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張謂一首梅花詩,前兩句平淡,後兩句驚喜

大自然有萬千植物,各有其色,各行其道,每個季節都有獨屬於該季的花色:春之桃李燦若煙霞,夏之荷花與薔薇清新典雅,秋之菊花與桂花吐露芬芳,冬天盛放的臘梅與雪花相映成趣。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古代文人心中,梅花佔據著獨特的地位。梅花不與桃李爭春,早早地凌寒而開,常常與冰雪共存,傲雪凌霜,它也是“花中四君子”以及“歲寒三友”之一。

唐代詩人張謂一首梅花詩,前兩句平淡,後兩句驚喜

由此,不少人就以為梅花總是開在冬天裡。事實上,除了臘梅,其餘梅花大都還是在春天才開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寫的便是梅花。而梅花,也被譽為是報春的使者,李清照有:“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古時賞梅的最佳時節在驚蟄前後,而驚蟄為早春之節氣。

因著梅花“傲雪凌霜”、不與群芳爭豔且有暗香等品質,其為不少詩人詞人所喜愛,從古到今,也有著不少詠梅佳句代代傳誦:盧梅坡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鄭板橋有“簷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閒”,王冕寫“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唐代詩人張謂一首梅花詩,前兩句平淡,後兩句驚喜

綠萼白梅

唐代詩人張謂也有一首詠梅之作留了下來,少有人讀過。在這首詩裡,他寫梅寫得巧妙而富有新意,給人極大的驚喜之感。

《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詩寫一株寒梅,遠遠望去,枝條如同覆上白玉條,是詩人眼中雪覆在梅樹枝條上的情景。這株梅樹,遠離村與路,獨自選擇在僻靜的小溪橋邊靜靜站立。前兩句看似平淡,只將冰雪中的梅樹凌寒而立的姿態勾勒了出來。

唐代詩人張謂一首梅花詩,前兩句平淡,後兩句驚喜

後兩句卻忽而一轉,詩人視角由遠拉近,此時才發現,原來,枝條上滿滿的“白雪”其實是因為臨水而早早綻放的梅花,只是被詩人誤以為是枝上的白雪經歷一個冬天還未曾融化。

詩人對這一株寒梅,從遠寫到近,詩人與讀者的心理也同時經歷了從是雪,到疑是雪再到原來是梅花的幾度轉折,給人冰天雪地裡一夜春來之驚喜感,也突出了梅花綻放之“早”,韻味無窮。

後來王安石有一名句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遠遠地就知道那是梅不是雪,是因為有暗香傳來,當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代詩人張謂一首梅花詩,前兩句平淡,後兩句驚喜

臘梅

張謂詩中的這株寒梅,獨自站立在僻靜的溪橋邊,經嚴冬而仍在,在萬物都還冰封的時候早早探出花苞,帶來人間第一縷春的消息,即使無人知,無人問,無人瞧。

它不待人來,凌寒而開,活在自己的詩意之中。

這也是梅花歷千年風霜而從未在人們心間凋零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