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晋国,作为一个在中原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充满了传奇色彩。

人们说到晋国,热度最高的词当然是“三家分晋”,而三家分晋之前,还有“晋国六卿”。

可怜的晋国,他的强大有目共睹,他的分裂,也是独树一帜,可以说,晋国就是一个压缩版的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晋国初期形势

从晋文公的五个手下说起

晋国,从晋文公时期,摇身一变,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晋国成功打破了强不过一世的魔咒,长达百年,都成为中原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

六十二岁即位的晋文公,的确足够伟大,但在晋文公的出色工作下,也让晋国的大臣,进一步发展起来,虽然,在晋文公时代,晋国是一个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的强国,但随着晋文公的去世,事情渐渐不受控制。

在晋文公还是重耳的时候,经历了骊姬之乱的晋国元气大伤,重耳也开始了自己长达十九年的流浪生活。这时候重耳的对手,不仅仅是晋献公和骊姬,他的弟弟夷吾,也就是晋惠公,以及后来的晋怀公,都不希望重耳回到晋国。

这是重耳的不幸,也是重耳的幸运。不幸的是,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尊贵地位,甚至连他的弟弟和侄儿,都不愿意他回来。幸运的是,他通过十九年的时间,终于等到了一切尘埃落定,所有他的竞争对手,都在内乱中死去。

晋国内乱平息,再加上重耳周游列国积累的大量政治资源,让重耳终于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晋国新的君主,也就是晋文公。

经过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活,让重耳学会了感恩,也足够成熟稳重。他对和自己同甘共苦的人,非常够意思,根据功劳的大小,封地的封地,封爵的封爵。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前进。

大量封赏带来的是手下的绝对忠诚,也包括很多新老贵族的再次崛起。除了跟随晋文公一起出逃的五个贤士:晋文公的舅舅狐偃,通过占卜的方式投靠重耳的赵衰,魏武子,贾陀,先轸以外,更多的势力,在晋文公时期觉醒,这些觉醒的姓氏有,郤氏、栾氏、祁氏、中行氏、范氏、羊舌氏、智氏、韩氏等姓氏。

当晋文公死去之后,这些新老贵族,开始了一场绵延百年的淘汰赛。几乎变成了一次压缩版的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全盛时期晋国疆域

最先倒台的一个贵族

这些大姓,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都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不断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第一个被淘汰的贵族,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

在晋文公之后,第一个败落的,居然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一脉,简称狐氏。

如果说其他一些姓氏,都是功臣,但狐偃的身份更加不同,他不但是功臣,还是晋文公的至亲,如果从血缘关系角度来看,姑舅亲是关系最紧密的近亲。狐氏又是晋文公母亲的姓氏,而在晋文公眼中,他对自己这个舅舅,很是信任。

在城濮会战之时,狐偃和狐毛单独领上军,掌握了晋国三分之一的精锐部队,而在城濮会战后论功行赏,晋文公并没有将出谋划策,最终击败楚国的先轸列为头功,而是把头功给了自己的舅舅狐偃。晋文公的理由非常充分:偃言万世之功,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

虽然为了战斗的胜利,晋文公并没有采纳狐偃的建议,但在他心理,却依然偏向狐偃。

而以狐偃为代表的狐氏一族,之所以迅速倒台,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对手,赵氏。

虽然狐偃的功劳很大,但晋文公第一功臣,还应该算是赵衰,自晋文公开始,赵氏总览国政,成为晋国第一权臣。而赵氏一族,深得晋国君主信任,赵衰死后,赵盾和赵穿两兄弟,再次掌握了国家政权,继续坐稳权臣宝座。而这时候,狐偃也已经死了,但他的儿子狐射姑,缺少赵家的霸道。

这时候的狐射姑,依然有着自己的势力,但当晋襄公死后,在一场关于继承人的分歧中,狐氏彻底败落。

晋襄公死后,他的儿子,时任太子的夷皋还小。在确定继承人的重大事件中,赵盾和狐射姑,都表示,需要找一个年纪大的,经验丰富的。

赵盾选择了在秦国当人质的公子雍,而狐射姑选择了在陈国的公子乐。

两个人一言不合,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迎接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

狐射姑的行为,让赵盾非常恼火,权倾朝野的赵盾,根本不在意什么皇亲国戚的身份,直接编织了一个罪名,免去了狐射姑的官职。没有了官职的狐射姑,不得不逃出晋国,逃到了翟国,从此,狐氏在晋国彻底失去了根基。

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晋国六卿

虎父犬子,别人坑爹,他坑了一族人

皇亲国戚的狐氏,成为第一个出局的贵族,很有可能是赵盾布的一个局。

最大的疑点在于,既然晋襄公已经立了太子,按照正常流程,根本不需要考虑继承人问题。而且,按照赵盾的身份地位,难道不会想到,小孩子更好掌握吗?顺理成章立一个好控制的继承人,这么好的买卖,从哪找?

赵盾看似大公无私的做法,实际上给狐氏一族下了一个套,那就是取消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这本来就是犯了大忌。

从后来赵盾的做法看,赵盾之所以提出这种想法,就是为狐氏量身定做。稀里糊涂的狐射姑钻进了套子,居然想要迎回不合法的公子乐,这种罪名,足以让狐氏倒台,只要狐氏进了套,只需要找一个小借口,就可以解决狐氏一族。而当狐氏一族解决了,赵盾立刻安葬襄公,辅佐太子为君王,并且在边境上屯重兵,阻止公子雍归国。

赵盾的一系列组合拳打了出来,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王位还是太子的,而狐氏一族,已经彻底消失。赵盾稳稳当当的坐上了第一权臣的宝座。

从赵衰到赵朔,一连三代人,经历了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赵氏把持晋国朝政四十余年,直到晋景公时期,才险些被屠岸贾彻底灭族。这是赵氏最危险的一刻,却依然笑到了最后。而其他三家,却没有那么幸运了。

第二个彻底倒台的,是晋文公手下最强的将领,先轸一族。

先轸在城濮会战的表现,足以奠定他名将的地位。而在历史上,先轸的确是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名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以名将出身的先氏一族,却因为一场败仗,而让整个先氏一族,彻底覆灭。

这是晋景公三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晋国的老对头楚国,挥师北上,围攻郑国。而这时候的郑国,是晋国的小弟。突然被楚国围攻后,郑国迅速向晋国求助。

面对强大的楚国,晋国亮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先轸的儿子,也成为这次战争的重要将领。

和晋文公时代有所不同,晋国虽然还是那个大国,却已经有些进攻疲软。而这时候的楚国君主,是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一代强主,楚庄王。

强大的楚国还没等晋国军队到达战场,郑国已经被完全控制。

对于这种情况,晋国大军丝毫没有觉察,作为名将后人先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凡来救郑,不至不可,将率离心。于是,晋国大军开始渡河,刚一渡河,晋国军队一头扎到了楚国布置的口袋里,于是,被楚国一阵胖揍,损兵折将。

这场战斗虽然败得很惨,但晋景公想到了楚国子玉的下场,于是,宽大处理了这些败将。只可惜,先縠的心理素质,实在太差。因为他第一个提出建议,结果惨败,害怕君王责罚,直接逃到了翟国。

晋景公没有想要处罚将领,也的确没处罚任何将领,先縠一步走错,或许还可以挽回,但千不该万不该先縠不该给翟国出主意,攻打晋国。如果先轸知道自己生出了这么个东西,非得气的活过来。

先縠的行为,已经触动了晋景公的底线,先氏一族,于是被灭。这是一个虎父犬子的悲剧。

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三家分晋

郤氏、栾氏,一场大战

这是一场绵延两代人的恩怨,一场氏族之间的大战,毁了一个氏族,一个君王。

故事发生在晋厉公时期,也就是晋景公的儿子。

和先氏一族不同的是,这次氏族间的大战,源于一场大胜仗。

在晋厉公六年的时候,郑国私自和楚国结盟,这引起了晋国极度不满,这时候,晋国内部达成了一致,不教训楚国和郑国,以后怎么在诸侯中立足。更重要的是,晋国曾经在楚国面前吃了大亏,必须找回场子。

在晋国的有力打击下,楚军大败,就连楚共王也没流矢打伤。但这场胜仗结束后,郤氏的后人郤至和栾氏的后人栾书,产生了裂痕。

郤氏、栾氏,和已经灭亡的先氏一样,都是晋文公最信任的手下,更重要的是,在晋文公确定的三军六卿制度中,郤氏、栾氏、先氏都成为重要将领。

历史上,对于郤氏后人郤至,以及栾氏后人栾书之间,到底有什么恩怨,只写了一句话:栾书又怨郤至不用其计而遂败楚。

一切似乎有些奇怪,好像栾书很小心眼,就算郤至没有用他的计策,但打了胜仗,何必如此小气呢?

但细读史料就会发现,这背后,是晋厉公的操作。

从性格来说,郤至是一个性格暴躁,胸无城府的猛将,他的性格,很容易得罪大量的人,史书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郤至在打猎的时候,打了一头野猪,想要献给晋厉公,却被晋厉公手下一个内侍抢走,愤怒的郤至,直接一箭解决了这个内侍。晋厉公虽然很生气,却碍于郤至的地位,没有处罚他。

郤至的性格,以及做法,注定被人看成肉中刺。但讨厌不足以让郤氏一族覆灭。晋厉公有更大的手笔。

晋厉公有一个宠姬,他的哥哥名叫胥童,胥童和栾书都想要除掉郤氏,于是想到了一个阴谋。

这是一个非常粗劣的陷害,首先,在击败楚国后,胥童散布谣言,说郤至之所以想要大举进军,不是因为爱国,而是因为他和楚国勾结,想要周厉公死在战场,然后他立公子周当君主。

为了应证谣言的真实性,栾书故意让郤至和公子周见了一面,胸无城府的郤至,就这样跳进了早已挖好的坑中。

继续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晋厉公派胥童,带领八百多人,突然发动袭击,郤氏一族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被灭了族。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胥童却有另外的想法,他故意让栾书和中行偃参加,在灭了郤氏一族之后,直接绑了这两个人。

这是一场绝对狠辣的计谋,却碰上了周厉公一时的善意。他已经解决了郤氏一族,不能因为胥童的个人原因,再杀栾氏和中行氏一族。

周厉公很冷静,但栾氏和中行氏却不再冷静,很快,栾书发动兵变,杀死了晋厉公和胥童,立公子周为王。于是,郤氏就此灭亡。

三家分晋之前,一场绵延百年的血腥斗争

古晋国遗址

六卿的最终形成

经过近百年的拉锯战,狐氏、先氏、郤氏已经出局,而到了晋平公时期,也就是晋厉公的孙子,栾氏的后人栾逞,因为犯罪,逃到了齐国,又因为带着齐国的军队攻打晋国,被范献子诛杀,栾氏一族被屠灭殆尽。

于是,栾氏变成了第四个出局的大族。

现在晋国的氏族,只剩下了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祁氏、羊舌氏。

对于祁氏和羊舌氏,他们的地位很是奇怪,他们并没有其他大族那样的赫赫战功,但他们的背景很特殊,他们都是晋国皇室的宗族,也就是说,他们和晋国皇室绑在一起,一荣皆荣,一损皆损。

从晋文公之后,各个氏族在一场又一场血腥斗争中,不但消耗着晋国大族的力量,更消耗着晋国宗室的力量,没有了这些忠诚于晋国的大家族,晋国公室变得脆弱不堪。

从晋昭公开始,晋国已经成为了六卿的天下,而在六卿的天下中,可以有晋国,但其他和晋国无关的大族,就消失好了。

历史上对于这两个大家族的灭亡,只用了一句话来说,这句话记载在赵世家中:

晋顷公十二年,六卿诛公族祁氏、羊舌氏。

于是,从晋文公之后的十几个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经过一百二十五年的时光,大浪淘沙,只留下了六个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而剩余的,哪怕曾经无比辉煌,也成为过眼云烟。

但无情的斗争还在继续,六卿变成了四卿,四卿变成了三卿,三卿彻底绝了晋国的根基,然后,三家分了晋国。然后,晋国内部的漫长斗争,才真正结束。

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我们所熟知的三家分晋之前,不知要有多少名门望族,就此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