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邓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关于它你了解多少?

历史今朝


题主重点强调了“历史名城”,葭明通就说说历史上的邓州吧!

如果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讲,河南就没有简单的城市。

邓州!就很不简单。

一开始,邓州是作为一个国家——邓国登上历史舞台的。

邓国——公元前1264年,商朝第二十二任君主武丁,封自己的叔叔为邓候,邓候在今邓州市这块土地上建立了邓国,代代相传,一直传了600多年,历经西周,春秋,到了战国时代,天下诸侯各相兼并,公元前678年,楚国君楚文王发兵消灭了邓国。

当时的邓国不算小国家,邓国的国君在公、侯、伯、子、爵五等爵位中,位列第二等的侯爵,国土面积怎么也有几百里,比现在的邓州市大太多了,因为大,所以他才活了600多年,终于被超级大国楚国所灭。

邓国国家虽然灭亡了,国君的后代并没有被屠杀,那个时代,还没有后来的失败者动不动被族灭的传统。

并且被灭的邓国国君邓祁候还是楚文王熊赀的亲舅舅,外甥杀舅舅下不去手的。

邓国国君的后代们也就“指国为姓”,全部姓邓了。

对,现在姓邓的人都是邓国国君的后代,厉害吧!

邓国是一块丰饶的好地方,年年“禾实封登,”楚文王看着源源不绝运到宫中的粮食也就给邓州起了一个名字——“穰邑”!

凡是古书中说到“穰邑”的时候,就是在说“邓州”。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邓州被一分为三穰县、山都县和邓县,划给了南阳郡,穰县就是现在的邓州城,一直到朱元璋时代,穰县这个名称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洪武之前的历史书中战争史中凡是提到“穰县”也即是在说邓州。

上张地图好了:

从地图上也看的出来,邓州是万山丛傍边的平原,又临着交通要道汉江,战略位置重要。

南北朝时,北魏曾经把穰县(邓州)作为荆州治所,一度邓州下辖8郡41县达40年之久,这是邓州历史上所管地区最大的时期。

隋唐的节度使从来是要驻扎在重点地区的,穰县(邓州)先是宣化军后是武胜军的节度使办公之所,武胜军节度使在邓州驻扎了300多年。

宋金对峙之际,邓州作为前线,曾经作为“贸易特区”(榷场)大放异彩,繁荣一时。

到了元明清,邓州成了内地,仗是不经常打了,但,因为一千多年的积淀,邓州依然是繁华之地。

然而,终究是不如以前了。

因为京杭大运河抢走了很多汉江的运输量。

因为政治中心也由西安搬去了北京,邓州——商洛——西安这条线也就没落了。


葭明通半瓶历史



“解放南阳十三县,没有邓县恁捣蛋!”,邓州古城固若金汤,这是当年解放邓县时流传的一句话,毛爷爷在写的一篇新华社通讯中也提到邓县……


六十年代邓县上交粮食一亿,高居全国第一。历史上的邓窑也曾经名噪一时。


邓窑原在邓州市杏山管理区柏扒与张岗村之间就有的“邓瓷”旧窑遗址,现据张岗村西南不远还有个村名就叫“南窑上”。在张岗村的西北方向发现有大储量的石灰石及釉土。后因杏山及周边山林木柴用尽才移窑到今内乡县岞曲乡白杨村大窑店,仍然以“邓窑”为名。现张岗村附近有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龙窑窑址,在历史上与汝窑齐名。”,直到现在,还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碎瓷片。


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南召猿人”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始了原始的土地利用。


元朝有一个总兵头子叫刺什么喇的混账玩意,曾经率军大军血洗邓州,致使洪荒四野无人居守,邓州近20年无人烟。原邓州管辖的九重镇,现在仍然居住着数千人的蒙古族村民。




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是远近 闻名的“台湾村”,全村两三千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祖国大陆绝无仅有。陈、周、蔡、黄、林姓居多,在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高山族的风俗习惯一直没有改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村”。


邓州赵集镇还有一个黑白洼村,是中国围棋的起源地。村里一半人姓黑,一半人姓白。黑白洼村位于南阳盆地西南,湍河以北,地势平坦低洼,黑土质地肥沃。周围的村庄都是黄土,唯独黑白村是黑土。黑白两姓同居一村全国独有。CCTV纪录片好像叫围棋什么四部曲的,有一集讲的就是黑白洼村。台湾出了一位女围棋冠军,名字忘记叫啥了,祖籍就是在黑白洼村。


“邓州有个塔,离天一丈八”,可惜我这个原邓州人没去看过,实在惭愧。邓州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中心城市,南阳人民欢迎大家来游。


南水北调渠首,野生动植物博物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化石恐龙蛋出土处,恐龙遗迹园,中国唯一一座保护完好的县衙,“北故宫南县衙”——内乡县衙,我现在的新搬的家就在县衙街。淅川范蠡,南阳张衡,张仲景故乡就是邓州……武侯祠卧龙岗就更不用提了……


磨洗心镜


作为湖北省的邻居,河南省的防疫情况非常受关注,尤其是与湖北省接壤的一些城市,比如邓州。邓州在哪呢?打开河南省地图,西南部有个历史名城南阳市,邓州就在南阳市主城区的西南方向。

说到邓州,有些人可能不是很熟悉。没关系,咱们来背一篇大名鼎鼎的文章,这就是《岳阳楼记》。其开篇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本就有名的湖南省岳阳市因为这篇雄文而世人皆知,但这和邓州有关系吗?当然有了,这篇文章就是范仲淹在当邓州知州时写的。

邓州位于南阳盆地的西部,地势非常平坦,似乎易攻难守。但邓州以西不远就是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界的山区,西南不远是武当山,往北不远是伏牛山,东南稍远位置有桐柏山,正南方向有历史上的军事重镇襄阳,往北是另一座军事重镇南阳。

有人读过《山海经-海外北经》,讲的是夸父追日的故事。说夸父追日口喝了,但因为补水不足死了。夸父用的那根杖化成了一片山林,称为邓林(桃林),就在邓州境内。这当然是传说,但邓州境内多产树木。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就说过:“楚国以西多山谷大河,邓林处之,可扼郢(楚国国都,今湖北荆州)之颈,当商洛之门户。可倚山高为险,水深为池。”邓州以西确实是广大的山区,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就出自陕西南部的山区,进入湖北后穿群山而出直至平原地带的襄阳。

我国的地形大致可分为山地地带和平原地带,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往西南延伸,包括燕山山脉、太行山脉、伏牛山、大巴山、巫山、苗岭为界,西北高而东南低。邓州大体上就位于这条分界线的结合处,邓州以西(北)是山区,邓州以东(南)是平原。中原军队如果进攻这条线以西的关中,往往会走南阳再出武关进入关中,比如秦末的沛公刘邦。

武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长安的南线门户。历代兵家欲图关中往往先图武关,而欲图武关必先拿下邓州。中原军队如果要图汉江中游的重镇襄阳,同样需要先得邓州。襄阳是荆湖地区的门户,一旦南方王朝丢掉襄阳,则荆湖、巴蜀皆不能保。所以古人说:“中原、荆湖若有事,则襄阳、邓州为之咽喉,未有扼其喉而能存者。”

到了唐朝,襄阳和邓州同为朝廷威慑两淮、荆湖地区的重镇,同时也是长安与这些地区联系的要道。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但又亲手毁掉了这一切。公元755年,李隆基的干儿子安禄山反于范阳(今北京),“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叛军头子史思明派重兵攻邓州,目的就是取邓州、襄阳,然后打通进入荆湖、江南、巴蜀的战略通道。

唐朝南阳节度使鲁炅在邓州死守拒敌,打了一年,叛军始终没有拿下邓州。由于吃光粮食,鲁炅被迫放弃邓州撤到襄阳,但在襄阳依然没有让叛军南下。史称“赖炅扼其要冲,南夏始得保全。”我们都知道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城,打破了叛军进入江南的企图。从战略角度看,鲁炅守邓州和张巡守睢阳的意义同样巨大的,不然纵敌进入长江流域,大唐朝就真的要完了。

之后的历代兵家都知道欲得襄阳先得邓州。比如黄巢为了控制荆湖地区,派大将朱温(五代梁开国皇帝)攻陷了邓州。不久后,朱温就被唐军打出了邓州,但朱温就是从此事中看出了邓州的战略价值。他控制中原后,就加强了对邓州的控制。无他,襄阳是后梁的南线重镇,绝不能有失。重兵置于邓州,就能与襄阳互为犄角之势,同进则可以图取湖南,同退可以屏捍中原。南宋大英雄虞允文也说过:“邓州实为襄阳门户,秦川楚咽喉。”

现在的邓州夹在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两大历史名城之间,有铁路连接二市,西距离著名的丹江口水不远,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地图帝


邓州,原名邓县,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邓国,邓国的“国都”在襄阳市樊城区邓城大道南侧,距今已有三千年,都城“邓城”遗址目前基本保存完好,四周夯土城墙形状还在,护城河仍然健在,部分河段还有水,被村民开发成池塘种藕养鱼。

九十年代襄阳城市扩容过程中,在邓城周边发掘出大量的“邓国”贵族墓地,数量惊人!历史上的“邓国”曾经是汉江流域重要的诸侯国,地位甚至超越楚国之上,周边有楚国、谷国、曾国等中小诸侯国,除了邓国,楚国同样起源于襄阳,原楚国被周王分封在襄阳的南漳、保康的荆山一带,后来不断发展壮大实力越来越强,开始兼并周边的诸侯国,邓国首当其冲被楚国吞并灭亡,邓城遗址周边一直流传着邓国王室溃散时携带“金豆子散落一地”的传说,说明邓国当时还是很富足的,邓国被楚国灭亡后,国都邓城仍然比较繁荣,一直延续到汉代初期,随着出现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全国相互的往来交流变得频繁,城市重心向河流附近偏移,邓城的功能性被取代!

邓城是中国存世极少的诸侯国都城,城池格局保存基本完整,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价值!

因为是襄阳人,邓城我去过多次,数次徒步行走在夯土城墙上,捡拾过很多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和瓷器碎片,甚至偷过村民砌在猪圈上的古砖,邓城遗址,是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财富!

襄阳邓城遗址,理应是天下邓姓人和邓州人共同的精神图腾,这里是你们的起源,行走过你们的祖先,你们的祖先在襄阳这个地方,曾经很辉煌,也留下过灿烂的文化!每一个邓姓人和邓州人都应该来襄阳“邓城遗址”看看,你们的根在这里,这里也埋葬着你们的数千年前的祖先,你们也是周代皇室后裔!


塞下秋


河南邓州-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一个拥有着众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邓州简介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河南省辖县级市,豫西南门户城市,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地处豫西南、湖北交界部,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邓州花洲书院,它还是全球华 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曾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著名景点有花洲书院、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等。

邓州历史

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花洲书院便有人类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就把邓州当做后备粮仓。自北魏至金朝,统治者曾六度考虑将国度迁至邓州,但最后却在蔡州遭到宋、元联军的包围而未能成行,最后帝亡国灭。后来历经诸朝,在1988年11月17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由南阳市代管。2004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

旅游景点

邓州旅游独具特色。邓州市建置较早,属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考古发掘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之多,有文字记载邓州历代为国、郡、府、州、郡、县、市治所所在地,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很丰富。邓州市文物古迹甚多,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有太子岗、八里岗、黑龙庙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穰、涅阳、冠军、安众、乐城、临湍等古城遗址;秦汉墓群,南北朝彩色画像砖;福胜寺塔、花洲书院、邓国侯吾离陵等名胜古迹;汉华表、金元碑等珍贵文物。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任邓州知州,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1985年5月,在福胜寺塔下地宫中发现的金棺、银椁、舍利子等稀世珍宝,更是辉映邓州。1.杏山地质公园,属北方典型稀有的喀斯特地貌,有岩溶洼地、溶洞、溶沟、石芽、泉水、水体和地原古生物、倒转褶皱地质构造遗迹等景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良好的自然属性,并融合了山寨园林、名胜古迹(楚长城遗址)、地质工程遗址(隧道)等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在朱连山南北两侧各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岩熔洼地,在洼地南部边缘有多个岩溶漏斗(落水洞),漏斗向下数米,为互相连通的喀斯特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等钙质沉积物奇观。在朱连山东面的清泉沟,西面的格提寺均见涌水泉出露。



2.花洲书院,花洲书院位于邓州古城东南隅,是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学府。书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谪知邓州后,为造就人才而创建。庆历六年(1046年),范公应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中外传颂的《岳阳楼记》。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遂成为天下之千古绝唱,花洲书院也随之名畅海内外。

3.台湾村 即邓州市张村镇上营村,全村2300多人,约60%为台湾高山族后裔,已经在此居住了300多年。邓州“台湾村”聚居台湾同胞数量之多、历史之久,在祖国大陆绝无仅有。

美食特产

1.邓州窝子面原为热干面,传入邓州后经过改良更上一层楼,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别,在武汉最老的热干面馆因为没人去吃而倒闭,邓州的窝子面馆却是日益红火。

2.邓州美食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已知,邓州经营糊辣汤的,小户近千家,大户也有数十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任记糊辣汤”和“韩家糊辣汤”了。这两家均为百年老店,在色香味的调制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受市民欢迎。



购物

在邓州市,有一条著名的购物街道,一条长长的街道看不到尽头,街道两旁各种店铺,置身其中,一种眼花缭乱之感便油然而生。具体我就不一一阐述了。



著名人物

邓州市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古代有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名传千秋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时的政治家宗懔,唐代名将张巡,南宋名将王坚,明代贤相李贤、名臣李永茂,清代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清雍正帝师彭师抟,台湾知府高叔祥等。 唐宋时期的韩愈、寇准、范仲淹都曾先后在邓州任职。最后,欢迎大家来邓州做客,感受千年年历史文化。


历史今朝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部位。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邓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胜地,那么邓州到底有多久远的历史呢?这就要从距今四千余年前谈起了。

邓州市政区图

邓州是世界上邓姓的发源地。远古时期这里就有一个以登命名的部落,后来又被称为邓林,传说夸父追日弃其杖所化的树林就是指这里。

夏朝初年,大禹把邓州作为第一个都城。而到禹的曾孙仲康时,则把这里作为封地赐给他的一个儿子,这个诸侯国因地得名,历史上被称作邓国。

《路史•国名纪四》曰:“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南阳也。”

此说邓人之国,可追溯到夏代仲康时期。后来南阳以邓林为都。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南有林扒镇,古称“邓林镇”,当时是邓国都城所在。

《元丰九域志》有记载:“邓州,‘南阳县,古申伯国’,荆州记云:丹川,尧子之所封。”

《嘉靖邓州志》也有记载:“邓为禹贡荆州之城,夏仲康始封其子于邓。” 夏朝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由此说明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就有了邓国。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取代了夏,邓成了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传至第二十三个商王武丁时,又改封汤的裔孙于邓(见《乾隆邓州志》)。

周朝初期,邓国归属于周。《嘉靖邓州志》载: “周文王化及江汉汝坟,邓在周南境内。”

邓国位于北方华夏与南方荆蛮之间,是中原南进、荆楚北图的孔道。因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虽然邓国地盘不大,但是政治地位却很高,被封为侯国。属于按公、侯、伯、子、男分封的诸侯国中的二等国爵。

周王将邓国与申、吕等国一样,视为周之“南土”。西周初的青铜器盂爵上有铭文曰:“唯王初于成周,王令盂宇邓伯,宾贝,用作父宝尊彝。”记载了周初周王曾派盂为使者,前往安抚邓国君,并赐予货币,让其鋳做青铜器。这是当时对诸侯国的特别奖赏,可见周王对邓伯还是很重视的。

这是先秦时期关于邓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邓州最早的渊源了。了解这些,可以让我们对邓州悠久的历史有一个初步的把握。邓州历史上更有很多的名人和轶事。且听以后讲解。

更多关于邓州的文史类知识,敬请关注 @熊二History


历史宝藏


邓州在历史上曾是上郡据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于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居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丹江口水库库区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校油泵之乡、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2011年进行省直管试点,2014年正式成为省直管市。2015年12月30日邓州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2016年,邓州市被河南省规划建设为南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3]


看不见的城1


我的家乡。邓氏姓氏起源地。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处。习氏祠堂。杏山楚长城遗址,石头村。中国最大红旗建筑邓州编外雷锋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创作处花洲书院。四A湍河湿地在建等等。杏山机场“在建”郑万高铁“在建”焦柳铁路贯穿,国道省道高速必达。小磨油,黄酒不可缺。窝子面,胡辣汤必尝。上述所述繁星点点。最美不过屋后广阔麦田,深吸一口。家的味道!一位家乡游子留


亭楼雨榭


白云苍驹,岁月悠悠,仲康封曼,邓国始有。四千史载,华夏竞秀,邓师铸剑,春秋风流。中兴之君,吾离访鲁,盟誓订约,和平共守。秦汉隋唐,多有重当,北宋一朝,曾创辉煌。福胜寺塔,云端之上,花洲书院,屡出栋梁。岳阳楼记,春风堂上,忧乐精神,范公所创。元明清民,依旧盛扬,名相李贤,辅佐五皇。堰子川畔,美丽村庄,邓州习营,伟人祖上。无畏精神,改革开放,南国巨变,盛越香港。穰原邓州,底蕴深厚,今逢盛世,前程锦绣!


唯我独尊53723407


邓州,很简单,是一个青春的城市,在中国城市排名上,可能是4.5线城市,不像大城市那么妖娆。邓州有自己的美,人文历史深厚,像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还有夏王朝旧址。花洲书院,楚长城。邓州地广水美,境内有很多条河流。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本。水也象征着善良包容。水滋养着这座城市孕育着邓州人赋予了邓州人的善良,诚实,勇敢和智谋……最为特殊是邓州人的善良朴素孕育着这座城市,她的代表可以说很多很多。像南水北调陶岔那边,为了给北京用上丹江水他们拱手让出了祖祖辈辈在这里生存的家园。像武文斌小战士为救汶川地震受灾的同胞们他献出了自己生命。邓州是中国雷锋编外团赋予爱的城市。邓州人,那颗善良至诚火热的心。视中华儿女为亲人的邓州人中国爱你,邓州人爱你,让雷锋精神在你我之间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