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蘇聯出兵百萬,4萬門火炮齊射40萬枚炮彈,為何還吃了大虧?

明天壞女人


1945年4月16日,蘇聯集中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大約250萬人,4萬多門火炮對德國進行最後的打擊。戰爭激烈時期僅僅兩個半小時蘇軍的火炮就往德軍陣地傾瀉了2000火車皮的彈藥,但是德軍知道自己曾經對蘇聯犯下的罪,蘇聯絕對不會像美英一樣寬大處理,所以德軍士兵拼死抵抗。德軍提前打開水閘把戰場環境變成一片沼澤,蘇軍的裝甲洪流深陷泥潭,成為防守德軍的活靶子。雖然最後蘇軍奪得了陣地,但是在優勢兵力火力的情況下,傷亡確實德軍的3倍。這不得不說是蘇軍損失慘重。





歸葬連山


估計題主說的是德國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將軍,組織守護“施勞弗高地”的戰役,其實這一戰對於處於“強弩之末”的德國納粹來說,已經沒有了太大的實際意義,根本扭轉不了德國投降和敗局已定的局勢。


組織這次戰役的蘇軍指揮官,是當時蘇聯頭號王牌朱可夫元帥
,他率領蘇軍200餘萬人、戰機7000多架、坦克6000輛、火炮4萬門、以及各種彈藥不計其數,投入到反攻德國的戰鬥中。德軍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將軍看到蘇聯大軍壓境,著實感到大勢已去,於是命令德軍炸掉上游水庫堤壩,利用大水將蘇聯大軍阻隔在施勞弗高地對岸。

同時
,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將軍還命令德軍,在施勞弗高地組織三道防禦工事,增加戰略緩衝防禦縱深。令當時摸不準敵情的蘇聯炮兵,用4萬門火炮對德軍第一道陣地,實施了半個小時達45萬枚炮彈密如雨點般的狂轟亂炸。


而蘇聯這麼密集的轟炸所帶來的實際效果並不太理想,原因只是因為德軍把第一道防線上的士兵,早就撤離到了二線陣地,等蘇軍戰鬥人員上來的時候,德軍來了一次僥倖的偷襲成功。這估計算是此次戰役中,德軍戰術上的唯一一個“亮點”吧,不然德軍揹負的名聲可能就是“大敗而歸”啦!
不管當時戰役勝負結局如何,終究改變不了德國納粹以失敗的結局而告終,此次戰役隨後不久,德國就宣佈投降。蘇軍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壓倒性的氣勢,已經讓德軍從心底感受到了那種“不寒而慄”的恐懼。


用戶5446401805


這應該是蘇軍進攻柏林之前的澤洛戰役。這次戰役蘇軍共投入250萬兵力,6000多輛坦克,7500架飛機,近4萬門火炮,歷時4天,以蘇軍獲勝告終。但人員、裝備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在德國全面潰敗的最後關頭,付出了3倍於德國的傷亡。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海因裡希準確預判了蘇軍的進攻發起時間,提前把主要兵力主動撤回到第二道防禦陣地,致使蘇軍第一輪火力準備,雖然發射了百萬發炮彈,卻收效甚微。

二是作戰區域溝渠縱橫,高地坡面陡峭,防坦克壕、雷場、鹿砦等各類障礙眾多,不便於坦克行動。蘇軍不僅沒能發揮數量上的優勢,互相影響,行動緩慢,成了德軍的活靶子,遭到反坦克火力的猛力攻擊,損失慘重。

三是朱可夫元帥立功心切,急於攻進柏林,一味正面強攻。而德軍困獸猶鬥,依託既設陣地和有利地形,頑強抗擊。





難忘8341


在這沒密集的火力下,德軍防禦體系迅速被摧毀,主戰力量幾乎被消滅,30分鐘的時間裡,總共發射45萬發炮彈,整個戰場之上,就像世界末日一樣,炮彈蠕蟲女滴一般密集,德軍根本無處藏身。


軍情播報


此次戰役是二戰期間蘇德戰場上的奧得河戰役。蘇軍用四萬門火炮,四十五萬發炮彈對德軍裝甲部隊進行了狂轟濫炸。消滅德軍30多萬人。這次戰役使蘇軍嚐到了集中優勢炮火的甜頭,也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至於提問者說蘇軍在此次戰役中吃了虧,我就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