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嚼嚼:響鼓何需重“錘”敲


咬咬嚼嚼:響鼓何需重“錘”敲


響鼓何需重“錘”敲

▲ 2015年5月17日7版解放軍報《能打仗的“底氣”從何而來》文中,第3部分第11段“一連串問號,如響鼓重錘,迴響在全區官兵的心頭”。

▲ 2014年7月22日7版解放軍報《響鼓也需重錘敲》文中,第1段“可見,從人才培養角度考慮,一定程度上說,響鼓也需重錘敲”。以上例句中的“重錘”用法不妥。鼓該用什麼敲?是“錘”還是“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鼓”的解釋是: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例如:腰鼓、手鼓、花鼓。詞典對“錘”的解釋是:錘子,敲打東西的工具,前有金屬等材料做的頭,有一個與頭垂直的柄。詞典對“槌”的解釋是:敲打用的棒,大多一頭較大或呈球形。例如:棒槌,鼓槌兒。另外,詞典收錄“響鑼”:聲音大的鑼。例如:響鑼還得重槌敲。可見,不管是鑼或是鼓都該用“槌”敲,若用“錘”敲,不但不“響”,還可能敲破。因此,例句中的“重錘”改為“重槌”“重棰”或“重椎”(“棰”“椎”同“槌”)才符合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