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什麼時候升空?

直來直往389


人造月亮什麼時間升空?

●中國決定做三顆人造月亮掛衛在天生上,將於2020年某月,從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進行整體系統的演示實驗,一旦成功,將於2022年繼續發射三顆人造月亮,至於地球軌道500千米處應用。

人造月亮由三面反射鏡組成,以每秒7.62千米飛馳在地球軌道上。每天可以24小時固定照明,亮度是月亮的8倍,並且每一顆人造月亮可以鋪滿1.5萬平方千米面積(例如整個成都市),這樣它每年可以節約12億度電的電費。並且人造月亮的亮度隨時隨地可以調節喲。


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世界上某些國家的反對,就連聯合國都發聲讓中國馬上停止,被反對的理由是因為這樣會打破地球、月亮、太陽的自然規律,到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生物所有的作息規律將會混亂。但是隨著地球資源的嚴重匱乏,利用太陽資源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這樣是在為地球人類文明服務。這一工程必將被實施,誰也無法阻止。

其實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一顆人造月亮在距離地球500千米的地方運行,人的眼睛就可以看見,如它能發射太陽光,就和月亮沒有什麼區別,它造福人類有什麼錯呢?這個計劃俄羅斯就曾經提到過,但是他們由於缺乏資金,至今也沒有成功。現在中國在航天技術這方面比較成熟,完全可以實現。


●按照按照俄羅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在1964年提出地球人類文明標準時間,最少還要100萬年以後,才有可能掌握蟲洞技術。卡爾達肖夫把人類分為三型文明,現在地球人類才進入0.75型文明。Ⅲ型文明就是人類的科技手段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這個數字大約是4×10∧37瓦特。

如今人類還沒有到Ⅰ型文明就已經將地球資源開採的差不多了。還搞得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和生物恐怖主義氾濫成災。

研究開發太陽能量,這種行為是為整個地球人類謀幸福的事情,這是順應時代,中國的人造月亮實驗沒有錯。你們認為中國錯了嗎?

知足常樂於湖北鍾祥老家2020.3.8日


知足常樂0724


3月10日,也就是明天地、月、日幾乎同處一線,而且月亮還處於距離地球的近地點上面,所以明天會出現超級月亮,即明天晚上的月球看上去比較大,是個賞月的好時機。不過,並未有消息說明天會升空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其實就是人類發射一種可以反射太陽光的天體到太空,然後利用這個天體反射陽光。因為運行的軌道比較近,而且反射性比月球強,所以理論上人造月亮將會比月球亮。但由於人類製造的天體不可能太大,所以人造月亮的照射範圍註定不會太大。之前美蘇曾經計劃過人造月亮,但都因各種原因而擱置放棄了。



我國的人造月亮計劃是一個叫作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說是2020年計劃發射升空一顆人造月亮,如果成功,計劃在2022年再發射三顆,實現24小時無間斷照射。到時候照射亮度有望達到月光的8倍,會大量節約電力。其實,初聽這個項目,我感覺有點不靠譜,怎麼聽都像是一個畫了很好的餅一樣。而這個所謂的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恕我孤陋寡聞,確實不知道是個什麼機構,裡面又有多少科學家。我想,這些太空項目,如果沒有國家層面支持,僅僅地方或者民間組織想要實施,基本不可能。



而且,就算是有人給你投錢,那也不是一點錢就能夠解決的。


科學探秘頻道


每當太陽下山,夜幕隨之降臨。在夜晚,我們只能看到點點繁星。而在光汙染和大氣汙染嚴重的地方,甚至連星星都看不到(當然在陰雨天也是看不到星星)。

儘管夜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且很多其實比太陽還大,並且比太陽還熱,例如,夏季大三角的天津四,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9倍,體積是太陽的800萬倍,每秒產生的能量可達太陽的20萬倍。但夜空中的恆星都在數光年之外(天津四距離2615光年),離地球太過遙遠,所以它們無法照亮地球夜空。

只有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才能給夜晚帶來一些亮光。但即便是在滿月期間,月球反射到地球上的太陽光仍然非常有限,月亮無法成為夜晚的光源。因此,人類需要通過電力來產生人造光源,這顯然會消耗不少的資源。

倘若在夜空中安置一個巨大的人造光源,用於照亮夜晚,這樣就能節省大量的照明電力,這就是“人造月亮”計劃。

人造月亮自身並不能發光,目前人類還未能掌握可控核聚變,人造月亮只能像月球那樣反射太陽光。人造月亮其實就是一面大鏡子,它能有效地反射太陽光,照亮地面。

一般而言,如果要讓人造月亮對同一個地方進行照射,只能把它送到地球同步軌道上,距離地表將近3.6萬公里。在那裡,人造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速度等於地球的自轉速度,所以它相對於地表處於靜止狀態,這樣就能把太陽光反射到同一個地方。

不過,由於地球同步軌道離地表很遠,把衛星送到那裡的成本很高,而且反射太陽光的效率較低。對此,中國四川的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了另一種構想。

按照計劃,將會有三顆人造月亮相繼被送到近地軌道上,軌道高度為500公里。在這個軌道高度,人造月亮每一個半小時就會環繞地球公轉一圈,所以單靠一顆人造月亮不可能給同一個地方持續照明。

為了保證持續照明,三顆人造月亮將會運行在同一軌道上,相鄰兩顆的夾角為120°,把軌道三等分。通過這種部署方式,始終有一顆人造月亮可以照射到同一個地方。據估計,人造月亮的亮度大概是滿月的8倍,這可以照亮一座城市的夜晚,每年可節省12億元電費。

根據此前的消息,第一顆人造月亮將在2020年擇機發射升空。此後,第二顆和第三顆人造月亮將相繼發射升空。到2022年前,將會部署好三顆人造月亮,並開始嘗試為城市照明。

不過,有些人對此提出了質疑。從另一方面來講,人造月亮是一種嚴重的光汙染。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到動物的活動規律(尤其是夜行性動物),而且也會影響到人類的正常休息。隨著地球的自轉,晝夜出現交替,這本身是自然規律,而打破自然規律的行為恐怕不會是什麼好事情。


火星一號


“人造月亮什麼時候升空?”,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資料表明我國將在今年完成關於“人造月亮”的發射、入軌、展開、調控等前期驗證工作,到2022年將完成三顆“人造月亮”的發射任務。但是縱覽今年的航天發射規劃,並沒有找到和“人造月亮”有關的發射計劃,看來目前僅處於科學夠細階段。

“人造月亮”本質上就是一種以反射鏡為主體的人造衛星,通過反射太陽光來為黑暗地區帶來光明。關於“人造月亮”的設想最早甚至追溯到就是多年前,當時就有科學家提出發射一種空間站,並在空間站上安裝一面直徑超過一百公里的巨型反光鏡,依靠反射太陽光來提供夜間照明,比如可以用這些鏡子來消除極地極夜的影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靠近北極圈的俄羅斯就曾進行過類似的太陽光反射計劃,並將其命名為“旗幟”計劃,該計劃將一個巨大的反射鏡通過貨運飛船發射至太空軌道,以此製造“人造月亮”。

“旗幟”計劃包括“旗幟1”號地面陽光反射實驗和“旗幟2”號“人造月亮”實驗,以及“旗幟2.5”陽光反射試驗,其中“旗幟2”號應該是最成功的實驗了,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太陽帆的誕生,該“人造月亮”投在地表的光斑直徑約為四公里。而更加雄心勃勃的“旗幟2.5”卻以失敗告終,在該實驗中,科學家計劃依靠貨運飛船將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帶入太空,理論上由其反射到地表的光斑直徑可達五千米以上,其亮度足以使人在不借助其他光源的情況下輕鬆的閱讀報紙,可惜該計劃在實施時,伴隨著航天器天線的異常開啟,處於摺疊狀態的反光鏡展開過程受到了影響,由於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該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人造月亮”聽起來比較高大上,但是實質上它就是運行在太空中的一塊巨大的反光鏡,就好比我國的第一顆人造“星星”——東方紅一號,為了實現首顆衛星"上得去、抓得住、測得準、看得見、聽得到"的四個硬指標,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在“看得見”方面,科學家將整個衛星設計成72面體結構,在衛星自旋狀態下,將會呈現閃閃發光的效果,不過由於衛星的直徑太小了,地面還是難以進行有效的肉眼觀察,因此又為運載火箭的第三級安裝了“觀測裙”,使整個第三級火箭變成二等星的亮度。而人造月亮的原理也非常相似,通過大面積的高反光率材料進行太陽光的反射,使地面的人看到的不再是一顆星星,而是一個明亮的月亮。

當然,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造月亮”將會對自然生態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在這種環境中演化了數十億年,如果天空中貿然增加一個明亮的天體,可能會對生態圈造成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人造月亮”還會時照射區域的溫度升高,甚至由此波及氣候環境的穩定與平衡;也有一些人認為,有些航天強國可能利用“人造月亮”展開太空武器的研究,比如將整個“人造月亮”的反射光聚焦到地表的某一處,由此產生的高能量堪比激光武器。

關於人造月亮何時升空,尚無有效信息來源。抱歉。

感謝瀏覽。


漫步的小豆子



這不是兩年前的一則新聞嗎?2018年新聞報道稱世界上第一個人造月球可能在2020年發射。中國航天工業正準備將人造衛星送入成都上空的軌道。這顆假衛星預計將從中國四川省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人造月亮將充當夜燈。



科學家稱,人造月亮與真正的月亮相似,人造月亮將有一層反射塗層,將陽光反射到地球上,只是它的亮度是真正的月亮的八倍。 該物體的計劃軌道距離地球約500公里。這比真正的月球要近得多,後者的軌道平均距離地球約為384000公里。


人造月亮將會比我們過去所習慣的月亮更加明亮。它可以取代成都的一些路燈,這將有助於節約能源,但它不會照亮整個夜空。 據新聞媒體報道,“月光”的位置和亮度可以被控制,並有針對性地照亮特定區域。

人們對擬議中的人造月球的高度、大小和真實亮度知之甚少——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它的可見度。 如果人造月亮照亮成都8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都市每年可以節省大約12億元人民幣的電費。人造月亮還可以用於其他目的,比如災區停電時照明。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今年3月10日是所謂的“超級月亮”出現的時候,根據公開的預報顯示,在3月10日凌晨1時48分,太陽、地球和月亮會幾乎排成一條直線;到14時30分,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夜間看到的月亮要比遠地點大30%左右。但是超級月亮的出現,與之前我們說的“2020”年發射升空的“人造月亮”並無一點聯繫。

“人造月亮”最初的設想是由俄羅斯科學家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主要內容就是發射能夠反射太陽光線的由特殊材料製成的鏡面,反射光線的寬度大約在5公里左右,可以照射和平號太空站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所經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不過由於經費緊張,俄羅斯的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我國關於“人造月亮”的設想,是2018年時由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這個設想當時得到了很多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支持,最後由成都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承接研製,據公開的信息顯示,研製出的“人造月亮”準備在2020年的某個月份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續在兩年內將再發射兩顆開展綜合應用。

“人造月亮”並非在空中新創造一個光源,而是利用反射鏡面,對照射到鏡面的太陽光線進行反射,從而達到調整太陽光線入射地面角度的目的。在設計時,該鏡面可以對太陽光反射到地面的照射面積、光線強度、照射時間進行人為設定,最大的範圍可以覆蓋6000平方公里,精準入射可以調整到幾十平方米的區域。

據介紹,“人造月亮”的最大亮度為月亮的8倍左右,如果考慮到大氣層對光線的散射和吸引等削弱作用,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到達地面的光線亮度,僅為普通路燈的五分之一,而且從地面上看“人造月亮”,僅僅為一顆正常的星星大小。發射升空“人造月亮”的作用,可以為成都市及其周邊的夜晚提供微弱的照明,而且亮度、時間都可以控制調整,雖然對於這個項目仍然有不少的反對和質疑聲音,但總體上看,它對於減少市政電力的消耗、保障電力缺乏或者臨時停供區域的照明、緩解區域能源問題等都需要具有積極的作用。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人造月亮,說白了還是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只不過表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射太陽光線,所以在地面上就可以看到像星星一般閃閃的光源,我們認為的像滿月一樣的效果,那是達不到的,與滿月懸殊還是比較大的,本質上就是一顆大型的空間反射鏡。

據一些消息稱,由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為主導,北京理工大學、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等多家學院與研究院共同參與論證的“人造月亮”項目有望於2022年初步實現,今年才剛剛是2020年,不過在今年,他們將進行驗證發射,積累關鍵經驗,以備2022年完成3顆“人造月亮”的部署。

“人造月亮”這一設想並不是中國獨創,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科學家就已經開始了此項實驗,由於俄羅斯國土多處在嚴寒的北方,日照時間與強度都不足,於是科學家想利用一面鏡子固定在宇宙飛船上用來照明,並估算亮度是自然月亮的10倍,俄羅斯雖進行過幾次實驗,但均未獲得成功。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和平號上的宇航員試圖展開反射鏡上面的長達25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但無奈天線莫名其妙地打開了與電池板纏在了一起。俄羅斯太空飛行控制人員稱,“人造月亮”計劃功虧一簣。

其實“人造月亮”的原理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它是一顆大型的人造照明衛星,本質上是航天器,所以關鍵的難點還是在航天技術方面。人造月亮將在距離地表500km以內的近地軌道運行,首先需要用火箭將它們發射上去,到了太空之後,進入軌道,打開,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別小看這些操作,這些操作涉及了目前最頂尖的航天技術,比如對航天器的軌道、姿態的精準控制等等,這些都是難度很高的。而且太空裡環境十分複雜,製造所需的材料也需要經得起考驗,畢竟這是一個長期項目。

人造月亮的設計亮度是自然月光的八倍,但多少會因為大氣運動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照明效果有所衰減,在照明區域的實際光照效果大概相當於夏天黃昏時候的光照。直觀一點的感受就是照明的效果相當於普通路燈照明效果的20%。

有人會擔心人造月亮升空會打亂眾多動植物的生物鐘,其實這種擔憂有些多餘了,在設計之初,科學家們就考慮到了這些方面,人造月亮上包含了可調控的操作,可以實現亮度調節與精準照明,避免過度光照帶來的負面效果。

人造月亮是人類的一次大膽的設想,它可能會在未來給人類提供一個新的照明途徑,節省電費並不是它的主要作用,試想一下,在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的災區,由於停電,這肯定會給救援保障工作帶來很大阻礙,如果此時天空中有另外的光源,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救援保障工作的進行,並且舒緩民眾在黑暗中的不安感。

人造月亮是一種新技術,科學家並不會盲目的就去做,畢竟投資也是很大的,未來是否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論證。


科學船塢


人造月亮沒有意義。

其理由有三如下:

一、並不能節約多少能源。照明用電只是能源消耗中一小部分。而且夜晚的燈光並不完全是為了照明,更多的是裝飾建築物,營造氣氛。人造月亮不能取消室內用電。在室外,陰雨天照樣毫無作用。

二、人造月亮只是想“創造人間奇蹟“,是個形式主義的噱頭,想獲得世界上的虛假名份,但是對物理學、基礎科學沒有做出任何新發現、新貢獻。充其量也就是“新發明”,只是在應用科學的一種新運用。滿足一下虛妄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帶來經濟物力財力人力代價不菲。

三、人造月亮違反“遵循天地之道”的原則。天地萬物都是在“天地基本構造”這個物理基礎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萬物當然包括動植物的出現和生存。動植物的紛紜複雜性都有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關係。都是晝明夜暗這個最基本的物理基礎條件下產生和生存的。兩個月亮的出現,必然導致許多夜行動植物的生存節律出現反應紊亂。不但是夜行動物,就連植物也有晝夜生長規律特性,不是人類全都熟知掌控之中的。夜裡生長運行條件改變,可能會導致人未曾想到的情況出現,甚至會有始料未及的災難出現。

因此,奉勸不要一廂情願,異想天開了。

人總是會產生“走捷徑”的想法,而且有些人善走捷徑,“走捷徑”的思維影響了科研人員的思路的時候,就想得出技術既不復雜,又能容易成功,卻能一舉成名的設想和設計。


淡淡一掬水


關於人造月亮,戰鬥民族俄羅斯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自己的造月計劃。該計劃稱為“旗幟計劃”,分為三步走,第一步驟被叫作“太空鏡面”計劃。俄羅斯通過M—40貨運飛船,攜帶了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開展了“旗幟1.0”的陽光反射試驗,在太空中順利展開了一面由鍍鋁膜合成膠片製成薄膜鏡面,形成一個直徑為20米的反射鏡面。這個“人造月亮”,重量不到4Kg,由和平號太空站宇航員操控,它像向日葵似的朝向太陽,將一束到達地面直徑約為5-7千米的光,從太空反射到了地面,其強度相當於一個滿月時的亮度,這束光會陸續出現在所有和平號太空站經過的國家。

1999年2月4日,再次開展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計劃將一個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面送入太空,亮度增強到滿月的5-7倍,不過由於薄膜鏡面纏到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天線,其最終被撕裂,這次試驗也宣告失敗。後來由於俄羅斯國內經濟蕭條,“人造月亮”花費巨大,該計劃也宣告結束。

據報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項目擬定於2020年將首顆“人造月亮”發射入軌,計劃在2022年初步將3顆“人造月亮”發射入軌,在500公里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運行,並開展驗證性實驗。屆時這3顆“人造月亮”將交替運行,可實現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覆蓋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光照強度最大將是現在月光的8倍。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這一計劃持反對意見,擔心“人造月亮”發射之後會造成光汙染,甚至還會使人們的生物鐘發生紊亂,影響們的正常生活。


阿木看世界


中國計劃在2020年發射首顆人造月亮,具體是哪天並未有相關消息傳出,推測應該是下半年。

“人造月亮”最初的構想是來自於法國的藝術家,在地球上空掛上一圈鏡子,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

不得不說法國人的腦洞真大!不過有人感想,有人就敢作,美國和俄羅斯都曾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人造月亮的研究,希望該技術能夠在軍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很可惜後來因為實驗難度大和資金不足,導致計劃擱淺。

人造月亮運行

所謂的人造月亮只不過是大型的空間反射鏡,部署在低軌道運行,在3600—6400平方千米範圍內實現24小時無間斷運行,誤差精確度可控制在10米範圍內,之所以選擇低軌道運行是因為精確度高,十分適合用於軍事領域。

而我國是計劃在2020年實現人造月亮的發射、入軌和調整過程,2020年完全組建成3顆人造月亮形成360°交替運行。

在指定範圍內光照亮度會達到現在月光的8倍,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亮度,如果考慮到大氣運動等其他情況,會比預測的要低,只會達到早上矇矇亮的程度。

“人造月亮”優和劣

人造月亮的出現會不會對生物界造成不可逆影響?如果是生活在“實驗區”的生物,可能會有些影響,不過影響不大,因為它的光照強度較弱和可控的光照時常,可以降到對生物的最低影響限度。

筆者認為人造月亮所涉及的領域單一,短時間內不會用於民生,而且人造月亮對於地球環境是否有影響還尚未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