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现金流、薛定谔的业务峰谷,企业凭什么才能一直“活着”?

致命的现金流、薛定谔的业务峰谷,企业凭什么才能一直“活着”?

​世界从来都是瞬息万变。从传统产业经营模式到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从全球化的高歌猛进到贸易摩擦带来的保守主义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拷问,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到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严重现金流短缺,无一不是如此。

然而在真正的黑天鹅事件发生时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因为诸如贸易摩擦等挑战当然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只是全球化背景下,贸易摩擦早已屡见不鲜。企业经历过几次也总结出了应对之策;像疫情这样罕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才是更大的淬炼。

这次疫情终于让所有人意识到,黑天鹅真的随时会来,而我们并未准备好。

致命的现金流

餐饮业首当其冲,停止堂食服务的餐饮业仅靠外卖勉强“续命”。就连本土某规模最庞大的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之一都一度忧心公司的生死存亡。原本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的营收可达七八个亿,现在突然化为0。公司的现金流按照极限最多也只能再发3个月工资,而三个月就要支出四五个亿,试问哪个企业能储备这样的现金流?水面之下,还有无数企业,同样在为现金流操心,能活到哪一天,变成了一道数学题。

薛定谔的业务峰谷

一家企业到底会迎来业务波峰还是波谷就像薛定谔的猫,变化莫测。谁能想到口罩生产会变成全民关注的焦点行业?甚至由此诞生了口罩经济学!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大江南北对口罩的无限渴望,让一套口罩生产设备的价格飙升至120万,涨价380%!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比如某口罩代工厂,平时日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4台机器满负荷生产,每天产量提升至8万只,更有大量外行准备或开始跨界生产口罩。如此巨大的业务峰谷波动,疫情过后又该何去何从?

“活着”的根基:永续运营

现金流告急、不确定的业务波动以及其它重重考验,都让我们认识到永续的运营能力才是企业一直“活着”的根基。一个拥有长寿基因的企业,既要能够在企业发展的机遇时期,勇于创新,善于决策;更需要在逆境时能够抵抗风险、平稳过渡。

致命的现金流、薛定谔的业务峰谷,企业凭什么才能一直“活着”?

永续经营是所有企业的梦想,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这个能力,因为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全局设计,从经营主业的定义到资产的安排,从供应链的优化路径到所需要的数字化能力、运维管理等诸多方面。要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则必须通过对于核心的专注与应对动态的能力上下功夫。企业提前与风险“对冲”可以从以下4大层面进行改进:

01. 重核心发展

企业的扩张往往根据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自己投资建设的方式,建立了许多业务能力,而这些业务能力一方面不是企业发展和竞争所需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牵扯了大量的管理资源;另一方面在外界波动的时候,很快就会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降低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IT即服务是解决资源临时人工调配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其核心在于按需提供的IT服务模式,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以不同的模式提供IT服务。通过过渡到这一模式,IT的物理界限大大减弱,转变成构建一个按需服务、高安全、高可用的资源池,实现动态优化,解决成本。

某日本汽车企业,在其全球化的扩张过程中,很快发现全球的布局不能以传统在国内的发展模式进行规划。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企业采用了“IT即服务”的方式,选择专业公司负责设计和打造全球的IT系统,负责建设和运维。更重要的是这家日本企业可以根据全球市场与企业战略的不断调整,比如数字化营销,车联网等等新业务需求的出现,不断要求合作伙伴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在不需要企业做任何的资产性投入的同时,快速获得新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企业就可以建立起更加动态的竞争优势。利用这样的模式,这家日本车企在运营效率提升50%,应用可靠性提升19%的同时,将IT的成本降低了近30%。

02. 轻资产运营

打造动态的竞争优势,企业首先必须非常清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且专注于不断打造和提升核心专业能力;其次,需要尽可能考虑以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剥离非核心业务,通过“服务”而非“资产”的模式建立企业必须但又非核心的能力。

在科技和产业充分发展的今天,从IT到物流,几乎所有的业务元素都能够以服务的方式来提供,随着各个产业、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不断深化,这一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强。

IT管理服务外包可以利用层级式的服务支持保障团队和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服务支持网络以及呼叫中心、顶级的备品备件库等,从而保障对企业7*24的服务支持。针对风险管理、灾难恢复、多品牌设备管理、服务质量管理、IT信息系统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规避风险的应急处置方案,企业可以定期进行演练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减少灾难事件带来的损失。

如同口罩生产,不少企业在特殊时期业务量峰谷波动大,传统IT模式下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弹性混合多云随需求变化,自动弹性伸缩应对峰谷,随时调整资源量,具备灵活、快速、可扩展的能力,不仅可以避免闲置和浪费、优化成本,而且企业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和运维精力,集中资源于业务创新和运营。

03. 强智能运维

对人员的依赖性越强,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构建智能化运维管控模型,自动识别业务问题,简化运维操作复杂度,持续改善业务健康状况。这不仅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还可以很好的沉淀专家的经验,降低对高技能人员的需求,更加从容的应对各种挑战。

制造企业陆续复工之后,可能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在智能制造中,原本很多依赖人工完成的检查、巡检等工作可由VI (Visual Inspection) 视觉检测系统来胜任。认知技术为质检环节赋予高精度的视觉检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全方位的质量检测,让工厂在提升质量的同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令产品能够在极短的周期之内完成上市,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巡检机器人、AIOps智慧运维等手段,可以实现智能数据采集、异常检测、因果分析追溯、趋势预测、精准智能预警等功能,还可以通过认知加自动化的方式有效提升运维效率,大幅减少运维成本。

04. 业务连续性计划(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在要求永续运营的世界中,任何宕机都是企业无法承受之重。新的客户需求和法规要求都层出不穷,这也为永续经济环境创造了动力。为了应对各种灾备挑战,企业需要制定全面的业务连续性计划,以确保业务持续运营,保护数据、捍卫品牌并留住客户,长此以往,最终有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宕机,实现业务连续性、IT灾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以及法规合规性方面的持续改进。

结语:

所有冬天都会过去,所有春天都会到来。但战胜磨难的过程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检验、反思和规划。任何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更需要的是不断思考企业重塑的方向和未来,以应对危机之后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