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杯不倒蒙古人?

“因为性格豪爽,我们蒙古人就是能喝。”在各种酒桌上,蒙古人总是会说这句有着优越感的话。

蒙古人真的那么能喝酒么?为什么提起蒙古人会联想到酒?酒成为了蒙古人的一个属性?蒙古人自己也觉得自己能喝?


千杯不倒蒙古人?

每个民族都会酿酒。蒙古人在原始社会游牧狩猎时用奶食品做奶酒时,汉族已有“杜康作秫酒” ,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再比如希腊神话里的狄俄尼索斯是葡萄酒之神。就连不能饮酒的阿拉伯的穆斯林也发明了蒸馏酒白兰地。如此看来,酒不是蒙古人独有的,哪个民族都有酒,哪个民族也都会喝酒。


千杯不倒蒙古人?

确实有史料记载蒙古人很早就开始喝酒。比如在《蒙古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巴特尔从弘吉剌部回去的时候经过塔塔尔人的营地时被毒酒谋杀。也有诸多十三世纪的旅行家的史料,如马可波罗记载蒙古人宴会节日里喝奶酒载歌载舞等。但千万不要把这奶酒等同于现在用粮食酿造的二锅头,也不要因为这些记载就认为蒙古人是喝不醉的酒鬼民族。喝一瓶啤酒和喝一瓶白酒能一样么?

虽然蒙古人喜爱喝马奶酒,但也有适量饮酒的训诫。比如蒙古族短篇叙事诗《孤儿舌战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中也有写道:饮酒,不是容易泄露机密么?饮酒不是很容易叫人产生狂妄心理么?饮酒,不是很容易暴露内心的秘密么?饮酒,不是很容易发生无谓的口角么?禁绝醇酒和有害的饮料,头脑保持清醒,言谈无失!过量饮酒,不是会伤害身体么?微量饮酒,不是能提神健体么?聚会时饮酒增添乐趣,酩酊大醉时丑态百出!

成吉思汗在大扎撒令中也对饮酒出过律法,如:醉酒的人,就成了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也成了聋子,喊他的时候,他听不到了,他还成了哑巴,有人同他说话时,他不能回答。他喝醉了时,就像快要死的人一样,他想挺直地坐下也做不到,他像个麻木发呆头脑受损伤的人。喝酒既无好处,也不能增进智慧和勇敢,不会产生善行和美德。在醉酒时人们只会干坏事、杀人、吵架。酒使人丧失知识、技能,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事业上的障碍。他丧失了明确的途径,将食物和桌布投进火中,掷进水里。嘉奖少喝酒的人,重用不喝酒的人。国君酗酒者不能主持大事、颁布必里克(训言)和重要的习惯法。十夫长、百夫长和千夫长酗酒的,免除其职务。怯薜军士酗酒的,予以严厉惩罚。哈剌楚(平民)酗酒的,没收其全部财产。如果无法制止饮酒,一个人每月可饱饮三次。

在蒙古族谚语中也有适当饮酒精神气爽,烂醉如泥犹如畜生这样的说法。从上述记载来看不论是平民还是国王都深知饮酒要适量。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婚宴上的用酒也成了粮食酒,一轮三杯六杯的白酒敬过来这谁顶得住?以前都是用白食(奶食品)低度数的奶酒,现在换成了高度数的白酒,喝的酩酊大醉,东倒西歪,横躺竖卧,最后美其名曰这是蒙古人的传统。


千杯不倒蒙古人?

虽然在自己这一辈喝的酩酊大醉,做不到千杯不倒,但儿孙可能会完成你的心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无酒瘾,绝非后天锻炼养成的,而是由“饮酒基因”所决定。这种基因能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度,从而决定这个人是否是酒鬼。首先,他们培育出一种爱酒胜过喝水的老鼠,证明了喝酒习惯具有遗传性,是由基因决定的;研究者Raymond L. White发现,15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与喝醉程度紧密相关。这一饮酒基因是一群基因在起作用,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后,影响人对酒精的反应。有趣的是,饮酒基因能随繁殖代代遗传。换言之,老爸能喝一斤,儿子肯定少不了八两。对某些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千杯不倒蒙古人?

要知道愚蠢的人常常喝得烂醉如泥,适量饮酒才会身心健康。酒虽好,切忌贪杯。蒙古族不应该以喝酒为骄傲,能喝酒也不是什么自豪的事。要是沉迷醇酒,再过几代,那这个民族离酒鬼民族就真的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