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開,清風徐來

1

小時候我們常被教導要“胸懷大志”,但是願望過於高遠,大腦就會陷入對未來的焦慮中,只盯著未來想要達到的目標,無法專注於眼前,經常感到迷茫。

“假如人能活100年,其中睡眠佔用30年,吃飯佔用10年,穿衣梳洗打扮佔7年,走路旅遊堵車佔7年,打電話佔1年半,打電話沒人接佔1年零10個月……擤鼻涕10天,剪指甲15天,意淫8天,最後剩餘時間為10年。10年你能幹什麼呢?”

每當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我都忍不住焦慮,我怕來不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怕來不及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怕來不及擁有我渴望得到的。

我開始問自己,如果我在一年內沒有還清欠債,我的生活會變得一團糟嗎?如果我這一輩子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的人生會不幸嗎?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我知道我每一天都在努力一步步朝著夢想前進,每一天都在認真生活,每一天都過的充實和快樂,這樣一想,我就不再焦慮了。

起初,我們總是會害怕,害怕不能得到自己渴望的物質生活,害怕遇不到那個好好愛自己的人,害怕失去青春也換不回事業上的進步,害怕自己會做下一個個讓自己悔恨的決定,也害怕丟失了自己內心的本質與單純,時常會悔恨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情。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


可是這一路我們就這樣,踩著自己的害怕和悔恨走來,漸漸地,我們在害怕中一點點學習、成長、充實,日益強大,對當初做下的決定釋然,最終迎接另一種不懼怕未來的自己。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從害怕到不害怕,從悔恨到釋然。也許不害怕不後悔應該作為我們的人生格言。

2

有些人特別在意自己幸福與否,畢竟幸福對我們太重要了。我們必須要幸福嗎?

在我看來,幸福與不幸福的說法,並無太大意義。因為不少人對幸福與否的判斷標準,往往是通過與人比較,來確定自己的幸福程度:比如以收入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學校、成績、外貌等來判斷幸福,這毫無意義。

無論你做什麼,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如果以“別人做什麼,我也必須那樣做”,一定會變得辛苦。

“必須這樣做”,就像人生不必要的行囊。

如果自己沒有喜歡且嚮往的人生,而以別人的人生作為標準,身上揹負的行囊就會越來越沉,只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不管是金錢,還是生活方式,對自己來說適度便好。出人頭地的人生、沒有成功的人生,有孩子的人生、沒有孩子的人生,如果只去和別人比較,那永遠沒有正確答案。

瞭解自己,接納自己,把重要的事情作為中心,然後一步一步積極行動。

與別人相比是否幸福,那樣當然不可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答案。

幸福本是一種感覺,它是不穩定、不可靠的,甚至很少會持續很長時間。

不需要誇張幸福的價值,歡喜來臨時就滿心歡喜,迎接每一天新的開始,人生,就是這樣週而復始。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

3

有個朋友問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怎麼辦?”

我告訴他,那你趕緊去找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當你有了困惑之後,你才會思考,才會一步步地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時候,生活會用板磚砸你的頭,但一定不要失去信仰。”

我知道,唯一支撐我前進的東西就是:我愛我所做的事。你必須找到你所愛的東西。

如果你真的沒有發現自己喜歡的事情,那請不要放過任何嘗試的機會,你可以接受各種挑戰,嘗試去做各種事情,不要拿自己太當回事了,丟棄那虛妄的自尊,不要怕出醜不要怕失敗,你甚至要允許自己經常失敗,給你面對失敗的經驗,給自己不斷重新再來的勇氣,你要做的就是積極地嘗試,直到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愛,找到自己願意為之努力的夢想。


你若盛開,清風徐來


要給自己時間,讓自己慢慢來,給自己面對失敗的勇氣和對夢想持續的熱情,因為最難的事情不是面對失敗,而是面對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還能永葆熱情。

你要相信:你若盛開,清風徐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