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乱世也不影响我表达自己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一个形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巧舌如簧的张仪。在楚国因和氏璧受到屈辱之后,投奔秦国,做了秦国的客卿。

张仪:乱世也不影响我表达自己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纵横家,他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乱世中凭借着了灵活的舌头游走于诸国,以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代表着战国时期纵横家群体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看见战国纵横家这一个群体在乱世之中的艰辛,以及他们在宣扬自己思想时候的自信与张扬。争名逐利并不是目的,而是他们一生要做好的事情。在另一种程度上,正如战国这个时期一样,纵横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张仪:乱世也不影响我表达自己

张仪本来在楚国当官,但是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一帮贵族,最后逃出了魏国,投靠了蒸蒸日上的秦国。张仪也没什么本事,只有一个本事足以让人信服——巧舌如簧,只要他有舌头和脑子这两样东西就可以走遍天下。于是他一到秦国就直接把秦惠文王忽悠得不知东南西北了。当时,正处乱世,各个国家都在想尽办法留住人才,而张仪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秦惠文王的心。秦惠文王十分看重张仪,在张仪受苏秦之辱投奔秦国后,秦惠文王封张仪为客卿,与他商量攻打各国的计策。他的“连横”政策大破东方六国的“合纵”政策,使战国另外两大巨头——楚国和齐国互相大大出手,秦国从中渔利,坐等头把交椅。这使张仪深受秦惠文王的器重。

张仪:乱世也不影响我表达自己

后来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秦武王好武,最大的爱好就是带着几个武士一起比力气,几乎可以说是“怠慢朝政”,自然,对于像张仪这样的文人更是不屑一顾。后来张仪为保命辞去官职,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张仪:乱世也不影响我表达自己

张仪这一生做事的原则就是:舌头是我自己的,脑子想出的计策,舌头自然就跟着说出来了,才不会管什么场合,我想说就说喽。“舌头还在,便什么都在。”在当时那样的乱世,敢于表达自我的人少之又少,张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内心的潇洒和姿态是需要用嘴说出来的。

纵观张仪的一生,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人物走向了腰佩玄玉、睥睨天下的将相公卿,可想而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与坚持。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整个外交上连连胜利,还助力秦国开疆辟土,算是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如《孟子》论之曰:“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