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講的是什麼?你怎麼看?

涼城阿甘


一,“杯酒釋兵權”是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採取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手下的高級將領們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二,其目的是鞏固自己的地位,鞏固趙家的統治。因為他自己有過“經驗”,為了避免手下將領“比葫蘆畫瓢”,再演一出“黃袍加身”,是以“先下手為強”。

三,宋太祖的辦法並不是趕盡殺絕,除之後快,而是收回兵權後,將人高官厚祿養起來。這樣,將領們能夠接受,自己消除了危險,又能得一個“寬仁”的名聲,實是一舉三得。

四,“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君臣和氣就解除了大臣的威脅,成功地防止了來自軍隊的風險,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也因此,宋太祖與“杯酒釋兵權”成了後世寬仁的典範。

五,單從安內固權來看,杯酒釋兵權無疑是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其反映的思想和用到“對外”上,卻導致了極為不利的後果。

一是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二是為防武將譁變,採取以文御武的政策,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致使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無力解決邊患。

三是文人治軍,武將靠邊,時間一久,軍隊血性盡失,戰力可想而知,終亡於金、元之手。所以歷史上宋朝一直有“弱宋”之稱。




天地過客1971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是宋朝第一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酒宴威逼利誘使手下將領們交出兵權的事蹟。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成為宋朝第一位皇帝,繼位不久兩位節度使造反,宋太祖親征,才使叛亂平定,這件事後宋太祖心裡對手下手握兵權的大將放心不下,接受了趙普的建議,欲將兵權集中在皇帝手中。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時,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大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說自己自從當上皇帝后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大家驚呼這是為何?宋太祖說,我相信你們對我沒有異心,但是你們的部下,想要飛黃騰達,一旦把黃袍加到你們身上,你們也身不由己了,大將們知道太祖已對自己起了疑心,弄不好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紛紛請宋太祖指明生路,宋太祖讓大家交出兵權,到地方為官,並允諾和大家結為親家,不再猜疑第二天眾將領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太祖欣然接受,解除眾將領兵權後,宋太祖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這就意味這兵權以牢牢的掌握在宋太祖手中,宋太祖也兌現承諾,和眾將領結為親家。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杯酒釋兵權之後宋太祖將全國軍政大權握在手上,使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使中央對各地軍隊擁有絕對領導能力,當然,杯酒釋兵權也有很大弊端,最為突出一點就是重文輕武,武將才華得不到用武之地。使得宋朝軍隊缺乏戰鬥力,為宋朝國弱埋下禍根。





賣萌的肉丸子


建隆元年十二月,趙匡胤從揚州凱旋。大宋人心歸順,謀反者均已被清剿,趙氏江山日漸穩固。但趙匤胤不開心,他苦惱,內心不斷變化。

能懂皇帝的唯有趙普。他給趙匡胤指出了一條路:削弱兵權、制約錢穀、收斂精兵、消除所有人的幻想,天下自當太平!這其實是強幹弱枝。聽了老臣的話趙匡胤恍然大悟,在幾十天之後,他開始了行動……

建隆二年七月的某個晚上,趙匡胤邀請親信到內宮喝酒,他說自己當皇帝后非常不快樂。眾人忙追問原因,趙匡胤說了一句:“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話畢,所有人伏地請罪,趙匡胤則“釋去兵權,出使大藩”為由,賜予他們田產金錢,一干將領第二天便紛紛稱疾請罷,趙匡胤遵守諾言“日飲酒而歡,以終其天年”,給了他們新的分封 ……

雖然都封了新的官位,但所有人都知道,“兵權不在也”。這就是千古流傳的“杯酒釋兵權”。開國皇帝在談笑間收掉了幾乎所有肱股大將的兵權,將軍事力量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卻並未像劉邦和朱元璋等人那樣在天下一統後大開殺戒,而是放了大將們有條生路……


東湖紅楓


“權酒釋兵權”策略從戰略上講是失敗的。

此舉是“軟殺功臣武將"的開端,對宋朝積貧積弱埋下伏筆。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看似“發達”卻無大作為的無能朝代,這與杯酒釋兵權、打擊功臣武將有關。

宋朝歷經300多年“沒有統一中國的大志”,往往靠“賣國割地納貢”圖生存。

宋朝先後向遼、金“稱臣,納貢,割地",向大蒙古國(後元朝)讓地、割地,向遼稱“侄皇帝",丟盡了中原王朝的臉。

從杯酒釋兵權開始,多文官當權難抵外部武力,楊家將,岳飛等都受制於文官,大智大勇無用武之地,留下千古教訓。

不管採取“文"的還是“武"的,只要打擊功臣及軍事家必然導致國弱。


宋和平談天說地


“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查遍正史,均未對此有記載,那麼這件事是不是真的發生過?可能正史往往都是歌功頌德,而“杯酒釋兵權”一事頗為傳奇,談笑間趙匡胤解除了將軍們的軍權,這裡有沒有陰謀?史學家是不是故意沒有把這段歷史寫進去,我們無法去探尋,不過,我還是相信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的。

提起“杯酒釋兵權”就不得不說一個人,那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初宰相趙普,趙普生性果斷剛毅,據記載,趙普文化水平並不高,只能說是粗通文墨,他的真才實學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過,可是宋朝百年的權力機構設置,確是由他一手構建。他所設置的這些措施,確保了北宋在百年間沒有武將犯上作亂,沒有藩王謀逆叛亂,更沒有後宮爭鬥,宦官外戚專權。

相傳,“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趙匡胤深知藩鎮對國家的重要性,他害怕曾經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跟自己學習,將來也玩個“兵變”啥的,趙普看出皇帝的疑慮,就說出了皇帝想聽的話:“自唐朝末年以來,兵亂從未休止,歸根到底,就是藩鎮的實力太強,武將兵權太重,若要國家長治久安,必須要削弱武將的兵權,集中皇權,收其精兵,控其財政。”

有了第一謀臣的支持,趙匡胤腦洞大開,想出了了一條妙計,這就是“杯酒釋兵權”。

北宋建隆二年七月,趙匡胤邀請大將石守信等人入宮赴宴,酒到半醉之時,趙匡胤突然嘆息道:“朕的江山都是靠你們打下來的,可是我這皇帝做的也沒啥意思,還不如和你們一樣做個快活的節度使呢?”

這幫大臣們百思不得其解,就問趙匡胤為什麼?趙匡胤說:“這個皇位誰不想坐呢?真是個燙手的山藥啊!”大臣們一聽就明白了,原來皇帝是怕他們奪位篡權,暗示他們交出手中兵權,於是以石守信為首的武將們急忙跪下:“請陛下給指一條明路吧。”

於是,趙匡胤就對他們說:“人生其實很短暫,所追求的意義無非就是百年富貴,子孫興旺,你們何不交出兵權,出外當個地方官,再多買些良田美宅,頤養天年呢,然後我在於你們結成兒女親家,這樣一來,君臣安好,榮辱與共,互不猜忌。”第二天,這些武將們就紛紛請求辭職,趙匡胤也就批准了他們的要求。


縱觀中國曆代王朝,宋代王朝別具一格,宋朝改變了自秦漢以來的政治局面,採取了以文治武的政治策略,而且宋太祖趙匡胤在武將權利轉移的過程中,兵不血刃,不費一槍一彈,一兵一卒,幾杯酒下肚,談笑間就給辦了,這可是歷代皇帝都不能望其項背的啊!

自此,宋朝確立了文人治軍的國策,徹底消滅了藩鎮割據的可能性,也使得宋朝的中央集權大大的加強,為經濟文化高度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且宋朝歷來把內患是為比外敵入侵更為可怕的事情,“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在宋朝士族裡面很有市場。只要官員不謀反,貪汙受賄,吃喝玩樂什麼都可以做。但是過分強化中央權力也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費,從此宋朝也就逐漸走向了積貧積弱的滅亡之路,甚至被制度不如自己的金國、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滅國,這就是文人治軍的弊端,所以說關於“杯酒釋兵權”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鴻涵先生為您解讀,請多多關注。


鴻涵先生


杯酒釋兵權說的是趙匡胤的罷免一眾手握重兵的武將兵權的事情。

唐末以來,中國大地歷經戰亂,短短五十餘年間,以汴梁、洛陽為中心先後建立了五個王朝,全國各地前後建立十個國家,即所謂的五代十國。這一期間國家戰亂,武夫弄權,導致民生凋敝,社會生產下降,人民生活艱難。

後周世宗柴榮去世後,因皇帝年幼,趙匡胤逐漸掌握了大權,逐漸有了不臣之心,在一次率大軍出征的時候,走到陳橋驛時自編自導上演了一場黃袍加身的戲碼,“被迫”稱帝,然後率軍返回汴京,兵不血刃奪取政權,建國曰宋,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北宋。

在逐漸穩固政權後,趙匡胤對五代以來的亂政深感不安,時刻擔心別人像他一樣再來個黃袍加身,於是按趙普的建議準備削藩(藩鎮),以加強中央集權。所以在當上皇帝的第二年,在某個夜裡宴請石守信等一眾老兄弟,酒至半酣,趙匡胤說自己當上皇帝后沒睡過好覺,眾人於是追問原因,趙匡胤說如果一天你們的部下再給你們來個黃袍加身,擁戴你當皇帝,到時候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這已經是赤裸裸的暗示了,石守信等人於是下跪請求指點,趙匡胤於是讓他們放下權力,多值土地錢財,安於享受,從而達到君臣無疑上下相安。第二天,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就稱病告退。其實在趙匡胤說出這些暗示的話後,他們就註定沒有了退路,無論願意不願意,不退隱的話,只怕是活不久的。杯酒釋兵權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所以在這一點上趙匡胤的評價比劉邦、朱元璋高。



杯酒釋兵權後,宋朝中央集權得到加強,趙匡胤對軍隊的控制力加強,大宋再赴前轍,一直比較穩定。沒有了內耗,軍隊戰鬥力提高,逐漸平定諸國,結束亂世,實現局部統一,為社會穩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杯酒釋兵權導致武將的權力極大削弱,造成了文臣領軍、太監監軍的結果,而文臣多是眼高手低,太監貪婪無度,導致軍隊的戰鬥力越來越弱,這是大宋積弱的重要原因。


三國逐夢


杯酒釋兵權只是宋太祖整治軍務的開始,在杯酒釋兵權後一年半時間,他大面地整治軍務。原來的兩衙分成三司,三司分四衛,每個衛有四個指揮使。兵權一級一級的分,還有將軍不能有親兵。整治到兵不識將 將不識兵,要受規矩,一級壓一級做到了官大一級壓死人。杜絕以下反上的漏洞,真正的使宋朝走出了五代十國。


歷史黑旋風


杯酒釋兵權講的就是和和氣氣的收回兵權,趙老闆得了安心,手下大將們得了幾世富貴,皆大歡喜。如果杯酒釋兵權沒成功,那麼有2種可能,一、狡兔死走狗烹,手下大將們被滅的乾乾淨淨連帶家族覆滅。二、趙老闆被滅,子孫被剷草除根,中原繼續混戰。


lg20073122


“杯酒釋兵權”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政治策略。大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歷史重演。接受了宰相趙普的建議,先期在軍隊內部進行人事大調整。換上自己的心腹,防止兵變,為杯酒釋兵權所鋪墊。


一切準備就緒,宴請開國功臣時,先談哥們義氣,後談內心煩惱。把當年的“黃袍加身”和盤托出,誘導眾將說想法。眾將不明所以的時候,將自己蘊藏已久的想法說出。交出兵權,君臣無猜,趙匡胤高枕無憂做天下。大臣得到良田宅院,樂享終生,庇佑子孫。始得大將石守信等人,第二天以各種理由離職,順利交出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歷代皇帝處理開國功臣寬和的典範。沒有出現流血事件,趙匡胤得到兵權。解除了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現象,加強了中央集權,防止了地方擁兵自重。


凡事有一利有一弊,杯酒釋兵權使武將受到很大限制。趙匡胤及其以後的人,重文輕武。作戰計劃由文官擬定,然後呈送皇帝,最後由皇帝以聖旨的名義下達武將。文官負責監視、掣肘武將,武將的很多作用得不到發揮。


不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以致於北宋在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中常常失利,備受欺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