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車最嚴重的城市:與重慶人口相仿,有地鐵輕軌卻堵成一鍋粥


計劃遷都的印尼首都雅加達,除因為日漸上升的海平面,城市汙染威脅,擁擠的交通壓力也是人們被迫選擇“出逃”的原因。這個擁有超過3千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塞車永遠是人們睜開眼睛後面臨最苦惱的問題。

雅加達人口數量與我國第一大人口城市重慶相差不大,但只有661平方公里的面積,與重慶8萬平方公里相比,人口密集度就高度凸顯。不過相比重慶複雜的山城地理,地勢平坦的雅加達在基建方面就少了許多困難,無需像重慶一樣需要多座橋樑才能緩解交通壓力。

由於城市規劃落後,道路系統混亂等諸多原因,使得雅加達是全球最堵的城市之一,這種堵即使是到了深夜,也依然沒有得到緩解。人們外出的時間,有一大半是消耗在塞車的路上,糟糕的交通環境讓人們寧願在家休息,也不願出門。


我們有句老話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系統是否順暢,不止影響人們出行效率,還決定了一座城市的發展速度。據統計雅加達因為道路堵塞,平均每人年損失63個小時時間,每年約損失50億美金,約佔其GDP的百分之一。

實際上雅加達的交通設施還頗為全面,市內除了公共交通以外,很早就有BRT系統。但由於車輛大部分比較老舊,不止車速緩慢,顛簸,連空調都沒有,在夏季乘坐公交車那簡直就是遭罪。所以很多市民,只要在經濟許可條件下,都會選擇購買私家車作為主要步行工具。

但大部分人會選擇電摩作為主要的短途工具,電摩的靈活性,讓人們可以在擁擠的道路中相對自由地穿行。但當數百萬的電摩橫行在道路上,就使得原本堵塞的交通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更糟糕的是,許多小攤小販拉著東西隨地擺攤,路過的居民把電摩一停就把一條路堵住。只要是上下班高峰期發生這樣的情況,就完全可以把附近的幾條街道弄“癱瘓”。

除此之外,城市交通堵塞元兇還有三輪車大軍。由於部分老街道、郊區沒有公交車站點,市民往往會選擇更便宜的三輪車作為出行工具。但這些三輪車司機往往為了趕時間,橫穿在馬路上,一點可都不遵守交通規矩,這就使得城市交通更為混亂。

為了避免高峰期,許多上班族天未亮就出發,但往往五點出門都還會塞在半路上。面對整個混亂的城市交通,即便是交警24小時不停息工作,也仍然無法解決,不過這一切似乎在2019年後開始得到緩解。

為緩解交通壓力,2019年雅加達地鐵,輕軌雙雙上線,但人們很快就發現它的麻煩之處:票務系統不智能,支付繁瑣,還需要人工才能實現大部分需求,而中國早已實現了電子智能支付,甚至直接刷碼出行的便捷。

此外由於剛開通不久,線路少,路程短,人們還需要再換乘其它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目的地。所以相比公交,私家車,甚至是電摩的便利性,人們對這高大上的現代化工具並沒有表現太大的熱情。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地面堵成一鍋粥,地下空蕩蕩。

面這暴增的人口,日漸汙染的城市環境,以及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交通壓力,印尼希望通過遷都再造一個新的雅加達首都城市。畢竟比起花大量資源、精力整治,再造一座首都雖然短時間內壓力大,但從長遠來看是利大於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