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最大的外部威胁。其中匈奴更是在中国历史早期给汉族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修建的万里长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人的入侵。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的状态,北方的诸侯国虽然能够抵御匈奴的进攻,但是没有办法将他们彻底消灭。之后的秦朝存在的时间又太过短暂,因此消灭匈奴隐患的任务就落到了之后的汉朝身上。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霍去病雕像

在汉朝初年,国力因为遭遇了秦末乱世大幅下降,所以暂时无力与匈奴人作战。因此早期的汉朝政府采用了和亲的政策来维持边疆的稳定。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他终于开始对匈奴采取了主动进攻,并且依靠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出色表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尤其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成果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当时的匈奴问题并没有被彻底解决。匈奴威胁真正被解决要等到之后窦宪彻底剿灭北匈奴,窦宪作为东汉名将,在多次与匈奴作战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获得与其战绩相匹配的地位,而这主要和他糟糕的个人品性以及其结党谋反有关。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东汉名将窦宪



名臣之后,因罪入伍

出生于东汉初年的窦宪可以说有着非常高的人生起点,其祖上乃是跟随汉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的重臣窦融,这让他们一家地位尊崇。不过窦融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子孙,他们在京城能横行霸道,甚至有扰乱朝政的事情出现。因此除了窦融之外,其余大部分窦氏子孙都被夺取了官职,但即使这样,窦氏在京城中还是有着强大的势力。

而且由于东汉皇室有迎娶功臣之后做皇后的惯例,在窦宪年轻的时候,他的妹妹就被迎娶入宫,做了皇后,窦宪作为外戚,其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和他的弟弟窦笃都被选入政府做官,而且深受宠信,这让他们身上纨绔子弟的习性有逐渐暴露了出来,当时京城中连亲王,公主都对他们十分忌惮,其权势之盛由此可见一斑。当时窦宪兄弟二人在京城中作威作福,经常利用自己的威势为自己攫夺利益。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汉章帝刘炟

一次他们看见了沁水公主有一处田园十分不错,便强行用极低的价格从公主手中买了过来,公主因为十分害怕他们,也不敢与其计较。不过之后章帝出游,经过了这片田园,他向窦宪询问这个庄园的相关事宜,窦宪因为心中有愧而不敢发声。

之后章帝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生气,他指责窦宪兄弟依仗着皇后的权势不把公主放在眼里,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章帝警告窦宪,"国家弃宪如孤皱腐鼠耳"。窦宪听到这段话之后十分害怕,便前去请求自己的妹妹救自己。由于窦皇后的求情,章帝并没有对窦宪进行什么处罚,只是让他将田园还给公主,不过窦宪从此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便不再受到重用了。章帝对他的责骂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

"深思前过,夺主田园过,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昔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皱腐鼠耳。"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汉章帝与窦皇后

不过不久之后章帝去世,和帝即位,窦太后成为了太后,地位尊崇。而且在章帝去世的时候钦点窦宪以及其兄弟入朝辅政,窦氏家族也因此再度得势。不过窦宪身居高位,却没有容人之度,只要有人得罪了他,他就要对那些人进行打击报复。当时有一位官员准备调查窦宪父亲窦勋的案子,在窦宪听说之后,就派人杀死了那个人的儿子,然后用其首级去祭奠自己的父亲,其行事之狠毒残忍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都乡侯刘畅入京吊忧,因为其与步兵校尉邓叠关系很好,因此得到了进入后宫的机会,当时窦太后对其十分喜爱,这让窦宪十分担心,害怕自己的权力被削弱。于是窦宪暗中将刘畅杀死,之后又将责任推到了其弟刘刚的头上。不过之后事情败露,太后震怒,将其囚禁了起来,窦宪为了赎罪,便主动请缨承担了进击匈奴的任务。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窦宪画像

窦宪在其出战匈奴之前的表现是十分糟糕的,只是依靠着妹妹的原因才能够掌握大权。而且在掌握权力之后,其也没有任何亮眼的政绩,反而仗势欺人,破坏朝政,甚至杀死了皇室宗亲。从他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大胆放肆,不守规矩的一面,而且也可以看出窦宪有着很强的权力欲,这些特征在京城中都会给他带来麻烦,不过到了战场上却可能帮助其成为优秀的领袖,这些也是帮助其战胜匈奴大军的原因。

立碑燕然山,远驱北匈奴

在汉和帝在位时期,南北匈奴之间战事不断,已经归顺东汉政府的南匈奴向东汉政府请求支援。于是主动请缨的窦宪被授予了车骑将军的官职,成为北伐军的总指挥,而大将耿秉为副指挥来协助其作战。

此次出征前,东汉政府调动了大量的兵力,这说明东汉有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希望彻底解决北匈奴的威胁。这里面既包括边境军镇中的守军,也有南匈奴的骑兵和主动加入的义军。当时东汉军队多路并进,在涿邪山下汇合,与北匈奴开始对峙。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东汉军队进攻北匈奴

后来在窦宪的指挥下,东汉联军与北单于带领的大军在稽落山下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斗过程中东汉军队表现得英勇顽强,北单于被杀得落荒而逃,留下了无数辎重马匹。窦宪接着命令东汉军队发起追击,俘获了大量匈奴贵族,大批的匈奴士兵也选择了投降。此役过后,北匈奴有八十余个部落表示归顺东汉,降卒有二十余万人,这让北匈奴势力大减,东汉在汉匈战争中再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事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

"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

之后窦宪,耿秉二人去到了位于匈奴腹地的燕然山,命令班固在其山脚下的大石上刻文铭记此次大胜,这标志着北匈奴的彻底失势,也提振了东汉部队的士气。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东汉文学家班固

在此后不久,北匈奴再次对南匈奴发动了进攻,但是此时的他们已经不是南匈奴的对手了,被杀得大败而回。窦宪看到这是一个彻底消灭北匈奴的好时机,于是派遣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人率军追击北匈奴的残部,在金微山取得大胜。北单于在落败之后率领族人远遁,从此不复回到中国周边。可以说窦宪的几次大胜彻底帮助中国政府解决了匈奴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哪怕仅仅依靠这一点,窦宪也绝对足够跻身中国历史名将的行列。

然而立下如此大功的窦宪,在中国历史上却没有显赫的声名。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窦宪战胜匈奴的战斗中担任的是总指挥,并没有参与到激烈的厮杀之中。而且其之前也并不是武将出身,其总指挥的位置是依靠其外戚的身份获得的。因此总会给人一种他是依靠麾下将领的出色表现才取得如此战果的假象。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窦宪北击匈奴路线图

不过其实窦宪作为总指挥,肩负着统筹各路军马的职责,从东汉军队的出色表现来看,其指挥体系应该是十分高效的,由此可见窦宪的能力还是十分出色的。而窦宪不被史学家认同的原因应该是其之后的不臣行为。

居功自傲起不臣之心,一代名将的悲惨结局

在击败了北突厥之后,窦宪成为了大功臣,因此也掌握了朝中大权。而当时跟随他出征匈奴的耿夔、任尚等人也成为了他的心腹,加上其在京城时就有不少朋党,这让窦宪的党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遍布朝堂之上,权势一时无二。其时朝中大臣一旦有人敢忤逆窦宪,之后不久就会在家"自杀",这让大臣们都十分恐惧,不敢与窦宪作对,其势力也因此更加膨胀。

在窦宪掌握了大权的同时,其手下的爪牙们也都狐假虎威,开始在京城内鱼肉百姓,他们不但抢夺百姓的财物,甚至还会强抢民女,给京城的百姓们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城中商户甚至因此不敢开门。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汉和帝刘肇

这样的情况让京城的百姓们苦不堪言,而且当时京城中的许多重要官职也都被窦氏家族的人所掌握,这让和帝开始警觉,打算对窦氏进行制裁。此事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

"宪既负重劳,陵肆滋甚。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窦宪回到京城便被抓捕

不过由于当时窦宪不在京城,而是领兵于外,和帝担心此时发难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后果。便耐心等待到其回京之后,才命令京城禁军抓捕了窦宪及其党羽,邓叠,郭举等人,其党羽被直接诛杀。但因为窦氏毕竟是太后的亲人,和帝便命令让受牵连的窦氏族人先回到其封地,然后将他们赐死。曾经权倾朝野的窦氏一族就这样一朝覆灭,而立下大功的窦宪也终究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笔者认为其实我们从窦宪在远征匈奴之前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其自私的一面,其在得势之后的表现与之前的他其实也没有明显的区别。鉴于其与其党羽的专权确实给东汉的政治造成了不小的破坏,其最后被处死也是罪有应得。但是在谋逆一事上,他的党羽其实才是谋划者,而窦宪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所以我们可以形容其为干政的权臣,但是给他扣上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从而否定他的贡献,就有一些矫枉过正了。

纨绔子弟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浅谈东汉名臣窦宪的政治得失

窦宪自尽



结语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头疼的问题,因此无论谁能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取得辉煌的战绩,都会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在东汉时期击溃北匈奴,彻底帮助汉朝政府解决了边患的窦宪,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这与其在朝为官时的糟糕表现有关。

窦宪在年轻的时候就依靠着自己身为皇后的妹妹在京城中作威作福,让京城中的百姓们对其恨之入骨,后来他更是擅杀朝臣宗亲,被太后所记恨。这才让他下定决心前往边境接手与匈奴的战斗。由于窦宪去往前线的行动并非出自其本心,更像是妥协的选择,因此人们才会将其取得的战绩都归功于其副将甚至盟军的头上,这是导致其地位下降的第一个原因。除此之外,在立下大功之后,窦宪及其党羽把持朝政,甚至威胁到了汉和帝的地位,这让他最终流落到被逼自尽的地步。

虽然窦宪似乎没有参与到谋逆的事件中,但其党羽毕竟是依靠其权力才有了谋反的条件,所以窦宪有这样的下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在讲究忠义的中国古代,窦宪犯下如此大罪,势必影响其历史评价,这可能才是他地位远远不如卫青,霍去病的根本原因吧。


参考文献

1《后汉书》

2《资治通鉴》

3《纲鉴易知录》

文章内容来自钧儒说史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