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蓝里延请名僧成衡来津创建普陀寺。寺院宽敞壮观,院内遍栽葡萄,故俗称“葡萄寺”(“普陀、葡萄”读音相类)。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为普陀寺赐题匾额“海光寺”。于是,普陀寺遂易名海光寺。寺外植柳万株,枝叶披拂,绿荫遮地;辟田百顷,与城南河塘相连,菡萏盛开,稻香萦怀,文人雅集,游船荡漾,十里波光与碧瓦朱墙相映,故有“小江南”之称。

  海光寺在近代史上遐迩闻名,因在这座寺庙里清政府代表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