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最大的外部威脅。其中匈奴更是在中國歷史早期給漢族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我們修建的萬里長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抵禦匈奴人的入侵。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家處於分裂的狀態,北方的諸侯國雖然能夠抵禦匈奴的進攻,但是沒有辦法將他們徹底消滅。之後的秦朝存在的時間又太過短暫,因此消滅匈奴隱患的任務就落到了之後的漢朝身上。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霍去病雕像

在漢朝初年,國力因為遭遇了秦末亂世大幅下降,所以暫時無力與匈奴人作戰。因此早期的漢朝政府採用了和親的政策來維持邊疆的穩定。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他終於開始對匈奴採取了主動進攻,並且依靠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出色表現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成果更是成為了中國歷史的高光時刻,但實際上當時的匈奴問題並沒有被徹底解決。匈奴威脅真正被解決要等到之後竇憲徹底剿滅北匈奴,竇憲作為東漢名將,在多次與匈奴作戰中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就是這樣一位名將,在中國歷史上卻沒有獲得與其戰績相匹配的地位,而這主要和他糟糕的個人品性以及其結黨謀反有關。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東漢名將竇憲



名臣之後,因罪入伍

出生於東漢初年的竇憲可以說有著非常高的人生起點,其祖上乃是跟隨漢光武帝建立東漢政權的重臣竇融,這讓他們一家地位尊崇。不過竇融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子孫,他們在京城能橫行霸道,甚至有擾亂朝政的事情出現。因此除了竇融之外,其餘大部分竇氏子孫都被奪取了官職,但即使這樣,竇氏在京城中還是有著強大的勢力。

而且由於東漢皇室有迎娶功臣之後做皇后的慣例,在竇憲年輕的時候,他的妹妹就被迎娶入宮,做了皇后,竇憲作為外戚,其地位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他和他的弟弟竇篤都被選入政府做官,而且深受寵信,這讓他們身上紈絝子弟的習性有逐漸暴露了出來,當時京城中連親王,公主都對他們十分忌憚,其權勢之盛由此可見一斑。當時竇憲兄弟二人在京城中作威作福,經常利用自己的威勢為自己攫奪利益。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漢章帝劉炟

一次他們看見了沁水公主有一處田園十分不錯,便強行用極低的價格從公主手中買了過來,公主因為十分害怕他們,也不敢與其計較。不過之後章帝出遊,經過了這片田園,他向竇憲詢問這個莊園的相關事宜,竇憲因為心中有愧而不敢發聲。

之後章帝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十分生氣,他指責竇憲兄弟依仗著皇后的權勢不把公主放在眼裡,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章帝警告竇憲,"國家棄憲如孤皺腐鼠耳"。竇憲聽到這段話之後十分害怕,便前去請求自己的妹妹救自己。由於竇皇后的求情,章帝並沒有對竇憲進行什麼處罰,只是讓他將田園還給公主,不過竇憲從此之後的一段日子裡便不再受到重用了。章帝對他的責罵在《後漢書》中有如下記載:

"深思前過,奪主田園過,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昔永平中,常令陰黨、陰博、鄧疊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詔書切切,猶以舅氏田宅為言。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皺腐鼠耳。"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漢章帝與竇皇后

不過不久之後章帝去世,和帝即位,竇太后成為了太后,地位尊崇。而且在章帝去世的時候欽點竇憲以及其兄弟入朝輔政,竇氏家族也因此再度得勢。不過竇憲身居高位,卻沒有容人之度,只要有人得罪了他,他就要對那些人進行打擊報復。當時有一位官員準備調查竇憲父親竇勳的案子,在竇憲聽說之後,就派人殺死了那個人的兒子,然後用其首級去祭奠自己的父親,其行事之狠毒殘忍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都鄉侯劉暢入京吊憂,因為其與步兵校尉鄧疊關係很好,因此得到了進入後宮的機會,當時竇太后對其十分喜愛,這讓竇憲十分擔心,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削弱。於是竇憲暗中將劉暢殺死,之後又將責任推到了其弟劉剛的頭上。不過之後事情敗露,太后震怒,將其囚禁了起來,竇憲為了贖罪,便主動請纓承擔了進擊匈奴的任務。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竇憲畫像

竇憲在其出戰匈奴之前的表現是十分糟糕的,只是依靠著妹妹的原因才能夠掌握大權。而且在掌握權力之後,其也沒有任何亮眼的政績,反而仗勢欺人,破壞朝政,甚至殺死了皇室宗親。從他的這些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大膽放肆,不守規矩的一面,而且也可以看出竇憲有著很強的權力慾,這些特徵在京城中都會給他帶來麻煩,不過到了戰場上卻可能幫助其成為優秀的領袖,這些也是幫助其戰勝匈奴大軍的原因。

立碑燕然山,遠驅北匈奴

在漢和帝在位時期,南北匈奴之間戰事不斷,已經歸順東漢政府的南匈奴向東漢政府請求支援。於是主動請纓的竇憲被授予了車騎將軍的官職,成為北伐軍的總指揮,而大將耿秉為副指揮來協助其作戰。

此次出征前,東漢政府調動了大量的兵力,這說明東漢有著畢其功於一役的決心,希望徹底解決北匈奴的威脅。這裡面既包括邊境軍鎮中的守軍,也有南匈奴的騎兵和主動加入的義軍。當時東漢軍隊多路並進,在涿邪山下匯合,與北匈奴開始對峙。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東漢軍隊進攻北匈奴

後來在竇憲的指揮下,東漢聯軍與北單于帶領的大軍在稽落山下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戰鬥過程中東漢軍隊表現得英勇頑強,北單于被殺得落荒而逃,留下了無數輜重馬匹。竇憲接著命令東漢軍隊發起追擊,俘獲了大量匈奴貴族,大批的匈奴士兵也選擇了投降。此役過後,北匈奴有八十餘個部落表示歸順東漢,降卒有二十餘萬人,這讓北匈奴勢力大減,東漢在漢匈戰爭中再次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事在《後漢書》中有如下記載:

"憲分遣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將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王須訾等,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以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

之後竇憲,耿秉二人去到了位於匈奴腹地的燕然山,命令班固在其山腳下的大石上刻文銘記此次大勝,這標誌著北匈奴的徹底失勢,也提振了東漢部隊的士氣。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東漢文學家班固

在此後不久,北匈奴再次對南匈奴發動了進攻,但是此時的他們已經不是南匈奴的對手了,被殺得大敗而回。竇憲看到這是一個徹底消滅北匈奴的好時機,於是派遣耿夔、司馬任尚、趙博等人率軍追擊北匈奴的殘部,在金微山取得大勝。北單于在落敗之後率領族人遠遁,從此不復回到中國周邊。可以說竇憲的幾次大勝徹底幫助中國政府解決了匈奴問題,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哪怕僅僅依靠這一點,竇憲也絕對足夠躋身中國歷史名將的行列。

然而立下如此大功的竇憲,在中國歷史上卻沒有顯赫的聲名。筆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竇憲戰勝匈奴的戰鬥中擔任的是總指揮,並沒有參與到激烈的廝殺之中。而且其之前也並不是武將出身,其總指揮的位置是依靠其外戚的身份獲得的。因此總會給人一種他是依靠麾下將領的出色表現才取得如此戰果的假象。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竇憲北擊匈奴路線圖

不過其實竇憲作為總指揮,肩負著統籌各路軍馬的職責,從東漢軍隊的出色表現來看,其指揮體系應該是十分高效的,由此可見竇憲的能力還是十分出色的。而竇憲不被史學家認同的原因應該是其之後的不臣行為。

居功自傲起不臣之心,一代名將的悲慘結局

在擊敗了北突厥之後,竇憲成為了大功臣,因此也掌握了朝中大權。而當時跟隨他出徵匈奴的耿夔、任尚等人也成為了他的心腹,加上其在京城時就有不少朋黨,這讓竇憲的黨羽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就遍佈朝堂之上,權勢一時無二。其時朝中大臣一旦有人敢忤逆竇憲,之後不久就會在家"自殺",這讓大臣們都十分恐懼,不敢與竇憲作對,其勢力也因此更加膨脹。

在竇憲掌握了大權的同時,其手下的爪牙們也都狐假虎威,開始在京城內魚肉百姓,他們不但搶奪百姓的財物,甚至還會強搶民女,給京城的百姓們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城中商戶甚至因此不敢開門。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漢和帝劉肇

這樣的情況讓京城的百姓們苦不堪言,而且當時京城中的許多重要官職也都被竇氏家族的人所掌握,這讓和帝開始警覺,打算對竇氏進行制裁。此事在《後漢書》中有如下記載:

"憲既負重勞,陵肆滋甚。四年,封鄧疊為穰侯。疊與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皆相交結。元、舉並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后,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乃與近幸中常侍鄭眾定議誅之。"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竇憲回到京城便被抓捕

不過由於當時竇憲不在京城,而是領兵於外,和帝擔心此時發難會造成不可控制的後果。便耐心等待到其回京之後,才命令京城禁軍抓捕了竇憲及其黨羽,鄧疊,郭舉等人,其黨羽被直接誅殺。但因為竇氏畢竟是太后的親人,和帝便命令讓受牽連的竇氏族人先回到其封地,然後將他們賜死。曾經權傾朝野的竇氏一族就這樣一朝覆滅,而立下大功的竇憲也終究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筆者認為其實我們從竇憲在遠征匈奴之前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其自私的一面,其在得勢之後的表現與之前的他其實也沒有明顯的區別。鑑於其與其黨羽的專權確實給東漢的政治造成了不小的破壞,其最後被處死也是罪有應得。但是在謀逆一事上,他的黨羽其實才是謀劃者,而竇憲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所以我們可以形容其為干政的權臣,但是給他扣上一個亂臣賊子的帽子,從而否定他的貢獻,就有一些矯枉過正了。

紈絝子弟的自我救贖和自我毀滅,淺談東漢名臣竇憲的政治得失

竇憲自盡



結語

在中國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最頭疼的問題,因此無論誰能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取得輝煌的戰績,都會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在東漢時期擊潰北匈奴,徹底幫助漢朝政府解決了邊患的竇憲,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這與其在朝為官時的糟糕表現有關。

竇憲在年輕的時候就依靠著自己身為皇后的妹妹在京城中作威作福,讓京城中的百姓們對其恨之入骨,後來他更是擅殺朝臣宗親,被太后所記恨。這才讓他下定決心前往邊境接手與匈奴的戰鬥。由於竇憲去往前線的行動並非出自其本心,更像是妥協的選擇,因此人們才會將其取得的戰績都歸功於其副將甚至盟軍的頭上,這是導致其地位下降的第一個原因。除此之外,在立下大功之後,竇憲及其黨羽把持朝政,甚至威脅到了漢和帝的地位,這讓他最終流落到被逼自盡的地步。

雖然竇憲似乎沒有參與到謀逆的事件中,但其黨羽畢竟是依靠其權力才有了謀反的條件,所以竇憲有這樣的下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在講究忠義的中國古代,竇憲犯下如此大罪,勢必影響其歷史評價,這可能才是他地位遠遠不如衛青,霍去病的根本原因吧。


參考文獻

1《後漢書》

2《資治通鑑》

3《綱鑑易知錄》

文章內容來自鈞儒說史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