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01

环球人物曾对董卿做过一期采访,问她对阅读的看法。

董卿回答:“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个小时阅读,雷打不动的。”

很多人问我怎么能坚持的,其实无所谓坚持不坚持,这是一个习惯罢了。”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董卿的习惯,跟她的原生家庭其实有很大的关系。

父亲出身贫苦农村,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复旦大学,毕业后成为报社总编。

他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从小对董卿的教育就极其严苛。

刚认字的时候,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背诵。

再大一点,就列出书单,严格要求她每天的阅读量。

他认为女孩子不能放太多的心思在打扮上: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为了锻炼她的耐力,甚至让她寒冬酷暑都绕着操场晨跑一千米。

父亲对她严苛到极致的教育,让董卿觉得难以接受,数次在采访时落泪,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童年让她受尽了煎熬,但也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让她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董卿,对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气质里永远藏着优雅知性。

那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的成果,是厚积而薄发,而不是一蹴而就。

莫言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印度电影《起跑线》里,母亲米塔也说:“学习就是阶级。

有远见的父母,会逼着孩子坚持,为未来的生活增添一份底气。

哪怕当下会被孩子埋怨、不理解,但总有一天,孩子会反过来感谢父母的用心良苦。

02

之前,好友芊芊入职了一家新公司。

部门里的几个同事,在一家很有氛围的西餐厅给她开了个欢迎会。

餐厅里有一架诺大的白色钢琴,在柔和的灯光下格外显眼。

席间,喝了有几分醉意的一个女生,在众人的怂恿下,上去弹奏了一曲。

女生柔弱纤细的手指飞快地在黑白琴键中跳跃,优雅的钢琴声如行云流水般,令人陶醉。

芊芊对我说,当时的她,就坐在下面,看着弹钢琴的那个女生,又羡慕又后悔。

7岁那年,她也曾一时心血来潮,缠着父母给她报钢琴课。

然而,学了不到两个月,就嫌每天练琴又枯燥又辛苦,哭闹着不去上课。

父母也从来不逼她,于是,她的成长,只留下了满屋子的“无用之物”:

一架钢琴,一把吉他,两幅破旧的乒乓球拍;

一套跆拳道服,一双滑轮鞋,三盒没用过几次的水彩颜料......

她的所有兴趣,全都以虎头蛇尾告终。

到这个年纪,她仍一点特长都没有,唯一擅长的就是在手机游戏里打排位。

她只能羡慕地坐在台下,看台上的人大放异彩,为别人的表演鼓掌。

有时候,逼孩子一把,真的很重要。

蔡康永曾经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逼孩子一把,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看到更美的风景。

03

《向往的生活》有一期中,请来了女星Angelababy和小提琴家吕思清。

看着吕思清老师将小提琴拉得婉转动人,Angelababy羡慕不已。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演奏完后,她私下问同样会拉小提琴的刘宪华:

“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回答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了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Angelababy又问:“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Angelababy叹了口气,画外音说:“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Angelababy出生在上海,自小与外婆一起长大。

13岁那年,离开上海去香港读初中,和父母一起生活。

父母工作太忙,对她缺失严格的管教与陪伴。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有段时间,她甚至因为字“太丑”而上了微博的热搜,这与父母从小的放养也不无关系。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虽然Angelababy现在过着令无数人艳羡的人生,但我们不能否定的是:

还有绝大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的不管教,长大后过着身无技能、轻言放弃、浑浑噩噩的人生。

有这样一项研究表明:12岁以内的孩子,对任何事物的专注度不会超过40分钟。

只有让孩子坚持学习某样东西,并达到一定水平,觉得自己擅长这项技能,他们才会继续热爱。

在坚持的道路上,父母的引导、鼓励以及陪伴,可以说是相当重要。

04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集。

刘星怪妈妈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刘梅很委屈:

“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回道:“我不愿意学,您就不让我学啦?

那时候我还小,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

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得逼着我学呀!”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出众的孩子,背后都是有远见的父母。

黄磊女儿多多,在国际大赛中包揽了钢琴、小提琴5个一等奖。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而她妈妈孙莉,小时候就没少因为练琴的事和多多生气。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即使长大一点,多多也曾一到练琴时间就耍赖、偷懒。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要不是孙莉的狠心“逼迫”,多多也不会有今天如此耀眼的成就。

沙溢儿子安吉,被誉为“国民好儿子”,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小暖男。

然而,他也曾因为弹钢琴弹不好而崩溃大哭,却依旧抹着眼泪继续坚持。

46岁董卿公开日常作息,引网友围观:真正优秀的人,会逼自己一把

正如胡可所说:

我们不需要执着一定完美的结果,却要拥有坚持的品格。

很多事情要做好不单单依靠兴趣,更需要的是一份坚持执着的精神,还有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的勇气。

只有父母充足的引导和督促,才能让孩子承受住各种考验,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不过,要提醒的是,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同,太过极端的逼迫并不可取。

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沉溺于短期快感,不肯付出长期投入的时候,推他们一把。

让孩子体会到:努力过后的成就感,远比打游戏、刷短视频的即时享乐,来得有意思。

千万不要让小时候偷过的懒,变成长大后无法弥补的遗憾。

作者:小椰子,人气专栏作者,写自律,谈人性,椰子陪你一起读书。已出版《你的自律,给你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