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的目的是什么,有多少国家在住房领域实施LPR?

用户97075963568


什么是LPR?即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从国际经验看,不少发达国家都曾建立起类似LPR的报价机制,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在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10月25日,我国的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由主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

我国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一方面,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另一方面,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同时,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央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贷款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也需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

所以央行宣布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其核心是将房贷利率定价基准由基准利率转换为LPR,使房贷利率更加市场化。调整前,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基准是贷款基准利率,即按基准利率上浮或下浮多少,来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后,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基准是LPR,即在LPR的基础上加点,根据LPR来确定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与一般贷款不同的是,房贷利率实行“下限管理”??这其中有两个下限,一是央行确定的下限,即首套不低于LPR,二套不低于LPR加60个基点,二是央行省级分支机构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各地加点下限。在上述两个下限的基础上,各商业银行可以决定各自的加点幅度。该调整是坚守“房住不炒”定位特别是“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的体现。


大湾区财经关注


LPR的目的是为了定向降息。

以前没有lpr的时候,利率一降,钱就会流向房地产,这是国家不希望看到的,因为降息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创造一个低利率的融资环境,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每次降息都会事与愿违,因为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所以实际利率并不高,我们现在看到的五点几的利率,只是名义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那么实际利率要低很多。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局面,lpr应运而生。lpr的公式为银行报价+银行加点+政府加点。对于比较优秀的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银行和政府都会加点比较少,这样就可以拿到低息贷款。不是很优质的企业,比如给房企的贷款,利率加点就会比较高。这样一来,就会避免每次降息钱都会流向房地产这种情况。

说白了,lpr就是货币放水的时候,控制水的流向的工具。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早已实施很多年了,但是并不是特意在住房领域实施。我们的lpr与他们不同,目前我们采取一年期和五年期两种lpr,我们称其为双轨制,目的就是控制房贷利率。


景玉镖局


lpl出台的目的是区分企业贷款和住房贷款。

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基准利率,就是4.9%那个基准利率。不管是住房贷款,还是企业去银行贷款,都是以这个基准利率上浮或者是下调。

同一个利率的缺点是,如果降息的话水进入企业,也进入了炒房市场。

现在我们转化成lpr了,并把lpr分成两种,一种是一年期lpr,一种是五年期lpr。一年期lpr对应的是企业贷款的利率。五年期lpr对应的是房贷的利率。

这个出台的大背景是房住不炒,所以对房贷要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又要支持实体经济。就想了个办法,把这两个贷款的利率分开来算。这样的话就可以给实体经济降息,可以给房贷少降一点了。



这一年时间里,一年期lpr降低了0.2%。而五年期lbr只降低了0.1%。可以看出来降息还是更针对企业贷款的,给企业多降一点。给房贷少降一点,防止大水漫灌热钱进入炒房市场。

如果热钱再进入炒房,把我们的房价再炒起来。那不仅对民生是一个打击,对经济更是一个打击。

所以采用把lpr分成两种的方式,既支持了企业贷款,又对房贷进行了一定的打压。未来如果需要支持房贷市场,那么也可以把五年期lpr降的更多一点。比较灵活。

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这种方式,比如美国日本。还有我们的香港也是这种方式。


莫水宏观经济


国家实施LPR的目的主要是配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基本思路。

我们先看下下之前实施基准利率的弊端。

之前我国一直只有一个贷款基准利率,我们知道,无论是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生意贷亦或是个人房产商业贷款都与贷款基准利率挂钩,或者在这个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或者下浮一定比例。贷款基准利率是所有贷款业务的“锚”。

但是只有一个贷款利率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当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时,市场上资金增多,这部分资金一部分确实流向了实体行业、股市,但是另一部分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直接为炒房加了杠杆,为炒房客提供了便利。

为了抑制炒房投资,LPR应运而生。

LPR是如何调控房产市场的?

LPR分为一年期利率和五年期利率,企业贷款属于短期贷款,利率参考一年期LPR,而房贷属于5年期-30年期的长期贷款,利率自然参照5年期LPR。

这样划分后,即使一年期LPR利率下跌,资金也无法流向房地产市场,同样,当炒房又盛行起来时,为了抑制炒房行为,央行可以适时提高5年期LPR,给产房客增加资金成本。

为了便于理解我举个例子:

现在5年期的LPR是4.75%,假设2021年时,炒房又开始盛行,这时央行可以提高5年期LPR,比如将LPR提高到9.5%,这就增加了炒房客一倍的资金成本,因为融资成本增加,炒房显然就行不通了。除非炒房客不用银行资金,全款买房!

有多少国家在住房领域实施LPR?

目前,欧洲大部分国家、美国、日本,包括中国香港都在住房领域实施LPR。但是他们的LPR是“单轨道”制,我国采取的1年期LPR和5年期LPR分开的双轨制。从这一点也可验证,我国LPR主要目的就是调控楼市。

平均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固定利率就是把将来的通胀固定住,你想啊,十年前的一万和现在的一万,购买力绝不是一个等级的!而变动利率有可能降低有可能升高,谁也说不准,而且我理解的是国家这次改革就是让房贷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分开,然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房贷这块利润稳定不赔,银行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话已至此,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吧


步兵动作片导演


可以这么理解吗?假设货币贬值,工资上涨,房贷随着工资上涨,现在工资6000,房贷3000,10年后,工资2万,房贷需要还款10000


天生痞子气的小土匪


不管是以前按基准利率上浮的还是打折的,这次转lpr都不建议选浮动利率,都建议转固定利率,因为这次银行玩了个心眼,按十二月份lrp4.8后,以前上浮的实际加点比基准利率上浮时的加点增加了,以前打折的优惠点数反而缩水了,不管你转固定还是浮动,都和基准脱钩了,所以还是选固定吧,这样自己欠银行多少钱自己就能算出来,自己命运自己把握,lpr点数是银行决定的,参考两桶油,自己转什么自己决定,我个人建议选固定


尼古拉斯凯奇1516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LPR反应的是经济的活跃度,LPR贷款利率上浮,说明经济活动增强,GDP增加,虽然你的房贷利息多了,但你的居民收入增长了,没事,社会稳定,银行大赚!反之,LPR贷款利率下浮,说明经济不景气,你的收入虽然少了,但房贷利息也降低了,心理平衡了,没事,社会稳定!


YHK2018


大家好,我是勇谈。LPR从去年开始走入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LPR是因为从2019年10月8日后,所有的住房贷款都要使用LPR利率来进行贷款。包括今年央行也明确要求了从3月1日到8月31日作为存量住房贷款的换锚时间段,目前大多数银行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那么LPR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还是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表现,毕竟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们的目标。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LPR只是初步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成立之初主要还是解决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第一、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们金融改革的目标,不论是从国际发展还是国内经济产业转型来看,过去仅仅依靠央行“一刀切”的粗放利率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资本向合适的产业转移。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降息”,过去的降息是存贷款利息都进行下调,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不愿意把钱存入银行,更愿意把钱拿出来投资。但是说句实话,我国传统银行的揽储能力越来越弱,本身就是靠存贷息差来获利的银行,如果没有大量的揽储能力那么未来贷款只能通过央行发放货币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来进行。这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而此次LPR利率调整后,无疑在贷款方面更加接近市场情况。

第二、LPR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在不影响银行揽储能力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市场手段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而且尽量减弱对于房贷市场的刺激这才是目的。尤其是对于近期LPR利率调整关注的朋友应该知道,LPR1年期的利率下调要远远大于5年期的利率下调幅度。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4.05%,上次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75%,上次为4.80%;已经有业内人士表示“两个期限的LPR双双下降,有助于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进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长端LPR下调较少,则表明房地产贷款政策难言松绑。”这才是推动LPR利率的关键原因,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尽量不影响房贷市场。

LPR浮动利率不是我国独创,全球但凡有住房制度的国家,基本上在长期限的房贷利率上,都实行的浮动利率

其实从现代金融角度来看,为长期限的贷款设置浮动利率,短期限的贷款设置固定利率是如今多数国家的做法。因为一个基本事实“没有谁能够准确预测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变化”,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一切都在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利率长期不变或者说固定时间进行变动更多的时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不过欧美国家的浮动利率是不是值得我们照搬全收?我看需要具体分析。几点愚见:

第一、浮动利率不代表一定得是低利率,过低利率不一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美国家包括周边国家日本等这几年一直在实行零利率或者负利率,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是效果如何?大家可以看到。当市场上存在大量资本的情况下,真正能够抵挡资本诱惑的企业和个人是很少的,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金融行业是赚钱最快的行业。这也是为何一旦欧美国家降息后股市、证券市场就大涨的原因,因为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些市场。反而是一些大资本习惯于在股市、证券市场疯狂捞金,而忽略了金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投资的事实。

第二、住房贷款毕竟是长期贷款,采用浮动利率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保证银行的利益。过去我们经常拿货币贬值来作为投资房产的理由,因为传统的算法是我们的贷款利率不变也就是还款额不变(甚至减少),随着货币贬值自然人们的还款金额是相对减少的。这样长期来看银行的利益是受损的,因为持续收益在不断降低。但是采取浮动利率后银行就会好受很多,起码在稳定的背景下银行的未来收益不会低于现在太多,甚至不排除未来收益稳定增加的可能(根据市场情况贷款利率上浮也是有可能的)。

综上,LPR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率市场化,市场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利率有涨有跌。无论对于银行还是贷款购房者来说看起来颇为公平,不过真正的受益者会是谁?只能用时间来解读了。不过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尽快将贷款还清或还是采取过去固定利率的贷款方式。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贷款基础利率,它有别于以前的固定利率。它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在目前这种利率政策下,每年都可以调整一次利率,如果当年最新的LPr而利率下降,房贷利率同样也随之下降。LPr利率是贷款基础利率的简称,它是以18家银行共同报价,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再以平均值得到的,每月20号会更新。

首先解答在贷款利率新政下,我们如何做选择。

1.房贷剩余5年内 ,选固定利率。

2.房贷剩余6-10年, 贷款利率7.0左右 , 选LPR , 原因:五年内LPR是下行趋势。

3.房贷剩余11-29年 , 贷款利率4.5--7.0左右, 选固定利率, 原因: 5年以后LPR可能会上涨。

4.房贷利率低于4.5的 ,选固定利率。

第二我们来看一下,利率新规的目的。

新规定目的之一是对利率不同的客户进行区别对待。

在目前这种利率新规定的环境下,在当前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对原来签合同的时候,就有利息折扣的人,比如利息是4.8%,新规定是一个利好,每个月可以减轻一些房贷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原本就没有折扣或者说,支付一倍以上的利息的客户来说,比如签合同的时候是6.125%的话,相比之前的固定利率政策,会支付更多的成本。

新规目的之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投机炒作房产。

我们从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当贷款基础利率上行的时候,那些原本就支付高倍率的人来说,lpr加点呈现一个逐步递减的走势。而那些支付高倍率的利率的人大多是最近两年买房的人,或者是买二套房,所以利息定得较高的人。这类客户的共同特点就是剩余还贷时间较长,投资投机的可能性更高。所以,相比之前的固定利率政策来说,还贷压力反而增加了。如果客户有短期内就提前还清贷款的想法那么选择哪种利率方式,还款压力差距都不大。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新规定是遏制投机投资炒作房产的。

新规目的之三是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从9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逐步的推进。2014年10月,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2倍,2015年10月,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呈现一个先存款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规律。利率新规定之后,长期利率的确定还要参考18家银行的报价,表明我国的贷款利率市场化,走入了一个加速的通道。

第三,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国家采取浮动利率制度。

世界上采取浮动利率制度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还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能够承受贷款利率浮动带来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