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佈局普惠金融“藍海”:信貸投放年增長30%

隨著商業銀行2018年業績的陸續發佈,金融機構在踐行普惠金融方面也亮出了“成績單”。在加大對於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扶持力度的同時,普惠金融不僅與服務實體經濟、承擔社會責任緊密相關,更是銀行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在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2018年業績表現創六年來最高水平。該行營業收入首破千億,撥備前淨利潤達到768.18億元,兩者增幅分別為20%和2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光大銀行普惠金融信貸投放超過1200億元,增長30%,遠高於銀行貸款平均水平。

瞄準普惠

“2018年是光大銀行豐收的一年,業績表現在股份制銀行中靠前,主要得益於銀行在戰略上的引領,以及競價能力、風險管控能力的提高。”李曉鵬表示。

光大銀行行長葛海蛟認為,從大勢判斷上看,2019年銀行資產負債端有壓力,也有挑戰,但是銀行還是有信心和能力應對,這其中就包括了發展普惠金融。

數據顯示,2018年光大銀行在普惠金融信貸規模達到了1281億元,增長30%,增速高出銀行貸款平均增速12個百分點,普惠金融貸款的不良率僅1.55%,遠遠低於同業不良率水平(2.6%)。

“光大銀行有能力在2019年資產端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和服務小微企業發展。”葛海蛟稱。

在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時,光大銀行已將普惠金融作為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李曉鵬表示:“依靠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發展較好,成為銀行創新轉型所在。”

記者瞭解到,光大銀行與螞蟻金服聯合開發了一款明星產品光大“隨心貸”,該產品2018年末貸款餘額達到了600億元。

“‘隨心貸’平均貸款金額很小,十幾秒貸款一次,不良率更低。金融科技實現了普惠金融的模型再造,提升了貸款質量。如果依靠傳統的信貸辦法,解決不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是發展普惠金融的痛點。”李曉鵬認為。

葛海蛟認為,在當前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光大銀行有兩個發展目標,一個是服務實體經濟,一個是服務大眾生活,這兩者都與普惠金融有著比較緊密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