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门一定要用减光镜吗?

摄影不是师


不一定,看具体环境光线强弱及拍摄思路。

光线强

当拍摄环境光线比较强,例如白天,有两种慢门拍摄方法。一种是使用物理滤镜,也就是题主提到的减光镜,减少单位时间内光线摄入量,使得达到正常曝光值时所需的快门时间较长,也就是慢门。另外一种是通过后期模拟慢门,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减光镜,固定相机不动,前期拍摄多张,后期通过堆栈模拟出慢门的效果。

光线弱

光线弱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使用减光镜就可以拍摄慢门了。这种情况要看光线强弱情况,光线较暗的时候,还需要使用相机的B门模式,控制超长时间曝光才可以得到曝光正确的照片。


我是JV视界,专注于摄影


JV视界


昨天拍的,用索尼A7M3,因为是白天,手边又没有ND镜,遇到了这一处流水,突然想拍那种丝绸般的流水效果。于是就把光圈调小,到了18左右,ios降到50,快门速度0.5s左右,连拍4张,然后回来用PS堆栈,选择平均值模式。调出来还是有点那个意思的,就是天空细节没有,本身天气也一般。

所以呀,白天光照比较充足情况下,用堆栈的方法也能实现这种慢门长曝的效果。堆栈是许多风光摄影大片常用的一个技巧,也是相对门槛比较低的,没钱烧不起器材或者配件的人,用堆栈也能实现一些效果比较好,细节到位的作品。

堆栈的方法其实挺简单,前期就是尽量用固定机位,多拍几张RAW格式原片,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移动,只是移动太大,后期矫正对齐太费时间,也烧电脑配置。拍好原片之后,打开PS,菜单栏点击文件——脚本——将文件导入堆栈——对齐,然后将图层合成转换成智能对象,再点击菜单栏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

ps CC中可选的堆栈模式有很多个,大部分不常用,常用的就是以下:

一、平均值:等同于单张ND长曝光的效果,如拍摄10张1秒的照片合成后等同于单张长曝10秒的照片。适合表现瀑布、光轨等题材。合成较为平滑无痕迹,可以达到无损降噪,提升画质(这次教程重点);

二、中间值:能从画面中移除多余的内容,有效减少杂色和噪点,但有合成的痕迹。适合满足“场景去人”的目的;

三、最大值:能够找出和强化画面中最亮的点,有合成痕迹。有降噪效果,但效果不如“平均值”。适合拍摄星轨这样的题材;



橙柿的侣拍日记


拍慢门,什么时候要用减光镜?

一定是在光线较好,感光度已经降到了最低、光圈已经用到了最小,而快门速度还达不到所需要的慢门时,才用减光镜来压暗光线,让快门速度降下来。

而在实际应用中,还真不是一定要以上参数都到了极限才用减光镜:感光度(ISO)降到最低是没问题的,这样画质会更好一些,而光圈要是降到了最低,景深是大了,但画质就非常不行了,很少有人将光圈开到最小来用,光圈最大的时候还好,一只镜头如果开到最小,画质就非常差,特别是边缘区域,画质会更差。

减光镜,一般是在白天拍慢门时才会用到,比如把水拍出雾化效果,就需要用减光镜来压暗光线,让快门速度降下来,才有了水的雾化效果。

即使是光线不好,但快门速度达不到自己想到的速度时,也需要用减光镜来帮忙。

减光镜,一般不会只有一片,一般都会有两到三片,组合使用才会更好。

不过呢,白天拍慢门如果没有减光镜,也有堆栈来实现慢门效果的,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南方之南


如果光线非常充足,在缩小光圈,降低感光度后依然达不到快门要求的,就需要使用减光镜。


远离5819201


不一定非要用,下面两张照片都没有用




高山244753109


要想把瀑布拍的如丝绢一般,就要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要不要使用减光镜,要看现场的光线。要把瀑布拍的如丝绢一般,快门速度至少要比1/4秒更慢,如果光圈已经很小,曝光还过,就要考虑使用减光镜,另外因快门速度很低,请使用三脚架稳定相机。


mh闵鸿


这三幅慢门照片我都是通过堆栈法拍摄的,虽然有两张是黑夜,可要想实现自己的目的,照片中的亮部就会过曝,所以我选择了堆栈。





光影之间说故事


是的,因为数码机一般感光度最低在iso 100,曝光时间过长,拍出来就会过曝。加了减光镜,就能满足慢们长曝光。摄像中为了在正午拍摄也会用到减光镜来实现日光拍摄。


白日梦想家王猛


不一定,就要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要不要使用减光镜,要看现场的光线。要把瀑布拍的如丝绢一般,快门速度至少要比1/4秒更慢,如果光圈已经很小,曝光还过,就要考虑使用减光镜,另外因快门速度很低,请使用三脚架稳定相机。


钟小宇


曝光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1秒,8-15秒,30秒甚至上百秒的曝光时间都拥有其各自特色,曝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拍摄的内容和想呈现的效果。

对于拍摄的主体原本移动速度缓慢,而你想拍摄出“动感”出来,那么需要的曝光时间就越长,反之则越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