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皇商范家(二)


二、清初跻身皇商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公元1664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江山易色的一年。

清朝定都北京后,数十万满族人在关内要实现对上亿汉族人的统治,既要彻底消灭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又要先后摧毁南明福王、唐王、鲁王和桂王等武装力量,还要在战乱的局面中普遍建立各级政权,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和农业生产,不仅面临着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状况,同时还处于危机四伏的紧张局面。尤其是刚刚进京的皇室和贵族们,对于关内的地理、物产和社会情况非常陌生,对汉族的语言和文字也根本不通,这就不能不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借助于甘愿为他们服务的汉族人。

执掌朝政的摄政王多尔衮等文武大员,没有忘记在关外时给他们支援军需物资和提供情报的张家口“八大家”。为表示感谢和进一步笼络关系,顺治二年(1645),召请晋商“八大家”进京,在宫内便殿设宴盛情款待,还赐给他们服饰和食品,以作酬答和表彰。嘉庆《介休县志•人物》“范三拔”条记:“世祖入关定鼎,稔知永斗名,即召见,将授以官,以未谙民社,力辞。诏赐张家口房地,隶内府籍,仍互市塞上”。

清朝的内务府,是专管皇室事务的特设官署。内务府的长官是总管大臣,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南书房、上书房翰林同为内廷高官,经常接近皇帝,很有实权。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范永斗在为皇宫采购皮张的同时,就以张家口为基地,向国内各地扩展他原有的绸、布、茶、粮、铁等贸易。被封为皇商不久,他就向内务府提出经营山西的河东与河北的长芦两处盐业运销。经过清廷批准,他和儿子开始了经销食盐的商务。

范永魁的独生子范三乐,他是范明的长门长孙,也曾是内务府商人,但不务正业,经常闲荡。他闻知父亲回家的消息,即从僻路绕道到塞上商铺,提出货款大肆挥霍,竟将本钱耗拆殆尽。范永魁一气之下得了重病,数年后亡故。不久,范三乐也死去。于是,范永斗就与侄孙范毓栋合作经营。《家谱》记:范永斗与范毓栋(范永魁之孙,范三乐之长子)同心协力,钱财俱不较论,竟无你我之分。后数年,范毓栋当面讲明,此后所赚之钱,斗爷加倍分之。再后,范永斗长至七俸,毓栋、毓桂、毓芝、毓蘭、毓芳兄弟五人分别为三俸、二俸五厘、八厘、一俸二厘、四厘。


范氏家族中范明的次子(永星)无嗣,从以上的利润分成比例来看,长子范永魁一门的五个孙子合计比三门范永斗一人的略多,但其中最多的范毓栋不及范永斗的一半。

《家谱》又记:“后斗爷(范永斗)至五十多岁即辞生意回家,栋爷(范毓栋)应上官名四十余年,即殁于口上。”按此记载,范永斗辞去商务回家后,内务府的职差先是由其侄孙范毓栋接替。据此推测,范永斗任皇商主要是在顺治年间,大约从康熙初年就由范毓栋接任了。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家谱》记:“范毓栋,字肇寰,内务府商人。生子三:清溱、清湖、清湘。”范毓栋在内务府经商,直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之后。从儿子们的名字来看,范毓栋必然有在湖南经商若干年的经历。《家谱》记:“(范毓栋殁于口上后),斗爷之子三拔公应上官名。”范三拔承袭父业,而继任的是堂侄的职差,为内务府采办物资。

范三拔,字琼标,号德渊。青年时代就随父亲在张家口和长城内外经商。由于对皇宫屡有贡献,曾多次获得奖赏,越来越受到朝廷的宠遇。《介休县志》记:“三拔继之,数著劳勚,赏赉甚渥”。范三拔在边境经商年代不短,但任内务府职的时间并不长,二、三年后即得疯症回家。范毓芳应上官名,至康熙四十七、八年病故。

范氏家族第九世是“国”字和“毓”字,共104男。第九世婚配总数为110女,但婚姻状况悬殊很大,近四分之一的男子没有婚姻记录(很可能是战乱原因,嘉庆《介休县志》记:“崇祯间兵凶叠乘,死亡无算”),而有的男子则娶过5房。家族中已有26男有字(也是四分之一),这是家族文化素质上升的重要标志。

范三拔共有五个儿子:毓馨、毓馥、毓馪、毓香覃、毓香奇、

康熙十七年(1678),范三拔的第三个儿子范毓馪出生。

范毓馪,字芝岩,别字绍文,少年时代就很有文才。嘉庆《介休县志》记:“弱冠省父塞上,即知山川阨塞”。由于很早就跟上父亲在边塞奔波,他热衷商贸活动,而且很有心计,所以对边境地带和蒙古范围的地理、风物和商情非常熟悉。他头脑聪慧,心地善良,处事干练,与人交往诚实热心,很重信义。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塞上已广为人知,凡接触过他的人对他都十分佩服,连蒙古各部的头领都知道他的名字,在蒙古贵族中,不少人称他为“魁杰才”。

《家谱》记,康熙四十七、八年,范毓芳病故,众望所归的范毓馪接任皇差。

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是年,范毓馪年届五十,正投身于紧张的运输军粮中。

不论是运输军粮,还是从事边境贸易,范毓馪都十分重视与周围环境及交往人物的“和”,同时也与许多晋商一样特别讲究“义”。他除了具备“和为贵”、“义为先”的基本品质外,最大的特点是很会识人和用人。他的家乡曾有许多人找到门上,靠他给找个差事,挣钱生活。他与人稍有接触后,就很快能察觉出对方的机敏或愚钝,根据不同的才能、本领和性格特点,给安排合适的营生。凡他重用的人,没有用错的,都能很好地办事。

范毓馪经常深入具体的商贸事务,洞察市场变化,探明商战中的种种虚实,直接指挥购销业务。在他的精心策划和得力调度之下,近至直隶,远至湖北、湖南,甚至两广的大城市,他没有不洞悉的商情,也就没有做不成的生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与人肝胆相照、坦诚相处,他所用的人也就都能甘心情愿地出力效劳,所以范家的商贸事业就财源广进、蓬勃发展。


(未完待续)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山西临县人,1942年生,中专毕业,高级工程师,就职于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主编《太岳山志》、《关帝山林区志》,编著《儒商常家》、《晋商茶路》、《晋商十大家族》、《晋商堡寨》等。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知彼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email protected]

故事:皇商范家(二)|李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