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蒙中: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綻放芳華!

赤峰蒙中: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綻放芳華!

赤峰蒙中:歷經歲月洗禮,依然綻放芳華!

赤峰蒙古族中學始建於1946年,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地區建立的第一所紅色民族學校,最初是內蒙古自治學院,由烏蘭夫同志親手創建併兼任院長,旨在培養民族革命幹部和民族知識分子,被譽為"草原抗大"。後歷經卓索圖盟中學、赤峰蒙民初級中學、赤峰一中的傳承與發展,現校名為赤峰蒙古族中學。

這所戰火中走來的蒙古族學校,在困難中崛起,在希望中前進,是解放全國運動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聖地,是培養蒙古族革命幹部的搖籃。

如今的赤峰蒙古族中學,已經發展成為自治區和赤峰市兩級重點民族中學,在全區的民族教育領域綻放異彩!

戰火中誕生的自治學院

20世紀上半葉,中國處於極度動盪之中。隨著形勢的發展,蒙古族也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烏蘭夫等蒙古族文化精英們通過自己的探求、呼喊、抗爭和彪炳千古的氣節,尋求民族解放、倡導民族自治,開展內蒙古自治運動。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1946年3月內蒙古自治學院成立師生合影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內環境複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適應進一步開闢內蒙古地區的革命工作,鞏固擴大解放區,支援解放戰爭,早日解放全中國,需要培養大批的蒙古族革命軍政幹部,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與中共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決定,由熱河省政府主辦,在赤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學院,原校址在赤峰六道街,烏蘭夫兼任院長。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1947年,內蒙古自治學院學員隊伍

1946年3月15日內蒙古自治學院正式開學。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地區建立的第一所學校,因為它完全按照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抗大模式所創建,也被稱為內蒙古的“抗大”。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內蒙古自治學院校徽:主題圖案為套馬杆和鋤頭交叉,象徵著蒙漢各族人民團結一致,上方的五角星象徵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內蒙古自治學院成立初期有學員300餘人,全部都是蒙古族青年。主要來自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教師有從延安來的王士漢、李嘯風,還有蒙古族教師戈瓦、清格爾泰、浩路等。

為適應形勢需要,學院分別設置了行政部、軍事部、中學部。學院的教學根據農村牧區學員實際採用“雙語教學”,以革命啟蒙教育為主,講授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等。教學方式採取課堂報告、分組討論、提出疑難、解答問題等方式,一面上課,一面自修。

在遷徙中成長

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全面發動內戰,大舉進攻解放區。10月,國民黨軍隊進犯赤峰。內蒙古自治學院師生自10月中旬起分兩批北撤林東。經過半個月的艱苦行軍,全院師生於11月初陸續到達林東。與此同時,設在張家口的內蒙古軍政學院也因國民黨軍隊的進犯而作北撤轉移,頂風冒雪,於12月11日抵達林東,同去的師生百餘人。經過整頓,與自治學院合併,校名仍為內蒙古自治學院

這期間正是與國民黨鬥爭的最艱苦階段,自治學院的幹部學員,組成三個武裝工作隊,分別到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和敖漢旗一帶農村打游擊。後來,這部分學員陸續分配工作,成為熱河蒙族幹部的中堅。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1947年“五一大會”後,中共內蒙古工作委員會決定在齊齊哈爾建立內蒙古軍政大學,自治學院軍事部遷到齊齊哈爾,建制撤銷;行政部、中學部遷回赤峰,隨後即開始招收新生。同年8月,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決定,將建國學院(後稱行政學院)和魯迅文藝學院與自治學院合併為“冀察熱遼聯合大學”,冀察熱遼分局宣傳部長趙毅敏任“聯大”校長。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蒙中的第一座教學樓(赤峰教育界第一棟教學樓)

到1949年下半年,解放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上級指示教育應逐步正規化,民族地區要重點辦好幾所民族中學,自治學院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一部分師生被調往烏蘭浩特創辦內蒙古行政幹部學校;其餘人員調回赤峰,在自治學院中學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具有普通教育性質的民族中學——

卓索圖盟中學,隸屬熱河省教育廳。卓索圖盟中學於1949年8月16日正式成立,校址在自治學院原址,漢語授課,加學蒙古語文。時有學生500多人,教職工50多人,首任校長布和。

卓盟中學的成立,實現了由自治學院向普通中學的過渡,開始了為民族教育事業再做新貢獻的征程。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1950年,卓盟中學文藝宣傳隊合影

1951年8月,熱河省教育廳將卓索圖盟中學改為熱河省立赤峰蒙民初級中學

。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入校學生猛增。1952年闢建操場,拓展校園,在二道街校舍上課的班級全部併入六道街本校,二道街校舍上交地方政府,成立了小學。暑假後,省政府又將初級中學改為完全中學,校名為熱河省立赤峰蒙民中學,增設了漢語授課的高中班和中師班。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第一中學

1955年熱河省建制撤銷,赤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1956年,校名改為“赤峰第一中學

”。學校規模不斷擴大,1956年已有33個班,其中初師4個班,中師一年6個班,中師三年一個班。1957年盟裡決定成立赤峰師範學校,蒙中漢語授課的師範班全部轉入師範學校。赤峰蒙中(包括自治學院、卓盟中學、赤峰一中階段)先後畢業的師範生共有1340名,為原熱河省和昭烏達盟地區,以及遼寧、河北臨近旗縣的民族中小學培養了大量的合格教師。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蒙古族中學,校名由烏蘭夫題寫。

1984年,昭烏達盟撤盟改市,赤峰第一中學正式更名為

赤峰蒙古族中學。至此,赤峰蒙中翻開了這所紅色民族學校的新篇章。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如今的赤峰蒙古族中學憑藉優美的育人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顯著的辦學成果,使得赤峰蒙古族中學聲名遠播。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標準化民族中學第一名”、“全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赤峰市教育信息化示範校”等光榮稱號。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作為自治區和赤峰市兩級民族重點中學、赤峰市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赤峰蒙中發揮著在民族教育戰線的龍頭作用,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教學方法,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素質教育之路。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近幾年,蒙中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好,硬件建設得到發展,現有新型科技館、室內五人制標準化足球館、數字化實驗室、數字化書法教室、開放式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園以及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等均已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蒙中的錄播教室是全市首個五機位標準化智能錄播教室,3D打印機、數控車床、焊接機器人等通用技術設備,為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赤峰蒙中還是自治區最早開設蒙漢英“三語”實驗教學班的學校之一,“三語”實驗教學結出了累累碩果:學校高考成績始終保持在自治區前列,有的學科平均成績或學生單科成績,多次位列自治區第一。

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赤峰蒙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绽放芳华!

春風化雨,嚴謹育人,傾灑心血,桃李滿天。赤峰蒙古族中學名師薈萃、人才濟濟,他們精通業務、德學雙馨,用汗水播種著希望,創造著未來,成就著赤峰蒙古族中學的光榮與理想。70年來,在他們的精心培養下,赤峰蒙中走出了很多優秀學生。可以說在全國各行各業都能看到赤峰蒙中學子的身影,他們為祖國的繁榮強盛和民族振興貢獻著自己的青春與智慧。

赤峰蒙中從戰火硝煙中一路走來,從弱到強,歷經多次更名改址,但改革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守望相助、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從未改變,成就了今天赤峰民族教育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