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枯病是西葫蘆的一種常見病害,一般僅部分葉片發病,發生嚴重時,可以造成葉片大量枯死。
西葫蘆葉枯病多在生長後期發生,為害葉片,老葉發生較多。發病初期出現黃褐色壞死小斑點,主要分佈在葉緣和葉脈間,周圍有黃色暈環,以後變成圓形小病斑,有不明顯的輪紋,很快連成不規則形的大斑,最後葉片枯死。
西葫蘆葉枯病的病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濺射傳播。
一般潮溼有利於病害發生。多在露地栽培發生。生長前期雨水天氣較多,管理粗放,發病重。
在發病初期噴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2~3次。
西葫蘆根系強大,吸肥力能強,抗旱耐肥,對養分的吸收以鉀最多,氮次之,鈣、鎂、磷最少。每生產1000千克西葫蘆需吸收氮3.92~5.47千克、磷2.13~2.22千克、鉀4.09~7.29千克,吸收氮、磷、鉀三大元素比例約為1:0.46:1.21。種植西葫蘆耕種幫種植網建議重施基肥,以有機肥與氮、磷、鉀、鈣、鎂、微量元素及有機活性物的基肥配合施用,有利於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獲得高產、優質產量。
西葫蘆生育前期對氮、磷、鉀、鈣、鎂的吸收量少,生育中期吸收量顯著增加,在生長後期生長量和吸收量還在繼續增加,種植中應施大量腐熟有機肥,在中後期及時追肥。
閱讀更多 農業美食娛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