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一改我们的饮食习惯吧

去年12月起,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夺走了许多人无辜的生命。

那么导致疫情迅速扩张的原因是什么?这让我联想到中国人的就餐习惯。我们吃饭的习惯,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沿用了上千年的就餐习惯,但在文明社会的今天,这种就餐方式,我们确实应当好好分折下利弊。

1. 圆桌上的中餐。我们的餐桌多以圆形为主,一大家人围桌而坐,充满欢快的气氛。围桌共餐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就餐习惯,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饭,共食一盘菜,共饮一壶酒,是每个中国人心里对团团圆圆的期盼。

2、不采用分盘制的中餐。我们在一个桌上,每个人距离很近,有时人挨着人坐,共用一盘又一盘的菜肴,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食客就近各取所需,有利于交谈交流。

3、“让菜”的中餐习惯。反映的是一种热情好客,敬老爱幼的民族特征。比如遇到大菜,要请最长者先动筷,鱼头要对众人尊敬的主位 。

还有,我们国家大多数的酒店餐馆,都是不采用分盘制,这种不分餐的形式,家人团聚,朋友相聚,一起在酒店餐馆就餐时, 会共同点一大桌子菜,然后每个人都品尝不同的菜肴。这在一些会议、年会、聚会、婚宴等,体现的格外明显,我们都经历过这些场面。虽然这样吃饭气氛更显热闹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式的就餐是很不卫生的,无形之中增加了疾病传播的可能。

我们饮食不分餐的最大坏处是,病从口入,传播疾病,影响健康。

首先不分餐容易传播传染病。这次的新冠肺炎引发了多起家庭聚集性传播,这跟新冠病毒传播性极强有关系,还有与不分餐有关系。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首先就是呼吸道飞沫传播,不良的饮食方式增大了传播的风险。还有一些常见传染病,如幽门螺杆菌,其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且具有聚集性的特点,家人就餐或众人聚餐,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就有感染的风险。再如甲肝和戊肝的传播,如果和病人共用杯子、碗筷等,病毒也有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染给健康人。很多传染病,都是因为不分餐,共用碗筷吃饭,不用公用筷勺,受到病毒交叉感染的。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一幕,在餐桌上,一群人一边聊天一边吃饭,大家的筷子在共用的菜盘里夹菜,送到嘴里,带着唾液的筷子又回到菜盆里夹菜,周尔复始,反复多次,并且边吃边说,唾沫难免横飞。

其次是环境的污染。大众聚餐吃桌餐的,没有白酒就上红酒啤酒,宾客们大都比着喝,看谁厉害,喝多了会吆三喝四的,不醉不归。有时候酒菜洒的到处都是。还有卫生清理的困难,桌餐结束的时候基本上是杯盘狼藉,满地纸皮,十分凌乱,增加清除难度。

第三是不雅观的饮食习惯。中国国门打开多年了,许多国人通过各种形式出国,见识了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饮食习惯。相比西餐,中餐饮食习惯确有些不雅观不卫生。比如有些人不习惯跟其他人夹一个盘子里的菜,因为会觉得不卫生 。中国人还有劝加饭菜的习惯,有的主人用自己的筷子给客人夹菜,弄的很尴尬。

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预防法第十三条 ,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我们一定要自觉推行健康文明的餐饮方式,防止病从口入。

分餐制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我们去过国外,一天三餐都是自助形式,在外边吃饭是这样,在家里也是如此,大家坐到一个桌上,每人一个盘子,所需主副食都放在自己的盘子里,不够再添加,既干净卫生又节俭文雅。比起中餐的用餐形式,西餐的“分餐制”似乎少了一些热闹,但多了一些文雅和健康。大家各自点菜,各持一份,却是一种更科学的进食方式。使用分餐制可以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由于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在国内实行分餐制的难度比较大。根深蒂固的用餐方式短时间内很难被改变,并且中华美食菜系复杂,品种丰富,有些菜也很难分餐。也许我们不能瞬间变成西餐那样的分餐制,但至少用餐时用公筷、公勺给自己分菜,并经常对碗筷进行消毒,这些都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可喜的是,我们国家许多年轻人,开始沿用文明的餐饮习惯了。以婚礼为例,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简朴文明的方式,吃饭以自助为主。我参加过一些年轻人婚礼,只有红酒啤酒饮料,吃饭一律自助。

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两次重大的传染力极强的疾病,肆虐中华大地,危及人民宝贵的生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深刻的教训,我们的饮食方式是时候需要改变了。分餐制可以克服不讲卫生,传播传染病的陋习。分餐并不会让我们疏离,只会让我们更加健康安全文明。

Wp老马2020、2、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