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什么时候升空?

直来直往389


人造月亮什么时间升空?

●中国决定做三颗人造月亮挂卫在天生上,将于2020年某月,从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进行整体系统的演示实验,一旦成功,将于2022年继续发射三颗人造月亮,至于地球轨道500千米处应用。

人造月亮由三面反射镜组成,以每秒7.62千米飞驰在地球轨道上。每天可以24小时固定照明,亮度是月亮的8倍,并且每一颗人造月亮可以铺满1.5万平方千米面积(例如整个成都市),这样它每年可以节约12亿度电的电费。并且人造月亮的亮度随时随地可以调节哟。


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世界上某些国家的反对,就连联合国都发声让中国马上停止,被反对的理由是因为这样会打破地球、月亮、太阳的自然规律,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和动物、生物所有的作息规律将会混乱。但是随着地球资源的严重匮乏,利用太阳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这样是在为地球人类文明服务。这一工程必将被实施,谁也无法阻止。

其实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颗人造月亮在距离地球500千米的地方运行,人的眼睛就可以看见,如它能发射太阳光,就和月亮没有什么区别,它造福人类有什么错呢?这个计划俄罗斯就曾经提到过,但是他们由于缺乏资金,至今也没有成功。现在中国在航天技术这方面比较成熟,完全可以实现。


●按照按照俄罗斯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在1964年提出地球人类文明标准时间,最少还要100万年以后,才有可能掌握虫洞技术。卡尔达肖夫把人类分为三型文明,现在地球人类才进入0.75型文明。Ⅲ型文明就是人类的科技手段可以利用整个星系的能量,这个数字大约是4×10∧37瓦特。

如今人类还没有到Ⅰ型文明就已经将地球资源开采的差不多了。还搞得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和生物恐怖主义泛滥成灾。

研究开发太阳能量,这种行为是为整个地球人类谋幸福的事情,这是顺应时代,中国的人造月亮实验没有错。你们认为中国错了吗?

知足常乐于湖北钟祥老家2020.3.8日


知足常乐0724


3月10日,也就是明天地、月、日几乎同处一线,而且月亮还处于距离地球的近地点上面,所以明天会出现超级月亮,即明天晚上的月球看上去比较大,是个赏月的好时机。不过,并未有消息说明天会升空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其实就是人类发射一种可以反射太阳光的天体到太空,然后利用这个天体反射阳光。因为运行的轨道比较近,而且反射性比月球强,所以理论上人造月亮将会比月球亮。但由于人类制造的天体不可能太大,所以人造月亮的照射范围注定不会太大。之前美苏曾经计划过人造月亮,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搁置放弃了。



我国的人造月亮计划是一个叫作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提出的,说是2020年计划发射升空一颗人造月亮,如果成功,计划在2022年再发射三颗,实现24小时无间断照射。到时候照射亮度有望达到月光的8倍,会大量节约电力。其实,初听这个项目,我感觉有点不靠谱,怎么听都像是一个画了很好的饼一样。而这个所谓的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恕我孤陋寡闻,确实不知道是个什么机构,里面又有多少科学家。我想,这些太空项目,如果没有国家层面支持,仅仅地方或者民间组织想要实施,基本不可能。



而且,就算是有人给你投钱,那也不是一点钱就能够解决的。


科学探秘频道


每当太阳下山,夜幕随之降临。在夜晚,我们只能看到点点繁星。而在光污染和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连星星都看不到(当然在阴雨天也是看不到星星)。

尽管夜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而且很多其实比太阳还大,并且比太阳还热,例如,夏季大三角的天津四,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9倍,体积是太阳的800万倍,每秒产生的能量可达太阳的20万倍。但夜空中的恒星都在数光年之外(天津四距离2615光年),离地球太过遥远,所以它们无法照亮地球夜空。

只有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才能给夜晚带来一些亮光。但即便是在满月期间,月球反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仍然非常有限,月亮无法成为夜晚的光源。因此,人类需要通过电力来产生人造光源,这显然会消耗不少的资源。

倘若在夜空中安置一个巨大的人造光源,用于照亮夜晚,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的照明电力,这就是“人造月亮”计划。

人造月亮自身并不能发光,目前人类还未能掌握可控核聚变,人造月亮只能像月球那样反射太阳光。人造月亮其实就是一面大镜子,它能有效地反射太阳光,照亮地面。

一般而言,如果要让人造月亮对同一个地方进行照射,只能把它送到地球同步轨道上,距离地表将近3.6万公里。在那里,人造月亮绕地球公转的速度等于地球的自转速度,所以它相对于地表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就能把太阳光反射到同一个地方。

不过,由于地球同步轨道离地表很远,把卫星送到那里的成本很高,而且反射太阳光的效率较低。对此,中国四川的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提出了另一种构想。

按照计划,将会有三颗人造月亮相继被送到近地轨道上,轨道高度为500公里。在这个轨道高度,人造月亮每一个半小时就会环绕地球公转一圈,所以单靠一颗人造月亮不可能给同一个地方持续照明。

为了保证持续照明,三颗人造月亮将会运行在同一轨道上,相邻两颗的夹角为120°,把轨道三等分。通过这种部署方式,始终有一颗人造月亮可以照射到同一个地方。据估计,人造月亮的亮度大概是满月的8倍,这可以照亮一座城市的夜晚,每年可节省12亿元电费。

根据此前的消息,第一颗人造月亮将在2020年择机发射升空。此后,第二颗和第三颗人造月亮将相继发射升空。到2022年前,将会部署好三颗人造月亮,并开始尝试为城市照明。

不过,有些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从另一方面来讲,人造月亮是一种严重的光污染。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动物的活动规律(尤其是夜行性动物),而且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正常休息。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出现交替,这本身是自然规律,而打破自然规律的行为恐怕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火星一号


“人造月亮什么时候升空?”,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资料表明我国将在今年完成关于“人造月亮”的发射、入轨、展开、调控等前期验证工作,到2022年将完成三颗“人造月亮”的发射任务。但是纵览今年的航天发射规划,并没有找到和“人造月亮”有关的发射计划,看来目前仅处于科学够细阶段。

“人造月亮”本质上就是一种以反射镜为主体的人造卫星,通过反射太阳光来为黑暗地区带来光明。关于“人造月亮”的设想最早甚至追溯到就是多年前,当时就有科学家提出发射一种空间站,并在空间站上安装一面直径超过一百公里的巨型反光镜,依靠反射太阳光来提供夜间照明,比如可以用这些镜子来消除极地极夜的影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靠近北极圈的俄罗斯就曾进行过类似的太阳光反射计划,并将其命名为“旗帜”计划,该计划将一个巨大的反射镜通过货运飞船发射至太空轨道,以此制造“人造月亮”。

“旗帜”计划包括“旗帜1”号地面阳光反射实验和“旗帜2”号“人造月亮”实验,以及“旗帜2.5”阳光反射试验,其中“旗帜2”号应该是最成功的实验了,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太阳帆的诞生,该“人造月亮”投在地表的光斑直径约为四公里。而更加雄心勃勃的“旗帜2.5”却以失败告终,在该实验中,科学家计划依靠货运飞船将直径为25米的反射镜带入太空,理论上由其反射到地表的光斑直径可达五千米以上,其亮度足以使人在不借助其他光源的情况下轻松的阅读报纸,可惜该计划在实施时,伴随着航天器天线的异常开启,处于折叠状态的反光镜展开过程受到了影响,由于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该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人造月亮”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是实质上它就是运行在太空中的一块巨大的反光镜,就好比我国的第一颗人造“星星”——东方红一号,为了实现首颗卫星"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到"的四个硬指标,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在“看得见”方面,科学家将整个卫星设计成72面体结构,在卫星自旋状态下,将会呈现闪闪发光的效果,不过由于卫星的直径太小了,地面还是难以进行有效的肉眼观察,因此又为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安装了“观测裙”,使整个第三级火箭变成二等星的亮度。而人造月亮的原理也非常相似,通过大面积的高反光率材料进行太阳光的反射,使地面的人看到的不再是一颗星星,而是一个明亮的月亮。

当然,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人造月亮”将会对自然生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在这种环境中演化了数十亿年,如果天空中贸然增加一个明亮的天体,可能会对生态圈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人造月亮”还会时照射区域的温度升高,甚至由此波及气候环境的稳定与平衡;也有一些人认为,有些航天强国可能利用“人造月亮”展开太空武器的研究,比如将整个“人造月亮”的反射光聚焦到地表的某一处,由此产生的高能量堪比激光武器。

关于人造月亮何时升空,尚无有效信息来源。抱歉。

感谢浏览。


漫步的小豆子



这不是两年前的一则新闻吗?2018年新闻报道称世界上第一个人造月球可能在2020年发射。中国航天工业正准备将人造卫星送入成都上空的轨道。这颗假卫星预计将从中国四川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人造月亮将充当夜灯。



科学家称,人造月亮与真正的月亮相似,人造月亮将有一层反射涂层,将阳光反射到地球上,只是它的亮度是真正的月亮的八倍。 该物体的计划轨道距离地球约500公里。这比真正的月球要近得多,后者的轨道平均距离地球约为384000公里。


人造月亮将会比我们过去所习惯的月亮更加明亮。它可以取代成都的一些路灯,这将有助于节约能源,但它不会照亮整个夜空。 据新闻媒体报道,“月光”的位置和亮度可以被控制,并有针对性地照亮特定区域。

人们对拟议中的人造月球的高度、大小和真实亮度知之甚少——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它的可见度。 如果人造月亮照亮成都8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都市每年可以节省大约12亿元人民币的电费。人造月亮还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比如灾区停电时照明。



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今年3月10日是所谓的“超级月亮”出现的时候,根据公开的预报显示,在3月10日凌晨1时48分,太阳、地球和月亮会几乎排成一条直线;到14时30分,月球距离地球最近,夜间看到的月亮要比远地点大30%左右。但是超级月亮的出现,与之前我们说的“2020”年发射升空的“人造月亮”并无一点联系。

“人造月亮”最初的设想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射能够反射太阳光线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镜面,反射光线的宽度大约在5公里左右,可以照射和平号太空站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不过由于经费紧张,俄罗斯的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

我国关于“人造月亮”的设想,是2018年时由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提出的,这个设想当时得到了很多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支持,最后由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承接研制,据公开的信息显示,研制出的“人造月亮”准备在2020年的某个月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续在两年内将再发射两颗开展综合应用。

“人造月亮”并非在空中新创造一个光源,而是利用反射镜面,对照射到镜面的太阳光线进行反射,从而达到调整太阳光线入射地面角度的目的。在设计时,该镜面可以对太阳光反射到地面的照射面积、光线强度、照射时间进行人为设定,最大的范围可以覆盖6000平方公里,精准入射可以调整到几十平方米的区域。

据介绍,“人造月亮”的最大亮度为月亮的8倍左右,如果考虑到大气层对光线的散射和吸引等削弱作用,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到达地面的光线亮度,仅为普通路灯的五分之一,而且从地面上看“人造月亮”,仅仅为一颗正常的星星大小。发射升空“人造月亮”的作用,可以为成都市及其周边的夜晚提供微弱的照明,而且亮度、时间都可以控制调整,虽然对于这个项目仍然有不少的反对和质疑声音,但总体上看,它对于减少市政电力的消耗、保障电力缺乏或者临时停供区域的照明、缓解区域能源问题等都需要具有积极的作用。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人造月亮,说白了还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只不过表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射太阳光线,所以在地面上就可以看到像星星一般闪闪的光源,我们认为的像满月一样的效果,那是达不到的,与满月悬殊还是比较大的,本质上就是一颗大型的空间反射镜。

据一些消息称,由天府新区系统科学研究会为主导,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等多家学院与研究院共同参与论证的“人造月亮”项目有望于2022年初步实现,今年才刚刚是2020年,不过在今年,他们将进行验证发射,积累关键经验,以备2022年完成3颗“人造月亮”的部署。

“人造月亮”这一设想并不是中国独创,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科学家就已经开始了此项实验,由于俄罗斯国土多处在严寒的北方,日照时间与强度都不足,于是科学家想利用一面镜子固定在宇宙飞船上用来照明,并估算亮度是自然月亮的10倍,俄罗斯虽进行过几次实验,但均未获得成功。1999年2月4日,俄罗斯和平号上的宇航员试图展开反射镜上面的长达25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但无奈天线莫名其妙地打开了与电池板缠在了一起。俄罗斯太空飞行控制人员称,“人造月亮”计划功亏一篑。

其实“人造月亮”的原理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它是一颗大型的人造照明卫星,本质上是航天器,所以关键的难点还是在航天技术方面。人造月亮将在距离地表500km以内的近地轨道运行,首先需要用火箭将它们发射上去,到了太空之后,进入轨道,打开,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别小看这些操作,这些操作涉及了目前最顶尖的航天技术,比如对航天器的轨道、姿态的精准控制等等,这些都是难度很高的。而且太空里环境十分复杂,制造所需的材料也需要经得起考验,毕竟这是一个长期项目。

人造月亮的设计亮度是自然月光的八倍,但多少会因为大气运动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照明效果有所衰减,在照明区域的实际光照效果大概相当于夏天黄昏时候的光照。直观一点的感受就是照明的效果相当于普通路灯照明效果的20%。

有人会担心人造月亮升空会打乱众多动植物的生物钟,其实这种担忧有些多余了,在设计之初,科学家们就考虑到了这些方面,人造月亮上包含了可调控的操作,可以实现亮度调节与精准照明,避免过度光照带来的负面效果。

人造月亮是人类的一次大胆的设想,它可能会在未来给人类提供一个新的照明途径,节省电费并不是它的主要作用,试想一下,在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灾区,由于停电,这肯定会给救援保障工作带来很大阻碍,如果此时天空中有另外的光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救援保障工作的进行,并且舒缓民众在黑暗中的不安感。

人造月亮是一种新技术,科学家并不会盲目的就去做,毕竟投资也是很大的,未来是否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便利,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


科学船坞


人造月亮没有意义。

其理由有三如下:

一、并不能节约多少能源。照明用电只是能源消耗中一小部分。而且夜晚的灯光并不完全是为了照明,更多的是装饰建筑物,营造气氛。人造月亮不能取消室内用电。在室外,阴雨天照样毫无作用。

二、人造月亮只是想“创造人间奇迹“,是个形式主义的噱头,想获得世界上的虚假名份,但是对物理学、基础科学没有做出任何新发现、新贡献。充其量也就是“新发明”,只是在应用科学的一种新运用。满足一下虚妄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带来经济物力财力人力代价不菲。

三、人造月亮违反“遵循天地之道”的原则。天地万物都是在“天地基本构造”这个物理基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万物当然包括动植物的出现和生存。动植物的纷纭复杂性都有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都是昼明夜暗这个最基本的物理基础条件下产生和生存的。两个月亮的出现,必然导致许多夜行动植物的生存节律出现反应紊乱。不但是夜行动物,就连植物也有昼夜生长规律特性,不是人类全都熟知掌控之中的。夜里生长运行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人未曾想到的情况出现,甚至会有始料未及的灾难出现。

因此,奉劝不要一厢情愿,异想天开了。

人总是会产生“走捷径”的想法,而且有些人善走捷径,“走捷径”的思维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思路的时候,就想得出技术既不复杂,又能容易成功,却能一举成名的设想和设计。


淡淡一掬水


关于人造月亮,战斗民族俄罗斯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自己的造月计划。该计划称为“旗帜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骤被叫作“太空镜面”计划。俄罗斯通过M—40货运飞船,携带了一面反射镜进入太空,开展了“旗帜1.0”的阳光反射试验,在太空中顺利展开了一面由镀铝膜合成胶片制成薄膜镜面,形成一个直径为20米的反射镜面。这个“人造月亮”,重量不到4Kg,由和平号太空站宇航员操控,它像向日葵似的朝向太阳,将一束到达地面直径约为5-7千米的光,从太空反射到了地面,其强度相当于一个满月时的亮度,这束光会陆续出现在所有和平号太空站经过的国家。

1999年2月4日,再次开展代号为“旗帜2·5”的阳光反射试验。计划将一个直径为25米的反射镜面送入太空,亮度增强到满月的5-7倍,不过由于薄膜镜面缠到了和平号空间站的天线,其最终被撕裂,这次试验也宣告失败。后来由于俄罗斯国内经济萧条,“人造月亮”花费巨大,该计划也宣告结束。

据报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项目拟定于2020年将首颗“人造月亮”发射入轨,计划在2022年初步将3颗“人造月亮”发射入轨,在500公里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运行,并开展验证性实验。届时这3颗“人造月亮”将交替运行,可实现对同一地区24小时不间断照射,反射的太阳光可覆盖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光照强度最大将是现在月光的8倍。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这一计划持反对意见,担心“人造月亮”发射之后会造成光污染,甚至还会使人们的生物钟发生紊乱,影响们的正常生活。


阿木看世界


中国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人造月亮,具体是哪天并未有相关消息传出,推测应该是下半年。

“人造月亮”最初的构想是来自于法国的艺术家,在地球上空挂上一圈镜子,让它们一年四季把阳光反射到巴黎。

不得不说法国人的脑洞真大!不过有人感想,有人就敢作,美国和俄罗斯都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人造月亮的研究,希望该技术能够在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很可惜后来因为实验难度大和资金不足,导致计划搁浅。

人造月亮运行

所谓的人造月亮只不过是大型的空间反射镜,部署在低轨道运行,在3600—6400平方千米范围内实现24小时无间断运行,误差精确度可控制在10米范围内,之所以选择低轨道运行是因为精确度高,十分适合用于军事领域。

而我国是计划在2020年实现人造月亮的发射、入轨和调整过程,2020年完全组建成3颗人造月亮形成360°交替运行。

在指定范围内光照亮度会达到现在月光的8倍,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亮度,如果考虑到大气运动等其他情况,会比预测的要低,只会达到早上蒙蒙亮的程度。

“人造月亮”优和劣

人造月亮的出现会不会对生物界造成不可逆影响?如果是生活在“实验区”的生物,可能会有些影响,不过影响不大,因为它的光照强度较弱和可控的光照时常,可以降到对生物的最低影响限度。

笔者认为人造月亮所涉及的领域单一,短时间内不会用于民生,而且人造月亮对于地球环境是否有影响还尚未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